全球自行车产业链信息网

人物访谈

每个人都是个奇迹——访上海骑迹单车俱乐部创始人阿元(图文)

与单车相遇,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那年他刚毕业,满腔理想来到上海。热爱设计,并享受这个过程,无所谓让别人惊叹的作品,无法想象的大创意,他只是希望用心去做,用自己所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仅只用来挣钱,混社会。

广告人本是朝九晚十,设计师连续加班通宵更是常有的事。对一个初入社会,意气风发的毕业生来说,创意与商业价值之间的矛盾抉择,挑战的不仅是才华与天赋,还有精力和心态。生活似乎按部就班,又似在各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寻找出路,他买了辆单车作为代步工具,下班了没事就顺道去车行呆呆。

如此偶然,他开始玩车。

“这都差不多十年前了,那时候真的只是玩车。” 结束了一天的“翻山越岭”,在莫干山基地的院子里找个竹椅随意靠着,他开始了回忆:“一下班,大家都不约而同聚到车行摆弄着车,说说笑笑。好玩的事情特别多,有一次,几个人买冰棍解暑,突发奇想坐在店门口专给小孩玩的卡通玩具车上,几个大男孩一边摇一边啃着冰棍,一边看过路的美女,一帮人自娱自乐。玩车久了,八小时之外找到了新圈子,天下车友是一家嘛,谁需要帮忙,说一声就好。周末,一起去上海周边骑车放松心情,慢慢玩开了,也会带上其他人。”看的出来,异地工作的他在这个渐渐扩散的圈子里找到了新的归属感。

玩车的热情挥洒在阿尔卑斯山

少年的时光就是晃,用大把时间彷徨,只用几个瞬间来成长。与其消磨时间,不如更专注一点,2001年,他与另外两个要好的车友决定成立俱乐部,更好的为车友们服务。那时只是朦胧觉得,从松散的圈子到俱乐部运作,组织活动更正规。

人生的抉择,从没有“如果”一说,单车将他领到了新的生活轨迹。就这么一边工作,一边利用周末和长假与他心爱的单车“泡”在一起。这一“泡”,至今已经十年。当年那帮不问出处,不计较身份,不谈工作纯“娱乐”的车友,有的在人海里走散了,有的却成为一生的挚友。

水已流逝,时光不可遥想。想必内心深处,一定珍藏着太多回忆吧,否则如何会在不轻易的表露中,让人看到温暖。正如他自己所感慨“没有不散的筵席,只有留住的记忆。”

生命不该总是十拿九稳

这个行业里的俱乐部,要么是整车品牌或经销商会员服务形成,要么是车行定期组织买车的车友交流的户外圈子,经济支撑都来自于背后的单车消费。像“骑迹”这样既不卖车,也不推销装备,会员相对灵活和松散的比较“单纯”的俱乐部少之又少。这本身对生存也是一个挑战。

对他来说,人生和骑车户外是一个道理——路是闯出来的。2003年,俱乐部正式命名“骑迹”,与“奇迹”同音,一如他骨子里“不跟随”的个性,即便玩单车,他也选择“不平凡的事情”。

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行业的骑友,同在路上

他坚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才是“骑迹”最核心的价值,是它之所以集结一批来自各行各业,世界各地,不同的生活背景和阅历的车友的原因所在。这期间他一边运作自己的广告公司,一边和两位合伙人打理俱乐部的日常运营,尽可能让俱乐部通过经济独立保持这份“纯粹”。六年后,另外两位合伙车友因为个人原因退出,眼看俱乐部面临转折,他毅然关掉自己的广告公司,全身心投入到“骑迹”的发展中。

少了几分随性,多了责任和沉稳,一路前行,或是各种变故和起伏磨练了他,才能安知若素,冷暖自知吧。

“骑迹”倡导休闲度假与健身有机结合,定期举办各种形式和规模的自行车比赛和健身活动,组织会员观摩各类赛事,周末在江浙一带骑游,长假最远甚至跑到欧洲最雄伟的,生动的让人呼吸停滞的阿尔卑斯山。每个月档期都排的满满的。这些年,单车伴随他去了很多地方,每一段旅程,都写满了故事。有时人骑车,有时车骑人,翻山越岭是家常便饭,他渴望走的更远,活着就要不断折腾才精彩。

在当地人眼中,阿元和车友们是一道风景线

事实上,他和他的“骑迹”车友们,已经成为一道旅行的风景线。在新疆,他们真切感受当地的民风淳朴,“去ATM机取款遇到一位维族老汉,等我取完钱居然把他自己的卡给我,让我帮他取钱,他不识字。帮他取了一千元,当然,密码让他自己输的。” 在宁海,他们骑车到户外搭帐篷休憩,突遇台风只好慌忙撤退,第二天台风过去他们会返回专程把来不及收拾的垃圾一一清理,最让他们愤愤不平的是骑到深山却在人迹罕至处看到矿泉水瓶;在山地骑行的天堂尼泊尔,他们骑行308公里,漂流47公里,骑行爬升7056米,下降8036米,路遇卖唱老艺人,觉得新鲜把人家手里的工具也买下了;挑战考验体力和意志力的阿尔卑斯山,好不容易骑到最顶峰,车友们都冷的在帐篷里喝咖啡,他却激动的在电话里向女朋友求婚,车友一听马上拿出随身带的红酒,所有人举杯庆祝;穿越泰宁,他们欢乐到深夜,4点又骑车看日出,说是“追赶太阳”……

每次回来,他会亲自筛选照片分享给车友,比起繁冗的文字,他更愿意选择摄影表达自己。有各国孩子童真的眼神,有山间忙活的朴实村民,有异国他乡为游人热心指路的无业游民,有爬到山顶崖边为车友们的爱车合拍的纪念,留言devinci – CUBE – SANTACRUZ – COMMENCAL – TREK。

这次莫干山骑游,我们路过一个废旧的推土机,大家兴致一来,把车一放,纷纷爬上去,他马上按下快门。他笑说有时车友摔倒,他第一反应倒像职业记者一样先捕捉镜头。回来看看阿元视角下的胶片影像,真的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开怀时刻。无怪乎,在“骑迹”俱乐部的官网上,很少介绍某个活动或目的地的文章,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鲜活的照片。而他私人收藏的照片足以贴满整整一屋子的墙。

上一篇:Bryton百锐腾2013新品技术发布——追求专业分析,追求轻量装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