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YON是典型的依靠网络生存,它将网络销售作为其通路,即使展厅也是全世界仅一个,而且落在德国总部,我大天朝儿女难得看到CANYON大集合,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穿越时空去看看CANYON的家。这是一个有着极度严谨态度的德意志风味企业,尤其是技术精湛的新组装车间投入使用之后,你将大大感叹中国自行车制造加工业未来十年的路任重而道远。
科布伦茨位于德国的母亲河莱茵河及父亲河摩泽尔的交汇处。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仅是一个德国小镇,然而对自行车粉丝尤其是德国车友来说这更神圣——此处坐落着自行车业内举足轻重的一个大牌CANYON的销售展示厅及装配间。我们受邀参观这家雇佣700余人的公司。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CANYON赞助了西班牙Movistar车队以及俄罗斯Katusha车队,它还将继续扩大影响力,开始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销售。
与大多数品牌不同的是,CANYON通过网络销售,直接将产品由网络寄送给消费者。在某些品牌贸然入驻网络商城时,CANYON已经通过网络在欧洲及亚洲的部分地区确立了地位。
今年TREK宣布加入电子商务战场,很显然,网购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显。
这台被公司成立者及CEO Roman Arnold卖得七七八八的拖车最终确立了CANYON目前在业内的强悍地位。
还真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声称是从汽车后部(更准确点应该是拖车)诞生的。品牌建立者Roman Arnold,目前公司的CEO,最开始是参赛的车手。1985年他参加青少年组比赛时,他的哥哥Franc Arnold(已经不在公司)就站在街边卖意大利自行车产品。两年后第一家新的车店开张了。
直到1994年,他们得到了一集装箱的代工山地车架并贴上了极具90年代激进气息的标签,此时他们的生意才算有模有样地开始了。
在Roman Arnold的指导下,第一批CANYON品牌的产品诞生于1996年。那个时代美国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貌似直到如今也是这场面),CANYON这个名字指代了这个国家的一个地理标志。然而直到1998年,CANYON才在实际意义上设计和制造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FS 1000全避震山地车。当时CANYON即采取网络直销策略。
新千年见证了CANYON的高速发展,推出一系列重磅车款则更让CANYON明确追求。2003年与普福尔茨海姆大学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种和高端院校建立合作的研究方法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新能量。
2008年CANYON迎来巅峰发展,正好赞助车手卡德尔·埃文斯拿下世锦赛冠军,为CANYON发展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与两支车队的赞助合作一直持续到如今,就连Katusha的洲际队Itera-Katusha也如此。
埃文斯荣获2009年世锦赛冠军之后,CANYON推出纪念版车款。
只有漫步在这座恢弘现代化的混凝土建筑中,你才能快速深刻感受到这个品牌的历史。橱柜中陈列了数款特别版的车型,墙上挂着签名的骑行服。但整体看来,CANYON并没有像其他大牌那样大张旗鼓地展示过往的辉煌。
然而当你开始四下环顾并将所看到的琐碎拼接在一起,你会发现“新大陆”:埃文斯的世锦赛冠军车、昆塔纳2014年环意的粉红冠军车、Alex Dowsett一小时记录比赛用车……当把这些“线索”拼凑起来,你才知道谜底:CANYON在自行车这项运动是多么地激进而且成功。
CANYON 总裁Roman Arnold各个时期的战衣
你还能发现各大德国公司的共通点——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此次带领我们领略CANYON技术精华的是Gordon Koenen,他为研发和质量管理团队成员,主导山地车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发。除了设计室之外,Gordon让我们参观了测试中心,一个充满噪音和破坏的地方。
Gordon Koenen,CANYON的首席质量管理师,他主导了CANYON新近产品的开发,之前从业于汽车行业。
测试中心摆放着各类测试机器。受测的车架不仅要达到工业安全标准(ISO 4210)还要超过CANYON认为合适的标准(这通常比工业安全标准还要严苛)。受测车子要经过总共12台机器两个区域的重重考核。其中一个区域为“非破坏性区域”。
“我们在此检测自行车各个性能,”Gordon解释道。“包括重量、舒适性、BB、碗组、前叉甚至后尾勾等处的刚性(后尾勾刚性是从职业车队借鉴而来的,此前并非我们的重点)。”
“这12台机器中只有两台是买来作为生产前的测试装置,其他都是在普福尔茨海姆大学协助下定制的。”
Gordon继续补充:“压力测试环节,测试一辆车要耗费半天时间。暴力测试则耗时更长,花费一周时间也有可能,因为有些机器会持续运转一天或一天半……要看测试的具体情况 。”
踩踏疲劳测试及立管负重测试
ISO 4210要求受测车辆承重120公斤的车手,车辆使用期限为五年。“对我们来讲,这挺难界定,因为有些顾客每年骑20000公里,也有一年骑100公里的。所幸职业车手给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他们也没有使用特制的车架或前叉,与其他人所能买到的都一致。”
由此可见,与喀秋莎和移动之星车队的合作确实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产品的研发。CANYON还赞助了洲际车队Unibet和silence-Lotto,跟车队的直接合作总能在新品发布时(如新款Aeroad)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测试间的一侧放置着一个笨重的大型机器,旁边站着两个男人和一盒子公路车前叉。随后门开了,技术人员拿走了前叉。以上这个场景正是CT扫描仪的操作。
CT扫描仪,CANYON用来检查产品内部的仪器。
扫描仪内部
CANYON操控CT 扫描仪的技术员
CANYON拥有两台CT扫描仪,一台在德国另一台则在亚洲生产高端车型的工厂内,用以检测所有出售的前叉以确保其没有任何缺陷。这项劳动密集型工作意义重大,因为据悉,召回一个问题前叉要花费500,000欧元,远远高于机器的费用。Gordon进一步解释,前叉百分百通过检测十分有必要,这是成败的关键。
除了前叉,车架、车把、把立以及其他部件也要通过检测查看是否碳布铺排是否符合CANYON的标准。CANYON强调他们是业内唯一一家采用CT扫描仪将质量控制到如此水平的厂商。
CANYON总部测试中心12台测试仪器当中的一台
图中正在给车架进行压力测试
很多产品过不了CT扫描仪这关,你可以看到图中前叉的瑕疵。
经过检测,不合格产品会被淘汰掉,比召回要来得便宜多了
随着CANYON的快速扩张,科布伦茨原有的空间已难以满足需求,全新的、最先进的装配车间和仓库将可大大扩容。新址距离科布伦茨仅有15分钟车程。进入电子门之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极具德国风味的工厂,整洁有序。现场正在测试高科技的传送带,在这条“流水线”上,车架组成成品并在最短时间内放置到仓库货架上。
旧车间容量不足,现在成为返修件的维修间
这条传送带上总共有18个站,每站停靠60秒,每站的技工将其所负责的零件装到车架上。传送带尽头则是一条狭长的室内公路,方便车子入箱前的路面测试。以前的装配流水线每天可装备400台车,新流水线的诞生将大大提高效率。
俯瞰新的组装车间
新的组装设备
每个停靠站只需60秒时间即可完成安装所负责的配件
完成安装之后,车辆装箱,箱内放入了贴心的装车指导手册
仓库一隅
Markus Imhof负责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市场,我们与其谈起公司的骑行文化,公司员工的自行车就放在大楼一旁的棚架下,当中不乏价格不菲的自行车。正如你预料的,几乎都是CANYON的车子(请问招中国驻地吗?)
工作日会组织员工骑行公路或山地,每年还有三场纯粹的自行车盛事:两场限内部员工,一场是为员工及其家庭成员和消费者设置的。我们拜访过那么多家公司,这是一家罕见的把内外部联合起来分享骑行之乐的公司。
公司的“后花园”——一段土坡,中午玩耍的好去处。
Markus提醒我们差点错过的——停车场旁边的小型土坡,也是一个供消费者体验新款山地车的好去处。显然也是员工自建用以中午燃脂之所。他笑道,别看这段坡道不长,要玩转它也得有能耐。已经有不少人在这里脱臼断骨,最近的一次是一个产品经理,在他跟Thomas Genon(著名山地车手)介绍新车之后就悲剧了(肩膀脱臼)。
CANYON的网络直销方式缓慢但冲击了市场。科布伦茨的展厅是该公司在世界上的唯一一个展厅(对,就是这么拽!),其他市场只能通过官网作为销售点和售服中心。CANYON表示这种供应和销售方式着实有效。
绝无仅有的CANYON德国展厅,全世界就一个
或许你真的没什么机会可以看到这么多的CANYON陈列在一起
展厅内展示碳纤维车架的制作过程
公司的文化、基础设施、两支世巡赛车队的赞助以及专注的创新能力使得CANYON从一个中端品牌蜕变跻身尖端品牌榜,而它只会继续变强。
责任编辑: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