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美骑的采访文章《准确度堪比SRM 首款自主研发国产功率计月底发布》预告了这款创新产品的到来。为实现100%“中国创造”,团队舍弃了盘爪、中轴、花鼓这些安置功率计的“传统”位置,剑走偏锋地做出了首款功率飞轮,也解释了他们的口号:“让每台11速单车都用上功率计。”
2016年1月31日,美骑记者亲历上海的发布现场为大家揭晓此前埋下的悬念。
上一次遇到自行车产品发布会能实现网络直播的,是乐视的超级自行车发布。但在PICA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像是智能单车界的“互联网+”思维,而更像“电竞”思维。
团队CEO陈峰xixi原从业于电竞解说界,发布会场地选在了原电竞节目的演播室,同步直播的平台“斗鱼”也是以游戏直播的内容为主。由于有了网络视频和官方微博文字双直播的呈现形式,贴吧等社交平台的“民间讨论”走在了各家媒体发布文章的前面。当晚约有3000人观看了直播视频,期间网友的弹幕不断。公路车吧的相关讨论的发帖量和回帖量达1222条,知乎上也已开题“如何看待国产功率计pica”。与这样的时效性和讨论量级相对应的,是成员仅有10人,核心主创仅有3人的小型创业团队。
发布会的流程与科技行业类似,CEO亲自担任主持人,在介绍了台下来宾和创作团队后,他在现场进行了自行车功率计基本知识的普及;盘点分析了市场上现有品牌产品的优劣处;在播放自己的产品宣传视频后推出功率飞轮的实物并一些关键点的介绍;最终还将投资人也请上台发言。
也不知网友是否看完了整场直播和掌握了所有产品信息,民间的讨论有两种鲜明的思路:一种是呼吁珍惜和爱护国产自主研发的精神,第二种是质疑耐用度、重量、精确度、价格设定、营销策略等的各路“嘴炮”。美骑稍后也会给出纯技术导向的评论文章,现在先来回顾这场对于传统自行车业来说新鲜感十足的发布会。
带有些许民族情愫的“中国原创”精神被PICA团队张扬地展示在发布会的签到版上
低像素的直播画面无法还原的现场光影效果,原电竞演播室的场地为网络直播提供了条件上的便利。
FINAL11的团队名源于负责工业设计部分的主创之一阿驰的淘宝店名。这位编圈、碳纤维修复、定制化喷漆的民间高手在此前就推出了一些自己的零配件。
除了特邀嘉宾,普通车友也可通过预先的网上报名来参加发布会。
控制台准备就绪。
来宾就座完毕,现场座无虚席。
倒数五声后,发布会正式开始。
开场从CEO陈峰xixi的故事讲起,正是他让原本处于“校园社团创作模式”的另外两名主创步上正轨,可被称为团队的“精神领袖”。如果没有他解决资金、场地、时间表和推广营销的问题,也许这款功率计还难走上商业化的道路。
陈峰xixi这个名字在电竞解说界更为人知,其实他也有自行车业的工作经历——任骓驰的产品经理。在发布会上他给自己列了六项技能点以概括履历:职业玩家、赛事解说、赛车玩家、单车技师、工业设计及嵌入工程。
为解释功率训练的重要性,陈峰举了两个例子:一是2015环法总冠军、人称“大表哥”的弗鲁姆在赛场上总是盯着把立上的码表,主要专注于自己的功率数据而不是对手表现;二是虽然按照场地自行车赛的规定,车手不能在把立位置安装码表,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场地车手安装了功率计,并把码表安装在坐垫下方以接收数据,方便下次训练时有参考支持。这说明功率计对于调整状态、优化配速的作用是巨大的。
陈峰继续解释说作为发动机,人虽然排量有4.5升,但动力只有差不多0.3匹,和一台532匹马力的特斯拉Model S的半个车载空调持平,并且非常娇贵,只有唯一的最佳输出功率、最佳转速。油箱储量少且磨损剧烈,好在通过锻炼可以扩缸,提升动力,但控制每一分的力量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美骑编辑曾写过文章解释功率训练的几个关键指标:《表中窥PRO:博斯维尔的环西一天》、《走近bu科学:NP(标准化功率)是什么》
在这里,陈峰用了一种较为诙谐的手法去解释它们:
“IF:即训练强度,我们把它称之为‘屌率’。首先,你要建立起‘我有多屌’的概念,然后你要评估一下‘这回骑得有多屌’。把这两个屌度相除,你就能明白这回练得有多屌,简称‘屌率’,如果这回骑车是能骑多屌就骑多屌,100%输出,那就是‘十分屌’。但如果每次骑车屌率都很高,是不好的,要合理安排好五分、六分、七分、八分、九分屌的训练,不要练得屌炸了。以前,‘我有多屌’只能靠估计,靠相互比较,在功率计之后,‘我有多屌’成为了一个客观概念,称为FTP额定功率;‘这回骑得多屌’叫做NP,称为标准化功率,‘屌率’则是IF,即训练强度。”
许多看直播的网友在听完后仍感觉云里雾里,但若掌握不了这些基础知识,即使有能力买功率计也无法善用它的功能。
在没有功率计的时代,车手们仅仅靠心率bpm、速度kph、踏频rpm来指导训练。但实际即便你付出了同样的努力,影响骑车速度的因素还是有很多,比如空气的密度,而空气的密度又受温度、湿度的影响;也比如编队骑行的影响;还有车辆的机械阻力,陶瓷轴承、超大后拨导轮、打蜡的链条总共会影响3~5%的骑行速度。如果零件的维护情况更糟,则阻力可能会急剧增大;还有坡度的影响等等。
速度是会骗人的,而功率计稍微诚实一点。
“功率对于训练来说,是一个更客观,更精确的工具,功率计可以精确到1瓦,从60瓦特的推车爬行到2300瓦的极限爆发都可以记录下来。平均一次骑行,从100瓦到350瓦,你有大约250个档位可以使用,精度大大提升,只要有任何一个靠谱的功率计,这基本就是个客观标准。训练负荷太小,休息太多,练了白练;负荷太大,休息太少,很可能就练报废了。功率计的作用就是精确计算你的负荷,帮助你花式吊打自己。”
功率计的首次使用可以追溯到80年代,陈峰为大家详细分析了一遍目前主流功率计品牌的现状、发展和各自的优劣。
进行了功率训练基本概念普及后,陈峰才拿出了本次发布会的主角——“powermeter integrated cassette”,这是Pica的全称,意为嵌入式功率飞轮,昵称带电的小精灵。
陈峰称PICA达到了IPX7级防水等级,便索性在发布会上把整个飞轮浸到水中,还表示在发布会结束前会测试其是否有进水。可惜的是直到发布会完全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这个测试,大概是团队成员都太紧张了就忘记了。实际上尽管有着丰富的电竞解说经验,陈峰在2个小时的发布会过程中一直表现得十分紧张,尽管确实呈现了很多干货知识,但演讲的语速语调、节奏、逻辑思维、章节衔接都让人不太满意。
接下来负责工业设计部分的主创之一阿驰上场,他更为人知的网名是“philipeleven”,江湖上称他为“轮帝”。毕业于中山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自学能力超群。在大三的时候,他通过一个相当激进的设计成功成为了学校的节能车项目的项目主管,用仅仅两万块不到的资金造车。
在中山大学微电子学专业读大二的阿新在嵌入式硬件方面有天才般的灵感,阿驰与他在广州狼途UbikeU车队相遇后发现两人能共同研发自己的功率计,一拍即合。
从预告到发布会,团队在网上不仅听到鼓励,也听到质疑。而他们认为应对质疑最好的方法就是敞开心扉,阿新在现场对PICA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快速解释:通过电阻形变产生的电压变化再通过放大信号感知后加以计算,同时辅以高采样频率达到更高的准确值。
当然,即使是“深入浅出”,直播前的观众基本都没有听懂。
阿新为专注研发决定休学一年,陈峰为说服阿新的父母特意去他深圳的家做思想工作。阿新出身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对休学自然有抵触情绪。好在阿新的父亲骑过两次川藏线,是骑行界的老前辈,才得以理解并最终同意。在发布会现场,我们也看到了阿新的父母,镜头捕捉的喜悦神情中也透着为儿子骄傲的感情吧。
陈峰为两位主创拟好时间表后,项目就一直处于火力全开的模式。
终于,PICA公布了标准版的零售价,2999元,提供11-25和11-27两种齿比,支持Shimano和Campagnolo两种塔基制式,支持蓝牙和ant+的传输(意味着可以和你已买的佳明、百锐腾、SRM等搭配使用)。官方公布的续航时间为300小时,可无线充电。重量为249g,精确度为1.5%(行业标杆SRM为1%,而STAGES QUARQ POWER2MAX为2%)。
在数据稳定性方面(即温度补偿或清零),每当飞轮停止转动的时间达到设定的秒数,功率计就会进行自动清零。1摄氏度的温差,PICA的功率计的清零次数就超过了十次。
官方公布的耐用度为8000km,但在实际操作上,飞轮的使用寿命与变速习惯、链条磨损度都有很大关系。PICA承诺在使用范围内若磨损可免费换新一次。而这一点也成为了网友集中攻击的点,除了对磨损的担忧,比赛中的换轮问题也让一些车手感觉麻烦。
他们的飞轮一共包含3个零件,一体式的本体、飞轮盖和垫圈。主创认为通常塔基底端都很难做到水平,也就导致飞轮安装不平从而发生轻微晃动,是造成变速难以调解精准的元凶之一。他们的垫圈也是个独家设计,其自对准结构参考了碟刹夹器的万向垫圈,以达到飞轮置中的目的。
飞轮锁紧的规定扭力为25~30Nm,他们对飞轮盖进行了缺齿设计,提供扭力过大保护。
除了标准版,PICA给资金充裕的玩家少量提供了黑盒典藏版Dark Knight,它拥有氮化铝钛镀层,陶瓷轴承,客户可定制每片飞轮的齿数和飞轮后背的图案。
沿袭电竞行业进行美女营销的做法,PICA还以亏本价格推出了女生特别版,功能与材料与标准版一致,仅仅是飞轮盖的配色不同。只要你符合官方提出的条件,就可申请购买。
PPT上的四位女车友中最右的便是在网上小有名气的美女陈婉晴,她受邀来到了现场(上图正中)。
功率训练毕竟是自行车运动中较为专业的领域,PICA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实体店的支持,陈峰在现场邀请全国各地能提供高质量功率服务的门店成为其代理商。相关培训计划和服务内容及标准还在酝酿中。在发布会前便与PICA确定合作的门店有上海起点、链轮单车和Primo bike,都是坐标在上海的综合车店。
作为投资方的淳时资本的代表也上台演讲了几句,他们是在PICA的产品进行到成品测试阶段才介入的,发言人声称当时与陈峰聊了十分钟便做出了注资决定。
已为自己的技术申请专利的PICA在现场宣布将技术原理开源,以此作为“防抄袭”的手段。
PICA还提出为山地车手也提供了功率飞轮的产品,称他们为被功率计厂商遗忘的人群。
在下一代的PICA,更多功能将得到实现。
发布会最后的彩蛋是,FINAL11团队计划在2017年推出自己的电子变速。采用与PICA功率计同样的口号让人更印象深刻,是科技行业的普遍做法。
发布会结束后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产品。
欲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可直接咨询FINAL11淘宝店的旺旺客服,同时关注美骑接下来推出的纯技术导向评论。
文字:Alexa
摄影:James Le
责任编辑:Ale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