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门

真空胎—山地车的第二次革命(图文)

最近一直想尝试真空胎,在某网站上看到一篇关于自行车真空胎的文章,拿来和大家一起学习!

MTB无內胎车胎完全手冊

登山车自发明以来,曾经有避震前叉、卡式踏板、碟刹、后避震系统、气压避震等革命性的产品或设计接踵而来,一次又一次勾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也提升了登山车的表现,彻底改变了已知的世界。可是,这几年来,这种感动却似乎不见了,无内胎车胎系统会是新一代突破僵局的产品吗?消费者要如何选择呢?且看我们的全盘分析! 

时候未到:米其林宝宝手中拿着“MTB技术的另一次革命”标语,这个召唤还未得到热情回应。UST阵线:除了意大利Geax做了UST系统车胎,Specialized、建大等都有。

本来在这个最黯淡的时期里,无内胎车胎有可能成为童话中那个扭转乾坤的英雄,如盘古开天创造出另一个崭新的世界。可惜故事的结局却并非如此美好:无内胎车胎——这个早该出现的新产品却只是惊鸿一瞥,更糟的是市场上反倒是充满了对它的怀疑与谣言。自1800年代第一个轮胎(当然是有内胎式轮胎)黏上木质轮圈开始,自行车骑士便无时无刻被随之而来的“蛇咬”、漏风、破胎等泄气问题伤透脑筋,但却毫无防止办法。这个无解的问题一直到90年代末,三家法国公司一同开发研究,才终于提出一个根本性的解决方案——UST无内胎车胎系统。一直到现在,市场上虽然已经至少有四种不同的无内胎车胎系统了,但消费者、厂商、零售商却仍旧对无内胎车胎充满怀疑与偏见。所以我们认为也该是到为这项革命性的产品趋势说说话的时候了!


不过,首先来上点历史课吧!

选择无内胎车胎的三个理由

Mavic、Michelin及Hutchinson发表的UST(Universal System of Tubeless)无内胎车胎系统,几乎可说是登山车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RockShox的避震前叉)。那些付得起900美元售价(轮圈含轮胎)曾试过UST系统的选手与车友发现:装上这种新胎后,车子竟可以跑得比一般 选手与车友发现:装上这种新胎后,车子竟可以跑得比一般内胎加外胎的传统组合还要快!前避震车的骑士更惊讶的形容说:使用无内胎车胎的前避震车就有如装上后避震系统一样舒适,抓地力也更好!“杰克,这真是太神奇了!”UST系统是以传统的轮圈/车胎介面组合为基础所发展的新设计,可以减少转动阻力(rolling resistance)、使用较低的胎压、以及更好的抓地力;同时,去除了内胎后,受挤压或刺穿导致破胎漏气的可能性也大大地降低。 让人讶异的是,UST系统表现得比塬先预期的还要好,尤其是对速度上的提昇更远胜于任何一种其他零件。目前唯一的缺点是气密度上还是会有一点点的漏气(这就没传统型的内胎那样好)。本来,这样的产品与成果看起来应该成为另一个RockShox现象,但事实却大相迳庭!

UST反倒被登山车业者扯后腿

现在的自行车产业变得很保守,大多数的登山车车轮及车胎的製造厂商由于本位主义作祟,迟迟不愿采用UST无内胎标准,但这还算小事。有更多的阻力来自于靠卖内胎及换装内胎赚钱的车店,甚至还有些成车大厂公开讪笑无内胎车胎的概念。到最后使得大多数的人都在等着看好戏。

大家都输了

如此一来,大家等到的却只是一个全盘皆输的结果:不同车胎系统之间的负面宣传战,散布了更多更广的疑惑。而有些着急就章设计出来的无内胎车胎更潜藏着危险,甚至严重到必须要回收的地步;这使得那些计划要采用无内胎车胎的自行车厂商也搞不清哪一种系统好,乾脆回头选择传统车胎。而本来打算要改用无内胎车胎的登山车玩家们也被弄昏头了,决定等厂商们自己弄清这趟混水后再说。就这样纷纷扰扰3年后,Mavic、Michelin及Hutchinson又回到起点,他们决定推动第二波的促销活动:再给UST一次机会,期望能让登山车界真正认识无内胎车胎的好处。

轻量化气压前叉、油压碟剎,无内胎系统是下一个吸引登山车族的新产品吗?

内胎有那么糟糕吗?

内胎不会一下子被取代的理由

回头看看无内胎车胎还未出世的时代,最早是什么原因让人们想发明无内胎车胎来取代传统的内胎呢?

重量的迷思

登山车骑士,尤其是越野(XC)车手,轻量化一直是永远的目标。内外胎制造商因此便投其所好,极尽所能地剔除、减轻橡胶层、织纱层及边条(bead)的每一分重量。走火入魔的结果是,任何尖锐的树枝或外物,就可以轻易地穿破轮胎。另外还有不耐磨耗的问题。安全性与耐用性总是在去斤减两、“轻就是好”的偏差心理中被牺牲掉。

安于现状

可悲的是,登山车骑士们并不把上述的问题当作问题,反而认为所有内胎式的车胎天生就该如此。爆胎洩气时,没有人会想到是内胎的问题,反而怪罪到外胎去;尤其是连激烈的下坡车手与攀岩车骑士都愿意包容这种轮胎漏气、刺穿等病态时,怎么又会有人想到其实还有另一种更轻、而且功能更好的选择呢?

成本问题

传统内胎式车胎由于含住空气的重任完全由内胎承担,所以外胎只要维持胎压与提供抓地力两个主要功能就可以了。制造厂为了可以大量生产,只要设计可以让包覆钢丝或Kevlar的边条稳稳地卡上轮圈就好,其他的根本不用再做什么特别的测试-只需将橡胶成型后,就可以送到市场上卖。内胎就更好制造了:只要橡胶可以包住空气,打气时能涨到一定的大小就算过关。何况内胎藏在轮圈裡面看不到,所以成车厂商往往在外面装的是好看的外胎,里面却可能是便宜粗糙的内胎,神不知鬼不觉地降低成本。

求可靠或省成本?


说实在的,爆胎并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贴补胎片对一般登山车骑士也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一般人平均用坏一条外胎前会替换掉4条内胎,一些车狂更恐怕是一比十的耗损率。虽然一条内胎约5块美金、外胎约20块左右,跟其他零件比起来也不是顶贵。可是想想:如果在一场重要赛事裡,破胎或漏气却可能会毁了一名选手先前数个月的训练与努力,甚至可能会因为一条不争气的5块钱内胎痛失世界级比赛的冠军,这是何等沉重的打击呀!其实随着骑乘里程的增加与用坏的内胎的累积,传统车胎能够节省的短期成本,是越来越不值得了。

传统车胎的剩余价值

传统内胎的缺失是永远无法修正的。当外胎的侧边老化或磨耗到一定的程度时,洩气或所谓的蛇咬就会随之而来,同时也会连累内胎。由于内胎和外胎的各自分离,所以不管任何再小的小刺都能轻易穿破内胎而导致漏气。不过内胎也不是全然不好。例如轮胎一旦撕裂出破洞时,内外胎组合的保护性会较好。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到今天,即便汽车机车都已经全面採用无内胎车胎了,可是汽机车维修服务站或车店却都还是有供应内胎(以备车胎出现裂痕或擦伤时的不时之需)。这和骑无内胎车胎的登山车友还是会携带一条内胎备用,是相同的道理。内胎提供了一个较便宜的选择,还是补救任何一种受伤车胎的终极保镖。

无内胎车胎终将成为主流,但我们准备好了吗?

汽车、卡车、摩托车、飞机甚至割草机早就舍弃内胎式轮胎,改用无内胎车胎了。可是为何独独自行车例外呢?目前最大的阻碍就是钢丝了!传统车轮必须在轮圈上钻洞,以便从外圈装铜头及钢丝。而这些会漏气的洞就是无内胎车胎发展的阻碍。Mavic开发出一种特殊的双层轮圈,还有一种只在该轮圈内层锁铜头穿钢丝的新技术。这个创新的技术终于可以摆脱轮圈钻洞的影响。接着引进汽机车工业采用已久的无内胎车胎结构与轮圈的咬合介面,于是第一个无内胎专用的登山车车轮就这样诞生了。

无内胎车胎带来了什么好处?

每个开车的人或多或少都遇到过爆胎。可是压过路上的阻碍物或坑洞时,不管撞击的力量再怎么大、再怎么扭曲挤压轮胎侧边,大部份的时候轮胎或轮框都不会洩气(当然有极少数衰人,还是得换胎或装入内胎以便把车开回家)。无内胎车胎也是如此,当然也还有一些缺点,但是在传统有内胎车胎已面临发展瓶颈的时候,无内胎车胎,虽有点太理想化,却或许能给登山车车手一个更宽广的未来。

MAVIC的CrossMax无内胎轮组为第一个无内胎专用登山车轮组。

不易漏气的秘密

连小孩子都知道,拔掉车胎上的刺,会让小漏气一洩千里。而一条设计好的无内胎车胎的内层都有一层软橡胶,因此当外物刺入时,具弹性的橡胶便紧贴地包覆着它,防止漏气。既使拔掉了,橡胶也会自动密合起来,所以空气也只是会慢慢地外洩。因此大部分的外物穿刺并不会让无内胎车胎损伤到严重漏气、不可骑乘的地步,一般只要再打打气,就可以把车骑回家或撑到终点线。这种事要是发生在传统车胎上的话早就投降了。

无内胎系统漏气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不是从气嘴开始。 Hutchinson的外胎上标示得很清楚,竞赛时的建议胎压为29 Psi,最大承受胎压为58 Psi。

“蛇咬” 又如何?

过大的荷重或强力的挤压,胎内的空气还是有可能会导致橡胶外裂空气外漏,但那也只是会一点点、一点点地漏气,而不是像传统车胎那样一下子全消了气。事实上,即使UST车胎胎压低到25psi,骑上一整天也不会有“蛇咬”的情况发生。

侧漏又怎样?

一般认为,无内胎车胎的侧边一旦擦伤后就免不了洩气。这在非常极端的状况下是可能发生的。但那之前请记住,由于车胎是“整圈”紧紧地咬合在轮圈壁内的,所以可能得将一整圈都磨伤了、导致咬合松开了才有可能发生测漏的情况。

最后的罩门

轻量化的无内胎车胎的最大威胁恐怕是车胎的裂痕了。纵使内部有具弹性的软橡胶,这会儿遇上狭长的裂缝也还是会破功。遇到这种情形只能靠加挂一条内胎来补救了。另外,如果车胎的边条与轮圈咬合面有任何的损伤,都会大大地影响其气密性。所以万一遭受强烈撞击,导致轮圈框边凹陷、空气大量外洩的情况发生,这时就得求助于内胎的帮忙。


预期外的好处

实际骑乘时,重量较重的无内胎车胎的转速却比较轻的传统车胎快很多,这点一直教人疑惑。而且无内胎车胎的抓地力也好上许多。Specialized的专家们认为原因应该是在内外胎间的磨擦:当车轮接触地面时,内外胎的变形其实略有不同,这样便使内胎有了滑动的空间,于是车子前进的动能便变成了内外胎磨擦的热能去了。另外,内胎就好比是轮胎内部的避震器,再怎么滑顺,也远不如无内胎车胎中的空气那样自在地伸展缩放。撇开这些理论不谈,其实只要实地试验感受一下无内胎车胎的抓地力,就足以将内胎宣判死刑了。

无内胎车胎比较贵

一条内胎花不了你几两银子,买到一条烂胎,大概也不会寝食难安;可是,如果一条美金60元的无内胎车胎刚装上去就漏气,相信没有人会咽得下这口气!无内胎车胎外面那层橡胶(胎面)是无法关住胎内的空气的,内里那层无孔软质橡胶才是密封的关键,制造厂商非得更严格地测试内里的那层软质橡胶不可。所以这些严格品管所增加的额外成本,可能还比内里那层密封橡胶的制造成本还要贵。这就是高档无内胎车胎产量稀少、价格昂贵的原因。

Tubeless比较重

最初Michelin及Hutchinson致力于确保无内胎车胎的可靠度,因为内里的密封橡胶层是得和外面的胎面橡胶一起成型在轮胎的模具里,所以万一漏气的话,事后便没有办法可以补救,这是目前整个UST生产中最大的敌人。最后这两家轮胎厂商为安全起见,将密封橡胶层设计得特别厚,也导致目前无内胎车胎比最轻的传统车胎还要重了10盎司!不过拜技术之所赐,这样的差距已经逐渐缩小,如德国的Schwachblade的无内胎车胎已经可以达到550克的水准,几乎与传统车胎一样重。

拆装困难


好不好安装是目前消费者、尤其是车店最关心的事。UST系统的无内胎车胎必须遵照它的标准程序徒手装上。其实只要对UST有基本的认识,一般人练习几次后都不成问题,不过为了怕伤害到轮框上的气密介面,不建议使用拆装传统胎用的小扳手或拆胎棒。目前最棘手的无内胎车胎应该是Maxxis的MTS无内胎车胎,因为它设计了一条特殊的塑胶衬带来密封住一般轮圈锁铜头用的螺丝孔,所以想要同时把胎身一同安装在轮圈及内衬带上,就需要多一点运气和耐心。不过往好的方面想,Maxxis的MTS系统至少可以让一帮荷包消瘦的登山车族不用再被压榨,去买一组可能比车子还要贵UST轮组!


底限

无疑的,无内胎车胎将off-road骑乘提升到另一个境界。如果你在乎的是售后服务,大可选择UST系统。由于问世得早,UST是目前考量得最周全的无内胎车胎系统,而且有最多不同厂商、胎纹的产品可选择。预算比较不允许的消费者可以试试其他选择,如Maxxis的MTS。衬带式的产品的好处之一是你可以随时换回传统车胎(如果受不了无内胎车胎的话,不过这不太可能发生)。

UST系统探密

UST系统的轮圈/轮胎咬合介面的防漏设计特色多多,也考虑到一般人都可轻易拆装的问题。但如果没有遵循一些程序的话,它还是有可能失效(导致漏气)的。以下是UST的构造及安装要点:

1. Mavic的UST轮圈采用了大型的、反向螺纹的钢丝头,而且只贯穿轮圈内圈。特製的Presta规格气门嘴直接栓旋入轮圈,由一层O型橡胶环密封防漏气;当然,气门嘴本体是可以转下来的,以便不时之需可以换装内胎用。

2. 轮圈侧边上缘,内面有个勾状的部位。打气后,胎压会外推胎身,紧紧的卡在这裡,形成第一道气密设计。

3. 装上UST车胎时,应该先将胎壁的上端卡进轮圈中央的凹槽内,然后再慢慢地打气进去,气压迫使车胎边条外弹,直到与轮圈的特殊内壁紧密贴合为止。

4. 接着多打一些气进去(约到50 psi),因为藉由高压所产生的绷紧有助于填满车胎和轮圈之间的缝隙。这个重要步骤常常会被忽略!之后便可以降到适当胎压。

5. 拆装UST车胎,必须把它推离开车胎及轮圈咬合处,回到轮圈中央那道凹槽内后,才能够徒手拔出轮胎。有必要的话,可以用塑胶材质的工具辅助,但千万注意:不可伤到车胎贴合于轮圈的那道特殊凸缘。

UST轮圈构造:特製钢丝头只贯穿并锁在轮圈外层。装和拆下轮胎 时,边条都必须先放入轮圈的中央凹槽(左图)。而气压会迫使边 条外弹,稳密地卡在轮圈内壁裡(右图)。 拨云才能见日:Michelin把专业Know-how借给了Mavic的UST系统。但图中这发现于某家品牌车上的无内胎 车胎,还是为安全理由装了内胎。迷惑或许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Maxxis系统究实

想要尝试无内胎车胎,却又不忍丢掉原来的轮圈,更不想花800美金买一组Mavic的CrossMax UST轮组,该怎么办?Maxxis或其他厂商(如IRC)都为这样的消费者开发了衬带式无内胎车胎系统,可以改造你原来的传统轮圈为无内胎系统,功能几可媲美UST系统。Maxxis的MTS系统就是这里面的佼佼者,只不过装拆方式要特别注意,分两部分:

1. Maxxis的衬带尺寸很齐,所有轮圈的宽度规格都有。它的Presta式气嘴是直接做在衬带上。

2. 不过要注意,你的传统轮圈必须够宽够深,尤其在装入衬带后深度还得合宜,这样才能确保完美的气密性。

3. 轮胎得装在衬带上缘,可以用塑胶拆胎棒辅助到位。如果有点紧,可能得费一番力气才卡得进去,衬带至少要比轮圈内壁高出1/8英吋留边。

4. 衬带如果隔离效果不好,打气会很麻烦。试着用高压打气筒,边打气边听听看侧边有没有漏气。只要车胎两边的上缘轻微地接触到衬带,打气后,就会由中央慢慢往两边扩张,贴紧轮圈。

5. 新胎头一次打气至少要打到60 psi,并保持半小时以上,让压胎可以迫使车胎、衬带在轮圈内各自定位。

可敬的对手:Maxxis的衬带式无内胎车胎,解决了UST系统必须使用特制轮圈的大半问 题,几乎可以改造所有传统轮圈。 系统间未必相容:虽然传统胎是可能装得上部分无内胎车胎的轮圈,但气密性不佳,维持不到一小时就不行了。Maxxis的车胎的相容性比它的法国表亲好得多。 好帮衬:Maxxis靠着这条衬带封密了传统轮圈,并托住了轮胎边条。气嘴就直接做在上面。

拆卸技巧

MTS系统在撬开轮胎时会有损害衬带的风险,比较困难、也需要强一点的塑胶扳手。在一些非装内胎不可的情况下,如果你没有备用的一般衬带,只好牺牲一点、割掉Maxxis的气门嘴。否则如果内胎碰上外露的铜头和锋利的轮圈孔,就好像汽球遇到针,不爆才怪。

好坏参半

想要体验正宗的无内胎车胎的骑乘性却买不起UST系统的玩家,Maxxis的MTS绝对值得投资。但对选手而言,衬带不只是个累赘,尤其万一比赛半路碰上遇到爆胎,难拆的MTS可就伤透脑筋了。MBA测验小组中,只有一个人可以搞定得了MTS,但换一次胎却得花上4分钟。一般比赛里选手换内胎加打气可以忍受的时间是60秒内。

LOVE半无内胎车胎不贵的价格 高贵的体验

LOVE Tires 认为车胎漏气是自行车友最常见的大敌,其中又以俗称的“蛇咬”最讨厌。那么这家轮胎的新面孔如何做出可以解决了大半洩气问题、而且连最普通的登山车友都买得起的无内胎车胎?LOVE Tire的做法很直接也很简单:将内外胎做在一块儿不就行了?他们的“半”无内胎车胎有下坡车用、freeride、越野车甚至BMX用,最猛的是,任何传统轮圈都可以用,你也不必像MTS那样非得有轮胎博士学位的经验才装得好LOVE车胎。LOVE车胎的花纹取材自过去一度很流行的Onza Porcupine。非对称的双色效果只是行销噱头。整条车胎看来像条内胎,有这层像内胎的橡胶层“封口”,就几乎不用怕外力挤压导致的侧漏了。装胎时跟传统胎一样,别忘了先得加装一条一般的衬带在轮圈底层,以保护LOVE的橡胶层。跟MTS一样Presta式气门嘴也建在这层半内胎橡胶层上。如果你的双手够力,不用工具就可以能装好LOVE车胎,不过它的侧边比较硬,备个一两根塑胶拔胎棒可能比较保险。拿到新胎时,橡胶膜是往车胎内凹进去的,不要动它。

修护包:LOVE卖的补胎工具包括一管快干胶,两支注射针头。对付任何无内胎车胎都有效。 好胎不怕打钉:即便胎压高达45psi,敲打钉子进去,LOVE Tires无内胎车胎也不漏气。

“爱”的机密:LOVE车胎边条间多了这层膜,密封起来,胎压让它服贴于轮圈内。 这是唯一相容于下坡车及freeride车的无内胎系统。 就怕黏到手:拔刺、穿针头、灌胶、洞口朝下、扭出针头,补好了。

一些无内胎车胎的小秘诀:

1. 购买之前请先秤秤斤两:经验显示,即使同一品牌、同一款产品,重量却不尽相同,差距颇大。 

2. 务必学会徒手组装无内胎车胎。 

3. 如果非得用到扳手(如拆胎棒),一定要用没有锐角的塑胶或铝合金的工具。 

4. 打气时一定要先将胎压打到最高,以确定车胎、轮圈完全咬合后,才释放胎压到适当程度。 5. 如果车胎的咬合搞不定,先拆下来,在边边上抹润滑油或肥皂水后,再试一次。 

6. Maxxis系统要确定衬带平均的摊好于轮圈及圈壁上。 

7. 用修胎工具轻轻地撬Maxxis的衬带还不致于会伤到它。只要搞懂了Maxxis系统,你会发现它的平易近人。 

8. 如果你习惯传统胎50psi胎压,换无内胎车胎时要改成45 psi,骑看看,每次大概减个5 psi。 如果感觉前轮好像快没力了,用力踩或行经跳动路面时后轮会滑动,就表示压胎太低,不适 合你的体重、地形及骑乘风格;每次加2psi直到轮胎又稳定了,就是你最速配的胎压。 

9. 外物刺穿时,无内胎车胎消气的速度比传统胎慢,不要拔掉穿刺物,骑回家再说。 

10. 随身带一套传统胎的修补包总有妙用。 

11. 用黏胶式补胎片从无内胎车胎内面封堵穿刺孔非常有效。上黏胶前用砂纸磨一下,把碎屑清干净再贴。 

12. 比赛时带一瓶16克的CO2压缩气瓶,相当轻便好用,也足以应付无内胎车胎的低胎压需求。 

13. UST系统装入内胎时要特别小心骑,轮圈设计来勾住车胎的隆起部位,可能会伤到内胎。 

14. 非黏胶式补胎片别想拯救无内胎车胎。

补胎

除非是内衬带被刺破而橡胶膜也遭殃,否则LOVE车胎让你用不到补胎片。他们所卖的修补工具是一条补胎的快乾胶,理论上,只要把刺拔出来,把胶灌到洞裡,两叁下就清洁熘熘。但请务必在胎内空气饱饱的时候补胎。但如果是长形裂痕,恐怕要装内胎不可了。

谁该试试LOVE车胎

那些嘲笑无内胎车胎的人请先闭嘴!LOVE车胎的概念是目前最实惠的无内胎车胎:不怕外力挤压的洩气、低阻力、一定程度的穿刺免疫力,有些功能甚至比高档的UST产品还多了些。


责任编辑:凌子

上一篇:动手做一台可折叠的死飞车(图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 热门评论
  • 尼克11 2015-08-28 05:30

    推荐几款 真空胎 29er

    +1

    22
    回复
    举报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