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北京实行自行车实名制 有用吗?
日前,美骑网转载《新京报》的文章表示北京将在今年实行自行车实名制。元旦过后,在度娘一搜果然各大网站一搜都有北京已经实行自行车实名制的内容。以下是凤凰资讯转载羊城晚报的报道:
据新华社 为打击盗窃自行车行为,北京市1日起全面推行“自行车购买免费实名登记”,对商家销售和市民使用的,车身上有钢号编码、有正式购车发票的两轮自行车(含电动和人力自行车)实施自愿登记。
从1月1日开始,市民购买自行车时在销售商店现场即可免费进行实名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车主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和车辆的钢号编码、电机号等信息。
不难看出,这项政策是为了打击盗窃自行车的行为。好消息是,这个实名制不仅是免费的,还是自愿的。也就是说,你觉得登记麻烦,可以不登;你愿意登,也不花钱。但是,这个实名登记,有用吗?
笔者对北京的一些圈内的朋友随意聊了一下,美骑网的驻地记者表示:“这事,没啥用吧……”首先是登记方面,大概不会有多少人会去弄,一是这件事的传播面并不广,笔者也是要在百度搜索才搜出来一些资料,在各大门户网站自然也是属于靠边站的新闻;二是一些车友会觉得这登记了跟没登记好像也没啥区别,虽说是免费但是填个名字电话号码也是要时间的,而且,也会有车友担心个人信息会被外流。
这位驻地记者还表示,这事儿有没有用,关键还是在于公安部门是否会重视自行车盗窃这样的案件。“以前丢车的,能找到录像带或者手机号的,警察都不管。弄了这个,估计也没法查啊……”其实登记信息和录像、手机号一样,都是案件的证据,如果警方都不会重视或者不够人手去处理这些证据的话,破案的几率也是悬。
此外其他朋友也担心这可能也是光打雷不下雨——政策出来了,执行不到位,最终也只能沦为一纸空文。
说到底,打击自行车盗窃不能仅靠一个政策颁布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相关部门的真正重视。不过就目前来说,至少如果你的自行车被盗又恰好流落回公安手上,你可以更容易证明这辆自行车是你的。
对于这个事情,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评论!
责任编辑:阿志
强烈建议: 各大商场,公共场所,各大街小巷设置自行车停车场(收取一定费用也行),一旦车子被偷了,停在哪儿就该哪儿负责赔偿。 如果这个做到了,再来研究实名制。 如今的我骑个自行车去超市好象做贼一样,不敢逗留,买了东东立即撤,悲哀呐! 。。。。。。。
+1
24反过来想,车丢了都不能认定是你的,谁愿意看车?随便来个人就说丢的车是我的,那得赔多少。还是得先落户再说其他的。还是举汽车上牌子的道理,没牌子什么也干不了。还是得强制,不强制很多事儿人们就觉得麻烦而不去执行,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个各体各有心思的结果。
呵呵,我说了,如果做到了,再来研究实名制。 也就是说,有了这些硬件设施,及受到法律上的肯定,那么再来研究实名制,这样就双管其下了。
+1
22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即便有提供付费停车的地方,(比如地铁站旁边)丢车依然不负责赔偿。管理员给的解释是公司规定,负责提供停车服务,但是失窃无法赔偿,除非提供失窃车辆与自己关系的证明以及停车凭证。凭证没有的还好说,有监控。但是关系就不好说了。监控也证明不了关系啊。总之我觉得还是得从最基本的开始搞起。设施北京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地方有提供,但是没人看管负责。
+1
22实名注册其实真的是很鸡肋的。应该是一些场所应该对自行车多一点开放,比如旅馆专门在室内开辟地方停放自行车并收取一定费用。饭馆等一些地方也可以如此。室外停车收费没用,丢了照样不负责。个人觉得道理和打钢印差不多。想想很早的时候打钢印丢车是全赔的,现在就是停自行车便宜。而且实名注册后并不能起到防止丢车的作用,只是为找回提供证据(话说车子丢了以后能否见到还是个问题)
咱不能因为觉得买人寿保险没用而不办户口不办身份证吧?该有的基础信息还是要有的,基础信息都收集不来,后面想干什么都不行。问题不在于登记有没有作用,而是登记能不能强制执行。本着自愿的原则的话,那么看评论里这么多消极回复就知道了,还没有开始登记,就已经被没用的思维左右了结果。
是啊,玩车之后才领悟到,保修都是扯淡,技师不给调,哪怕调也不给好好调,买个饮料贿赂下才脸色好些。整天去车店玩,但不买东西,老板看到这种骑友就一副欠钱的嘴脸。
派出所目前还不管登记这事儿。我已经找到了发票,正准备响应一下这个政策呢。大家都说然并卵,然而连最基本的登记都没有,后面想干什么都不用讨论下去了。如果汽车上牌子不是强制的,也给你弄成自愿的,是不是大家买汽车也都是主观上不愿意去上牌子。保险公司后面也不用干了。都没牌子,干毛线。生孩子主观上也不愿意去上户口。
+1
22真心不如来个外籍证管用,在天朝,国际友人比咱待遇好。
+1
22如果没有人偷自行车了该多好
+1
22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