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躺友福音 TridentTrikes SPIKE II三轮躺车评测
在中国,躺车仍是自行车产品中一个极小的分支,关于躺车的使用、选购和改装仍属于小众发烧友的独享乐趣。早期的躺车生产厂家较少,购买渠道受限,价格往往比较高,有部分发烧友会选择自己DIY,不仅对动手能力要求高,最终成品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也很难得到保障。诸多原因导致普通车友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躺车,更无法体验到躺车的独特魅力。一直以来,我们都期待有哪个躺车品牌能打破这样的格局,推出真正有性价比的产品去影响整个产业,而今天的送测产品或许让我们找到了答案。
此次到达Biketo评测室的是美国Trident Trikes的三轮折叠躺车,型号是SPIKE II基础版,作为老牌躺车品牌主打的入门级产品十分值得期待。相比SPIKE I,SPIKE II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升级,尤其是前变速器的加入极大提升了整车的路况适应能力,免除了不少后续升级的烦恼,BB5碟刹的引入也极大提升了制动系统的素质。
这辆SPIKE II躺车是由美骑易购的网购渠道获得,由厂商直接发货,可以点击观看我们拍摄制作的《SPIKE I开箱安装视频》,SPIKE II在物流包装与安装步骤上与SPIKEI完全一致,大部分零件在装箱前都是安装好的,只需要简单的安装调试就可以上路。
由于整体结构与普通自行车差异巨大,除了躺车结构和零配件方面的介绍,评测内容将更多关注躺车整体和各个细节方面的骑乘感受,希望能给对躺车有兴趣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车架:
十字形车架
车架前端可调节长度的伸缩管
十字形的车架造型简洁有力,整体感觉协调美观,车架前端有一个可调节的伸缩管,可以根据腿长来进行一定范围的伸缩,达到最合适发力的车架长度,不过调节到比较短的时候需要对应减少链条的节数,否则会出现链条太长变速器无法正常调节的情况。车架材质方面,虽是一款普及款的三轮躺车,厂家还是毫不含糊的使用了铬钼钢管(4130)来制作车身,铬钼钢是历史最悠久的自行车材料,加工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稳定的阶段,相同体积下的铬钼钢强度远远大于铝合金和钛合金,重量也仅比铝合金重5%~10%,而且钢的弹性较好,可以吸收骑行过程中所带来的微小震动,特别适合做旅行车架。侧面观察载人后车架侧面的“一字型”有微量弹性形变,可以在骑行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的避震效果。
采用粉体静电涂装的漆水,外层加涂透明漆,在经常需要摩擦磕碰的地方有贴黑胶保护
车架表面是自带的贴纸,不喜欢可以随时撕掉
观察车架细节,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这透亮漆水了,这款车架采用粉体漆静电涂装,并且在外部加了一层透明漆,所以看起来饱满有光泽,钢架最大的短板就是易生锈,优质的漆水可以保护车架不被腐蚀,不过平时使用仍要注意,不小心擦伤车漆要及时做修补。
折叠效果:
折叠后效果图
宽厚的折叠关节保证稳固的车架结构
折叠后的体积可以塞入家用轿车内
躺车比普通自行车的体积大得多,特别是倒三躺的宽度和长度都会造成收纳和移动的不便,成为影响三躺推广的瓶颈,于是躺车的折叠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趋势。SPIKE系列在初期的设计理念就是一种易于收纳存放的三轮趟车,所以同样引入了折叠技术,车架纵向有一个倾斜的折叠关节,可以将座位拆下后,将后轮整体向前折叠到前轮的左侧,大大减少存储体积,甚至可以塞进家用轿车的后备箱内。
进行折叠操作时候需要先按下弹簧卡扣,避免骑行时松脱
折叠关节顺利打开
折叠关节处非常宽厚,骑行时车架稳固不影响发力,快拆部分的设计也很可靠,掀起拔出快拆杆时靠,需要同时按动卡扣才能打开折叠关节,有效防止骑行时出现快拆松脱的情况。总的来说,折叠和快拆的设计还是比较方便的,由于折叠之前需要先拆除座椅,所以肯定没有普通折叠车操作那么快速,不过熟练以后完全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折叠或安装。
座椅:
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设计
三档可调节座椅高度
座椅后背的撑杆,有7cm的可调空间,控制座椅角度
传统自行车坐垫十分狭小,骑行久了会造成身体压迫麻木,腿部和椅垫的摩擦也会引发皮肤炎症,普通两轮自行车最初设计时原本就是短途代步工具,但单车运动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车友会使用自行车进行长途旅行,狭小座椅在长途骑行中带来的不适感越发显现。说起趟车上最吸引人的部分,那一定是车架上这个宽大的座椅了,座椅框架为弯曲的人体工学造型,配合可调绷紧程度的椅套,可以让你拥有到最为舒适的骑行体验,大面积的座位和可倚靠范围不仅消除了压迫感,还能使腿部发力效率更高,传统自行车腿部力量有很大一部分用来克服自身重量,躺车则可以让腰部腿部得到更有力的支撑,让更多力量集中到脚踏上。座椅底部通过车架上的快拆杆固定在车架中间,椅背通过座椅撑杆支撑到后轮轴部,底部快拆卡口有三档高度可调节,后端撑杆也有175px的伸缩范围调节座椅角度,前后配合可以调节最适合的角度,极大提高了骑行的舒适性。实际骑乘时座椅贴身舒适,网状材料的透气性也不错,腿部发力时可以明显感受到背后来自座椅强有力的支撑,发力感十分顺畅。靠背顶部后侧有一条黄色荧光带,对于后方来车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制动与传动系统:
两只前轮使用BB5碟刹
倒三躺普遍采用的前轮制动方式,碟刹座是直接焊在车把上的,既减少了重量又增加了整体强度,碟刹采用的是Avid BB5碟刹,这款线碟的性价比和口碑相信无需多言,制动性能很强,由于两侧刹把与夹器距离非常近而且距离相同,左右两边的刹车手感十分一致。由于只有前轮刹车,躺车在骑行中同样会出现刹车抱死,后轮前翻的情况,所以急刹时务必要注意力道。另外两只前轮是通过左右两边的刹把分别控制,在低速时单侧刹车仍能保持正常行驶,但是在高速行驶时,如果刹力不均就会有明显的路线偏移情况,如果单侧刹力过大甚至有可能发生侧翻,躺车在过弯和刹车时有很微妙平衡感,熟练之后可以通过控制单侧刹车来辅助转向甚至漂移过弯,但如果是刚刚接触此类躺车,请务必要熟悉刹车后再上路。
相比SPIKE I没有前变速,升级为新锐的三片盘,微转3速前变速
与SPIKE I相比,SPIKE II最大的变化就是传动与制动系统的升级,牙盘升级为新锐的三片盘(52-42-30),速度和爬坡都兼顾了,SPIKE I没有前变速而SPIKE II升级为微转3速前变速,大大提升了整车的路况爬坡适应力,飞轮升级为台湾速联的8速卡式飞轮(PG830,11-32)后花鼓是台湾两培林花鼓,做工精度、润度相当不错。后拨是微转LE级别,变速流畅性和精准度也都不错。链条是KMC的Z50,该链条的拉力超过2吨,可以在爬坡时尽力发挥,链条通过两根胶皮链条导管从牙盘传动到飞轮,虽然长度比普通自行车长得多,但是普通的蹬踏和变速并没有明显差异。
建大KENDA的轮胎
三轮车专用轴承花鼓
这款倒三躺采用的是三只20寸的轮组,由于前轮构造与普通自行车有差异,两只前轮采用的是三轮车专用的轴承花鼓,这里也是在配件上与普通自行车不兼容的地方,轮胎则是100PSI的建大轮胎,配置上还是很厚道的。
转向操纵:
用“操纵杆”来控制转向
把手上有变速转把和刹车把手
操纵杆连接到轴心杆,轴心杆上有一根金属连杆关联两只前轮的转向角
其他部分说完,就要讲到躺车上另一个比较特殊的部分了,那就是躺车上类似飞机操纵杆一样的转向把手,转向把通过内外两颗螺丝分别固定在控制转向的轴心杆上,轴心杆上有一根活动的铝合金连杆,确保两只前轮的转向角度关联,转向时内侧轮的转角和垂直倾角都会比外侧大一些。躺车的转向把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是高于座位并同骑乘者的肩膀同宽;另一种是低于座位的,也就是差不多在骑乘者手臂自然下垂的位置,而这款躺车就是第二种方式,这样手臂自然下垂的操纵姿势可以消除肩部和手腕经常出现的酸痛感,长途骑行时会更加舒适,而这款“操纵杆”真实的使用感受如何,我们将在接下来的骑乘感受中详谈。
骑乘感受:
真实的骑乘感受一定是大家最关心也是最好奇的部分,我们在评测和拍摄视频的过程中曾骑到过江边和公园等各种人流密集的地方,始终拥有爆表的回头率。相信不会有哪款两轮自行车能引起大家这么强烈的好奇心,我们鼓励很多围观的朋友坐上去试骑,“舒服”——这是几乎是所有骑过的人都要说的一个词,宽大的座椅带来的骑乘体验绝对是颠覆性的,而且就算你不会骑两轮自行车,也可以轻松骑乘三轮车,短暂的试乘难以得到更多反馈,至少给人的带来第一印象都是不错的。
实际骑乘效果,详细可点击观看《广告宣传片》
我们很难准确描述这款车的操纵感,因为它与普通自行车的转向的感觉完全不同,普通的自行车转向动作是“推”,躺车的转向则更多可以理解为“掰”,车把由横向变为纵向,对应的发力方向也有所改变,以坐姿状态手臂自然下垂,扶住膝盖感受一下横向发力的感觉吧,由于使用的臂部肌肉群不同,你会觉得没有普通自行车转向时发力那么自然,而且不论是在原地还是行驶过程中,这款车转向感都非常生硬,骑行中需要持续发力来保持转向角,稍一松懈就会恢复直行状态。为什么倒三躺没有普通自行车转向灵活?首先三轮躺车不能倾斜车身,所以无法靠倾斜重心带动前轮转向,同时拥有两只前轮在转向时也需要克服更大的地面摩擦,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躺车前后轴的负荷分配与普通自行车差异极大,普通两轮自行车的前后轴负荷比是3:7,经过实测,这款倒三躺的前后轴负荷比是7:3,也就是说两只前轮的承重比达到70%,这与普通自行车刚好是相反的,前轮与地面压力增大,摩擦力自然也就增加了。
座位的位置限制了转向杆转角
外侧轮的极限转角只有20度左右
此外,由于基础版车架设计的局限和座下操控方式,使得此款躺车的转向角极小,观察外侧转向角较小的轮组,极限转向角不超过20度,使得躺车整体转弯半径巨大,即使原地在两车道做180度转弯都很困难,更别提在骑行过程中调头了。高速行驶过程中,由于无法倾斜车身调整重心,大幅度的转向会使内侧轮抓地力降低,使身体有一种快被甩出去的感觉,很容易发生侧翻事故,诸多原因导致此类躺车转向方面极为受限。另外有一点设计上的不足就是变速转把,一体式的转把在转向发力的过程中很容易误转,可以考虑更换手感硬一些的变速转把以免误操作。
车架的避震性能不错
避震方面,虽然没有主动避震系统,但是铬钼钢车架优异的吸震性能加上柔软的座椅可以吸收大部分来自地面的微小震动,理论上三轮车的骑乘感是要比两轮稳定的,在过类似减速带一类的障碍物时则有点像汽车的感觉,单边过障碍的颠簸较小,两只前轮同时通过就会有较大的颠簸感了。
总的来说,这款车的操纵并不是很困难,但是你的确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转弯的局限性和相对硕大的身形使这款躺车注定无法在车流和人流中灵活穿梭,相对来说更适合在远郊骑行和长途旅行等无需高频转向的地方使用。当然,在大部分无需急转的时间里,放松状态下的肩膀和手腕都是极其安逸的。
踩踏方面,之前提到过有了座椅的支撑,腿部的发力更加容易,你可以通过调节车架的长度和座椅的高度和角度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力姿势,但同样需要提醒的是,骑躺车会锻炼到不同的肌肉群,即使你曾是个普通自行车的骑乘好手,也可能在骑躺车爬山时感到吃力,这种现象要直到你身体上未得到锻炼的肌肉群变得发达了才会消失。由于横向姿势,伸向前段的腿部需要对抗一部分自身重力,在三轮躺车上长时间骑行,使用锁鞋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停车时也无需将锁鞋脱下,腿部肌肉在无需蹬踏时可以更加放松。
速度与爬坡:
很多人关心躺车的速度,在 IHPVA (InternationalHUMAN Powered Vehicle Association)批准的赛事中,所有的陆地极速记录都是由卧式躺车或者半斜坐式躺车保持的(多为两轮躺车),躺车真的能比普通自行车骑得更快么?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绝对性的答案,以评测的这款倒三躺为例,在市区的平路上维持20km/h的速度是比较轻松的,最快尝试骑到过33km/h,腿部处于中等疲劳状态,在高速踩踏过程中,发力一瞬间车头明显向发力方向偏移,此时稍一转向身体就能感受到强大的离心力,此时如果路面出现干扰,需要急刹或变向时就很容易出现危险了。所以结论是:你可以骑的更快,但是倒三躺特殊的的制动和转向机制,使其高速状态下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在相同速度下,此款躺车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省力感,三轮躺车本身地面摩擦力大,我们强调它更适合用做休闲骑行,速度并不是它的强项。
很多人关心躺车的爬坡能力,这在长途骑行中非常关键,两躺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通过高速保持平衡,而三躺由于不存在平衡问题,爬坡时只要挂小档慢慢蹬就好了,骑行速度再慢也肯定比推车快。
实际骑乘视角
由于三躺整体较低矮,骑行时视线会有一定局限,视线距离地面较近,视速感也会有所增加,比如时速30km/h时,如果以普通自行车为判别标准,你会误以为自己骑到了40km/h,你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这样的感觉。而车上的旗子则是为了增加躺车自身的可视性,避免与漫不经心的轿车驾驶者不期而遇。
总结:
总的来说,这款TridentTrikes的三轮折叠躺车十分适合对骑行舒适性有较高诉求、喜爱躺车但是预算有限的车友,SPIKE II的各部分性能比较均衡,是十分出色的入门级产品。在国内躺车普遍价格较高,购买渠道受限的情况下,能以这样的低价创造如此级别的躺车体验实属不易,作为大品牌产品值得向广大躺车爱好者推荐。
责任编辑:大海
上一篇:入门首选:Garmin Edge 200 GPS码表评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