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刹公路车很早就已经存在,2013年初,SRAM推出油压碟刹公路套件之后,曾一度让不少人对碟刹公路车有深深的期盼。不过,由于各品牌车架研发跟进,零配件兼容性,品牌推广,大众认知等多方面客观原因,历经近两年碟刹公路车在国内一直未能普及开来。
近两年,笔者也一直深切留意碟刹公路车的产品及其发展,此前的很多碟刹公路车产品并未成熟。今年欧展期间,笔者在德国接触了很多新款碟刹公路车,在设计上均有较成熟的表现。相信随着碟刹公路车的设计趋于成熟,碟刹公路车市场在未来将会有较大的提升。
去年和今年,笔者分别体验过SPECIALIZED S-WORKS ROUBAIX的两代碟刹公路车型。SPECIALIZED 2016款的ROUBAIX相对于之前的版本在很多设计上均有了更合理的设计。
SPECIALIZED 新款S-WORKS ROUBAIX Di2
SPECIALIZED 上一代S-WORKS ROUBAIX
S-WORKS ROUBAIX SL4 DI2在上一代的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由于RUBAIX车型的车架整体的技术以及几何均已比较成熟,在外观上,新款S-WORKS ROUBAIX,远观并不太容易看出区别。不过事实上两者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简单来说,上一代的RUBAIXA更像是将碟刹替代了C夹,而新一代则是真正意义上针对性地进行了设计。
S-WORKS ROUBAIX SL4 DI2针对恶劣路况,为车手提供了电子变速把横变速操作按钮,方便在不同的骑行姿势。
牙盘使用自家S-WORKS碳纤维曲柄以及 50/34T压缩盘,可以提供兼顾恶劣环境和追求速度的齿比,也是比较适合亚洲人的牙盘选择。
车架竖管靠近五通处预留的电子变速走线孔,方便安装。为防止在恶劣环境中发生掉链,前拨处还安装了防掉链挡片。
车架前叉以及后上叉均配备Rubaix特色的ZERTZ减震硅胶。ZERTZ减震硅胶设置在前后轮避震传输最直接的前后叉位置,能有效对抗颠簸传递,从而达到提升车架减震性能,提升骑行舒适度的作用。
27.2mm管径,形状独一无二的CG-R坐管,这也是ROUBAIX的系列车型的招牌之一,采用弯曲的形状,中间填充硅胶,起到对减震加持的作用。CG-R坐管特殊的形状让笔者无法不在脑海中浮现大型鸟类白鹭的画面(应该说“黑鹭”)。得益于以上专门针对恶劣路况的设计, 新款的ROUBAIX拥有一如既往的舒适性。
新款的S-WORKS ROUBAIX SL4 DI2公路车将车型的信息大大地标注在了上管处。从上管处就能一眼看出这是采用了SPECIALIZED SL4技术的车型。
S-WORKS ROUBAIX SL4 DI2车架采用SPECIALIZED 顶级的FACT 11r碳纤维材料打造,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性。前、后轮均采用了12mm筒轴设计,而不再是上一代的9mm普通快拆。
实际测试体验中,12mm筒轴的设计,给轮组提供了足够的刚性,彻底解决了经过非常颠簸路面时,容易出现发生蹭碟的问题。同时,在碟刹调教准确之后,无论怎么拆装轮组,也不会发生夹器蹭碟的状况。
后拨勾隐藏在车架内侧,上紧轮组后会被压紧,后拨勾固定螺丝即使松动,也不影响后拨固定。车架后拨走线出口,由后上叉出出来,更加无论是电子变速还是机械变速均能有顺畅的走线。
车架在下管左侧预留了变速以及刹车线孔,在右侧只预留了变速线孔。与上一代车型有差别的地方在于前刹车走线采用内走线方式,从前叉叉肩位置进入前叉内部,并由ZERTZ减震硅胶上方穿出,整体设计更加简洁。
S-WORKS ROUBAIX SL4 DI2前夹器
新款S-WORKS ROUBAIX SL4 DI2车架给前后碟刹均预留了刹车A柱安装方式,夹器直接固定在车架上,能够提供更直接的刹车力道。后夹器安装于后下叉与后上叉之间,可以提供更佳的制动性能,减少共振的发生,这一点在山地车上已经被证明,并广泛运用。
前、后刹车均为油压配置,碟片分别为160mm和140mm尺寸,符合骑行对前后轮的制动力需求。为了提高散热性能,降低刹车热衰减,前后夹器均配备Shimano Ice-Tech 技术树脂刹车片及降温器。
S-WORKS ROUBAIX SL4 DI2采用SPECIALIZED自家的OSBB系统,30mm的轴心设计,能够提供足够的传动刚性。
新款S-WORKS ROUBAIX SL4 DI2在设计上,相对于上一代产品作了更合理的改进,设计上已经比较成熟。得益于12mm筒轴的加入,整体踩踏刚性有不少的提升,同时也解决了因快拆安装及刚性不足出现蹭碟的问题。原车搭配40mm框高Ceramic Speed陶瓷培林的 Roval CLX 40碟刹轮组,让骑行加速反应灵敏,随心所欲。相对于上一代的ROUBAIX,新款S-WORKS ROUBAIX最大的体验区别,还是在骑行刚性的提升,以及告别蹭碟的烦恼。当然,新款的样子更加好看。
责任编辑:Darn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