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长期试用评测报告:RST TITAN Air Enduro前叉
当你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你只有在充分地和适当地环境下使用才能真正体会到产品设计者的意图,体验到产品的优缺点。所以在拿到这款RST出品的针对Enduro的前叉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使用,看一看它究竟是怎样的产品。
在使用产品之前先对产品的参数和生产公司有个静态的了解,也在心里有个基础的想法。根据网络上可以查到的消息,RST总公司达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72年在台湾台北成立,品牌有这47年的历史,起初以从事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为主,后期以避震前叉为主的业务行销全世界,2006年RST苏州设立制造中心,成为集专业化、研发、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避震前叉台独资企业。可见RST在生产避震前叉方面十分专业,想必产品质量可以过关。
拿到实物前已经做好功课,对前叉的基本参数有个了解。
该款前叉名称为RST TITAN AIR,定位为适合Enduro路况的中高端前叉,避震行程达到160mm,有27.5/29er两种规格,黑白两种涂装可选,同样桶轴和快拆规格也可选,支持肩控和线控选择,镁合金外管加铝合金内管配置,采用气压避震方式,以及特殊研发的锁死装置。
品名:RST TITAN
避震方式:气压避震
材料:镁合金外管;铝合金内管
尺寸:27.5er/29er
颜色:黑/白
重量:2.16kg
行程:160mm
锁死:肩控/线控
规格:9mm快拆/15mm桶轴
气压避震 专利锁死结构
建议零售价:1989元人民币
静态评测:
到手后立马开箱,硕大包装吸引人的眼球,开箱后比较简洁,除了前叉主体外附送一双骑行袜。第一眼看到全黑的主体非常漂亮,34mm粗壮的黑色内管与笔者黑色的车架组成暗黑风格整车,看起来很舒服。自带桶轴快拆避免轮组搭配上的问题。
右侧肩盖是碳纤维外观的锁死开关,看起来十分漂亮;也可以使用线控版本。左侧肩盖是打气放气装置,根据体重和气压表可以设定想要的软硬度,下部是龟兔调节开关。就外观功能来说基本按照前叉传统的功能来制作,细节部分制作精美,小五金件用CNC切削出金属件,显示出一种诚意。
笔者选用的27.5er肩控桶轴版本,未截管的情况下实测重量2.15kg,对于行程达到160mm的Enduro前叉来说,这个重量中规中矩,装车以后考虑到避震性能的综合来看,是在价格下的优秀重量。
在装车过程中发现个问题,前叉平装夹器版本支持最小盘片为180mm,笔者以往轮组上的盘片为160mm。考虑在相比于普通XC难度更高的Enduro,确实需要更大的碟片来应对。
使用感觉:
OCR2气压锁死结构配备RA回弹阻尼结构与锁死系统是RST的专利结构,可能还有一些人还是喜欢弹簧避震的阻尼感,但是最新的气压结构不仅在重量和保养频率上有很强的优势,在避震线性方面特殊的结构已经做得非常优秀。对避震的过滤情况,当有冲击时,排除预压行程,考虑到笔者65kg的体重,在大多数路况下前段较软,中段支撑性好且润滑性能最优,在末端相较弹簧前叉较为柔软不会让车手感到冲击力过大。
前叉在回弹时较为灵敏,由于是气压结构,会有一些较为柔软的回弹感。这种方式在气压设置较低时会给人一种地面比较绵柔的感觉,前轮贴地性因此较为优秀。
在避震时,RST TITAN气压前叉会有“噗嗤”“噗嗤”的声音,这种力道的反馈有点意思。
在如今Enduro赛道变得愈加艰难、复杂,对前叉的各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常见的路面难度较低的越野路况中,中小落差情况下,路面小震动过滤和大落差承载十分优秀,也因此在中度的落差时路面细节反馈略显不够清晰。在出入弯时避震对车手的支撑性足够,不会有突然下沉过快的情况导致车手控制性减弱和重新失衡。
如果气压较低的情况下,不锁死前叉,上坡摇车泄力比较严重。不过选用线控版本或锁死前叉以后不会有这样的烦恼,非常坚挺。
前叉下部有龟兔调节按钮,可以调节回弹速度。实测在不是十分激烈的赛道中实用性不是很大,如果按照使用要求来说的Enduro路况,高速的连续颠簸下需要高速的回弹,可以快速的吸收冲击,实测在低速回弹下该款前叉的表现更加优秀,对大落差过滤和回弹能让车手更稳定。
另一方面还需要适应国情,比如山马赛,需要可以根据气压的调节可以缩减调节行程这种特殊操作。因为笔者偶尔会跑一些山马赛,所以测试了一下这种状况外的状况,将气放到底完全锁死,车头降的足够低,完全可以胜任山马路况。
总结:
考虑到该款前叉的售价为1989元人民币,定位Enduro的前叉可以说重量、颜值、性能方面的性价比足够优秀,尤其是在前叉行程的中段,可以说是柔软、顺滑和避震性最优的情况。它不光是一款优秀的前叉,更能带你征服凶险的赛道。
RST则表示,虽然搭配硬架展示了这款前叉的多功能性,但它正确的归宿还是干重活的全避震车架。
责任编辑:Avalon
下一篇:返回列表
我很好奇为什么测评一根enduro前叉不是装在一台正经的enduro车上进行测评,而是改短行程后装xc车上测? 而且最后甚至还需要一根enduro前叉考虑山马的需求?想玩xc山马什么的这个牌子也不是没有对应的叉子,http://www.biketo.com/product/27201.html,你站三年前的帖子就讲过了
普遍? 我怎么没见过
+1
22你测一个160mm行程的前叉装在一个xc硬尾车架上,先不说外观丑不丑,这两种车型应对的路况强度都不一样吧,很多enduro要应对的问题你确定你用xc架子能测出来?
应对国内可以称为Enduro赛事的比赛,这样的配置甚至有一定优势。
+1
22明年亚洲enduro巡回赛第一站就在云南那边,我真心怀疑他这个车去跑enduro和送死有啥区别
非常不专业的评测 并且会误导新人 建议删除 1,enduro前叉为什么只有XC的行程 2,既然是enduro前叉 为什么用xc车来评测
+1
28160mm的行程。长城XCR同样属于Enduro,硬尾在这类比赛中的重量优势,爬坡优势还是相对比较明显的
+1
22不懂装懂
+1
22呃呃呃 涨姿势了。原来还有把xc车装了大行程enduro叉去跑xc路面的事情、原来几何变辣莫多了他也能骑很溜(写此文的大师不会就是传说中的的尼诺之中国师弟吧,膜拜)、原来跑山马也可以将enduro叉放掉气后使用而没有脱裤子放p之嫌疑。。。
+1
23别说什么有优势没优势。一个不是xc级别的前叉放在xc车上然后说这是该产品评测。绝对是不严谨的,这一点显而易见。大家可以去看看国外专业机构的评测或者是美骑自家的评测(非外人投稿)。从来没有人会这么搞,真的是,我服了。
RST的叉和Rockshox 还有fox比价格差的太悬殊了,既然都是专业的,那这么大的差价到底差在哪了呢?
作者坚持说这行程有160 那请问他的车是30几寸的?
+1
24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