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LMH体验:长途野游利器,PRO DISCOVER系列车包
【BIKEPACKING】
近两年,国外流行一种叫“BikePacking”的玩法,经常关注境外自行车网站的朋友应该对那种“大包小包齐上阵”的玩法有些印象,简言之,Bikepacking是将自行车与背包旅行、露营相结合的“新”玩法,为什么新字要打上双引号?这帮歪果仁真是没见识,大包小包骑行这也算是新玩法?你放眼望去我们318国道,那不都是自行车+大驼包的组合吗?
Bikepacking的概念不是本文主要的内容,所以不做过多的解释,但我们要知道,国外某种“玩法”的兴起,一定是和某些环境因素有关,比如充足的带薪年假、玩腻了传统自行车骑行、玩腻了4+2旅行、很多未开发非铺装路段、甚至包括歪果仁热衷探索未知的性格,等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Gravel、Bikepacking开始风靡。
而早在2018年,Pro这个品牌敏锐的嗅到了这个趋势,推出了全套Bikepacking产品——DISCOVER车包组合,DISCOVER组合适用于公路车、Gravel车型以及山地车型,由上管包、车架包(大小两款)、车头包、车尾包,甚至是手机包、水壶包组成,为自行车骑士带来选择更为灵活、售价也更为亲民的产品。其实我早早就种草了这一套包具,赶上打折果断入手,整套DISCOVER只用几百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样我就具备了长途骑行的装备基础。
【为什么用车架包?】
正式的体验开始前,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路历程,站在自行车爱好者和纯粹消费者的角度,来谈谈为什么选择车架包组合。
自行车长途,一定要考虑行李,哪怕你是“极度轻装上阵”,也要带两件换洗的衣服吧。很多年前,我去环海南的时候,比较穷,买不起啥车架包(当时也没有什么好产品可选择),所以选择了极度轻装上阵的方式,只带了骑行服、钱包、充电器。
衣服绑在车把上,钱包装在衣服口袋,充电器、充电宝放在了小尾包里,虽然也顺利完成了骑行,但过程确实比较“苦逼”。现在环境不同了,你大可以选择合适的载具,来装载更多的行李,让你的旅程多些从容。
那么市面上都有些什么产品可以选择呢?
山地车长途,你可以选择加装货架、驼包的形式,就像318国道上的车友一样,但那样会让你骑不快,外观也显得臃肿。
公路车长途,你可以在座管上安装快拆货架,也装上驼包,但那样你的重心就会很靠后,影响速度也影响操控。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背包,只要你能容忍长途骑行后肩膀、腰部被背包勒的又酸又痛。
而固定在车辆上的车架包组合,确实可以解决上述痛点,外观更加简洁、最大限度不影响操控、方便取物、方便拆卸、容量有保证,在我看来,这种形式能让你更加从容淡定的完成旅行,看起来也更为专业一点,不是吗?
市面上的车包组合也是百花齐放,国产、进口品牌都不少,GIYO、洛克兄弟、犀牛、TOPEAK、WOHO都有各种价位的产品,但考虑到价格、容量,我认为Pro推出的DISCOVER组合,确实能切中很大一部分消费群体的“痒点”,品牌硬、容量足、价格低,简直是自行车界的“小米”,满足了我这种想去长途、不想花太多的钱、又想要个牌子货的实用主义消费者。
好了,铺垫完了,开始看看DISCOVER车架包到底怎么样吧。
【车首包Handlebar Bag】
亮点:车首包基础容量8升,可以两侧开启,防水设计,可拆除内胆,海绵减震,双层魔术贴安装,不影响车把抓握,带拓展松紧带,反光设计。
车首包分为两部分,由固定在车把上的“外套”和可以单独拆卸的“内胆”组成,可固定在公路弯把、山地直把上。内胆最大容积8升,整体宽度可以容纳在42厘米弯把内,并且不会对握把姿势产生影响。
内胆包使用了防水面料,两侧采用了很多户外防水包常见的翻卷封口设计,最终能形成一个密封的圆筒包。众所周知,相同周长下,圆形的面积要大于正方形的面积,体积又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这种圆筒包的形式,能够确保使用面积一定的面料,获得更大的容量。
内胆包两侧均可开启,并有魔术贴封口,因此可以方便的收纳物品,也不用担心封口意外开启。
在没有行李的情况下,整个车首包又可以回归平直的形态,方便收纳。
车首包,甚至整套DISCOVER车包组合最精华的,在我看来就是这块减震海绵。第一,这块高密度海绵能够在车包主体和车把之间形成一个空隙,能够适配更多车把形状,对不同车型、车把的宽容度更高,也能为车把上安装的码表架、车灯、铃铛等配件提供空间。此外,海绵垫也能为手部隔离空间,无论是握把横、握手变或是握弯把都不会有干扰。
除此之外,双魔术贴的设计又能够尽最大限度固定车包,海绵与魔术贴的摩擦力能够保证车包在骑行过程中不会滑动。虽然安装需要更多时间,但真正用起来,这种双保险的形式确实能够让你的骑行过程更加轻松。
横置的魔术贴可以将车首包与车架头管连接,长度宽裕的魔术贴可以适应各种形状的头管,在现在气动造型更加夸张的情况下,DISCOVER设计师确实很注重细节。
车首包通过卡扣固定,形成一个圆环,以容纳、固定内胆包。
车首包在上盖设计了拓展松紧带,可以额外扩充行李,无论是放置骑行的衣物或是放置额外的行李,都非常方便。国外Bikepacking的精髓不单单是骑车,露营也是重点,很多人会携带睡袋、帐篷、做饭用的炊具,因此额外的拓展功能,确实能够让你的行程安排更加灵活。
车首包的外套和内胆通过卡扣固定,内侧也设计了魔术贴,因此在骑行中内胆包也不会左右移动。
在入手DISCOVER车包之前,我有过顾虑,车首包会不会干扰码表,会不会挡住铃铛,或是手电筒,但我思考的问题,显然设计师也想到了。得益于两块高密度海绵,哪怕是下沉式码表架也留有足够的空间,并不会被遮挡。
魔术贴与头管连接,固定车首包,并不会干扰普通公路车的刹车、变速线管。而对于当下更流行的隐藏线管设计,DISCOVER车包也能匹配。
车首包的横截面可以通过卡扣收紧,因此也不会干扰前轮转动,对此有疑虑的朋友可以放心了。
最近广东天气一直维持在十几二十度,所以我长途时会带一件厚衣服,刚好可以利用拓展松紧带收纳,非常方便。
小总结:
车首包的安装可以说是整个车包组中第二麻烦的,同时它的装载能力也是整个车包组里排第二的。满载情况下,车首包对车头操控略有影响,但在可控范围之内,具体表现为低速时车头转向略沉,中高速时反而因重量问题令指向更为精准,有得有失。当然,横在车头的车首包势必会带来额外的风阻,因此这套车包组并不太适合纯粹速度取向的玩家。
【上管包Top Tube Bag】
亮点:基础容量0.75升,防水设计,充电线口,魔术贴安装,可螺丝安装,带拓展松紧带,反光设计。
上管包我买过不少,在短途出行时放些小件物品非常方便。DISCOVER这款上管包与我以往买过的产品相比,最大优势就是规整的造型和可观的容量。
与车首包一致,上管包侧面也设有拓展松紧带,并且具有反光设计,保证了长途骑行的安全性。
上管包使用了防水面料主体搭配防水拉链,可以放置一些金贵怕水但又需要经常使用的小物件。拉链头很大,戴手套也可以操作。
容量方面,放下一部大尺寸手机绰绰有余,上管包的前部留有电线开口,可以放置充电宝,单独将充电线伸出,给码表、车灯充电,是针对长途骑行非常实用的设计。
上管包底部配有绒面底板,就算装了零碎物品也不会发出恼人的噪音,底板也可以单独拆卸,方便清洁。
上管包通过魔术贴和头管固定,魔术贴质感非常好,手感很扎实,很有档次感,内侧绒面也不会对车架车漆造成损伤,这些细节,可以看出PRO对这套DISCOVER车包组确实倾注了不少心血,从设计、用料来看,并不是为了“赚热钱”,就随便推出个便宜产品敷衍了事。
上管包通过魔术贴固定在车架上管,魔术贴也可以单独拆下,仅使用螺丝固定。很多专为长距离骑行设计的公路车、Gravel、旅行车,都在上管位置预留了螺丝孔,专为此类车包设计。
侧面的拓展松紧带可以收纳一些小件物品,比如风衣或是纸质地图。
【车架包Frame Bag】
亮点:基础容量5.5升,分隔储物,防水设计,双侧拉链,魔术贴安装,反光设计。
车架包容量5.5升,造型方正规矩,比较适合52cm以上的公路车架,对于三角区域更小的山地车架,也可以选择小号的车架包。
车架包虽然没有采用防水拉链,但拉链隐藏在防水面料的“护翼”下,因此伪劣的环境也不会对包内物品产生太大的影响。在长途骑行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天气变化以及路况变化往往会使骑行者惆怅,传统的驼包(尤其是便宜的)基本没有防水功能,一旦路遇雨水天气,需要提前罩好防水罩,如果这时要取物,就十分不方便。而DISCOVER车架包主体均为防水面料,无需额外套防水罩,大尺寸的拉链开合,在雨水中开合取物也十分方便。
车架包前端通过魔术贴与车架上管固定,魔术贴安装位置采用了柔软且坚韧的面料,提供充足的摩擦力,能安稳的固定车包,并且不会磨损车漆。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前部的魔术贴有两个安装口,可以根据车架的实际造型进行调整,并且可以配合不同的上管包,避免上管包魔术贴与车架包魔术贴的干扰,非常细心。
和上管包相同,车架包也设计了线缆的出口,同样也可以为车头安放的码表、车灯进行充电。如果每日骑行在百公里以上,或是长时间夜间骑车,码表、车灯甚至手机都需要电源补给,而防水材质的车包,也可以安稳的放置充电宝。
车架包内置了两个隔层,能够更合理的收纳物品,避免“大杂烩”的情况,取物也能更有条理。如果你不需要隔层,或是想放置一些比较长的物品,也可以将魔术贴分开,变成一个整体的储物空间。车架包的另一侧也有横贯的拉链,也可以收纳些许常用物品。
车架包和上管包单独用都没问题,但配合在一起,上管包的底部魔术贴和车架包的前部魔术贴会有一定的干扰,这是DISCOVER车包组为应对不同尺寸、规格的车架而做出的妥协,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简单调整车架包的魔术贴位置,也算是相对方便。
车架包造型方正,比较适合水平车架、微压缩车架。如果是前三角压缩较大的品牌(比如捷安特),安装后会对水壶有较大的影响。
哪怕是56码的非压缩车架,安装车架包后,仍然会对水壶产生干扰,哪怕是500毫升的小尺寸水壶,也会很难拔出,这是这个尺寸的车架包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我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安装了水壶拓展架,并排安装两个水壶架,将水壶角度偏移,方便取水壶,也拓充了可携带水壶的数量。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侧开口的水壶架,来减少车包的干扰。
小总结:
车架包安装十分简便,仅需要三根魔术贴即可安稳固定在车架之中,装、取物品十分方便,本身又是防水面料,面对变化莫测的长途骑行,能让你多一份从容。为什么我多次提到从容二字?
在规划长途骑行时,你的随身行李势必多种多样,有的在路上经常要用,有的在路上几乎不动,有了DISCOVER车包组,你可以合理安排那些不常用的行李放在什么位置,哪些常用的行李放置在什么位置,怎么样方便取用。而且顺滑的拉链可以让你在骑行过程中完成取物、放物动作,而不用停在路边花费更多时间。这些,都是背一个背包或是安置一个大驼包所无法提供的便利。更从容的面对旅程,更省事、更省心,何乐而不为。
然而,车架包确实对车架尺码有些“挑剔”,哪怕是56码车架,在国内已经算是偏大的尺码,都会对立管水壶的取、拿产生影响,更不用说国人身材更常见的50-52-54尺码了,因此,我建议中小尺码车架的用户可以安装一个水壶下移转换座,或是安装一拖二的推展支架,或是选择侧边开口的水壶架,来优化整套长途载物系统。
【车尾包Seatpost Bag】
亮点:基础容量15升,防水设计,海绵减震,双层魔术贴安装,带拓展松紧带,反光设计。
整个车尾包容积占了整套车包组合的一半,是实现装载能力的中坚力量。整体的造型设计和市面上常见的车尾包大同小异,但在细节上又有着PRO独特的优化处理。
车尾包由众多防水牛津布料拼接而成,从针脚做工、布料剪裁到缝制方式,都能看出DISCOVER车尾包走的是坚实耐用的风格。考虑到车尾包悬挂的方式、重心位置,布料整体走向都是有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市面更为便宜的车尾包相比,大厂出品确实有惊喜。
和车首包一致的两组高密度海绵魔术贴组合,将车尾包与座管向连接。两组海绵具有一定的夹角,可以更好的贴合不同造型的座管,高密度海绵可以为车尾包和座管间提供一个缓冲区域,既可减少车包布料对座管漆面的摩擦,也可以减少车包受颠簸、惯性影响的垂直震动,减少对车辆后部的垂直顺应性影响。
高密度海绵固定组的双魔术贴设计,内层的魔术贴足够长,不但适用于常规管径座管,也适用于气动车的异性座管。如果你确定不再换车,就可以根据当前的座管管径来对内侧魔术贴进行长度的修剪,以免过长的魔术贴对安装车尾包产生什么阻碍。
虽然车尾包依靠高密度海绵和魔术贴于座管连接,但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座管都是后飘设计,座管的后飘头(也就是坐垫夹具部位)依旧会和车包接触,在这个位置,DISCOVER车尾包选择了柔软的仿呢绒橡胶面料,来避免高频、轻微摩擦,对座管漆面造成损害,贴心,这种面料也出现在车架包的前部魔术贴位置。
除了通过两组海绵、魔术贴固定在座管位置,车尾包也需要卡扣束带穿过坐垫的座弓进行固定,以此达到牢靠的固定效果。车尾包的固定卡扣均采用镂空设计,质地轻巧坚韧,开合手感轻柔,操作起来不需耗费很大的力气。同时,卡扣镂空的位置也起到中央定位的作用,因此插入卡扣时不会发生偏离,避免卡扣因安装不到位产生的额外损耗。
在车尾包两侧,各设计了一个开口暗格,虽然不能封口,但深度尚可,插一双酒店拖鞋或是轻薄的人字拖还是可以的,这样,脏鞋不用挤占包内空间,可以避免干净的衣物收到污染,也能让你在中途长时间休息时快速的换上轻便的拖鞋,缓解脚部压力。
车尾包包体上部使用牛津带进行加强,形成一个巨大的T字形区域。你可能会问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车尾包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左右摇晃,在骑行时的踩踏、摇车,都会让车尾包左右摇晃,这是车尾包造型、重量以及于车辆安装点位置共同造成的,没有哪款车尾包可以避免,但有了加强的T字形区域,车尾包整体左右形变会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尽可能的避免左右晃动带来的重心偏移问题,提升车辆稳定性。
在车尾包的上部,同样设计了拓展松紧带,可以额外收纳物品,很多人习惯在炎热天气或安全的路段将头盔收纳在这个位置(虽然我建议骑行全程佩戴头盔)。但由于车尾包安装后,顶部较平,又不用像车首包一样考虑风阻、操控问题,所以我更倾向于在这个位置设计成牛津带拓展区域,参考军用背包的拓展方式,为后期外挂更多物品(帐篷、睡袋等)提供更为灵活、方便的选项。
车尾包尾部封口处有长条反光带,并未全部封死,可以外挂车灯,提升低光度情况下的安全性。长条的设计可以使你在车尾包满载(封口内折一点)或非满载情况下(封口内折更多)后都能保证有反光条外露。
封口处依旧采用魔术贴设计,在安全性上比磁条要强上不少。开口大小也很可观,包体外宽内窄,方便放置行李。
整个车尾包均采用防水材料,有效避免了雨水、路面积水对包内行李的污染。底部还放置了塑料底板,为车尾包提供一个坚实的底盘,放置行李后包体不会向下形变,此外,DISCOVER表示抽取塑料底板后,容量还能额外增加,这就看用户自身的需求了。
车尾包内侧均有蓝色衬垫,将行李与外层的防水面料隔开,提升质感的同时,也能对行李进行额外保护,此外,减少行李与防水面料内侧的直接摩擦,也能间接延缓防水涂层的老化,使整个车包更加耐用。
整个车尾包安装起来相对比较复杂,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双层的魔术贴需要固定两次,但固定好之后,轻轻推动车尾包两侧,确实能感觉到高密度海绵以及魔术贴的摩擦力,车尾包并不会晃动。我以前买过某国产车尾包,不论你魔术贴贴的再紧,包体始终会围绕座管移动,骑行起来始终会晃动,这点DISCOVER车尾包确实能让我满意。
与坐垫相连的卡扣束带比较难安装,主要看你的手指灵不灵巧,但得益于宽度较粗、材质坚韧的牛津带,安装完成后车包与车辆的整体性很强,你可以获得一个非常稳固的后端,不用担心左摇右晃的车尾包干扰你的骑行节奏。但是,由于位置有限,如果你选用了带拓展功能的Power系列或PRO系列坐垫,你可能没有额外的空间来安放拓展配件,比如SWAT尾包或是PRO拓展记录仪,当然,整个DISCOVER车包组近30升的容积,也足够你装下你想外挂在坐垫上的任何东西。
小总结:
车尾包是给我最大惊喜的部分,我在入手DISCOVER车包组之前,有纠结过要不要买个犀牛或是TOPEAK尾包,但看到网络上的买家评论,很多都表示车尾包会晃,这也让我一直没有狠下心。而实际体验后,DISCOVER车尾包可以说基本不会晃,容量也很客观,固定装置的细节、设计的理念我也很认可。美中不足是我认为拓展方面可以更大胆一点。如果你有多日行程,但又不想带上全套DISCOVER车包,那么一个拓展能力更强的车尾包,一定会更有方便,也对于那些只想买单只车包的消费者更具有竞争力。
总体使用体验:
这套DISCOVER车包组合共拥有29.25升的基础容量,已经超越了常规骑行背包20升左右的容量,可以灵活的分配储存空间,并且可以根据骑行路程、时间安排合理搭配。
如果是单日骑行,可以只安装上管包,如果是1-2日骑行,可以只安装车架包或是车尾包,如果是2-3日骑行,可以安装车架包和车尾包,如果是4日以上骑行,可以安装整套车包,丰俭由人,选择随心,非常灵活。
在行李分配方面(仅以安装全套DISCOVER车架包为例),我会选择在车尾包放置到酒店才用的物品,比如换洗衣物、便服、内衣裤、拖鞋甚至便鞋等。
在车架包大储物区放置小零食、应急药品、便携工具、备胎、防风马甲、雨衣雨披、小笔记本等等物品,如果不是雨季,我甚至会放置数码相机等等尺寸较小的电子产品。在车架包的另一侧小储物区,我会放置钱包、证件、钥匙等等物品。
在上管包,我会放置手机、充电宝、纸质地图、能量胶等等物品。
在车首包,我会放置骑行时不怎么常用,但重量较轻的衣物、电子产品充电器、排插、洗漱用品等等物品。
这样搭配,能让行李整体重量均匀的分布,避免前重后轻或前轻后重的问题,让骑行时的车辆重心更稳定。
大总结:
DISCOVER车包组合,我姑且称之为探险组合,在产品定位、设计细节、材料做工,以及定价方面,都几近“圆美”(广告法不让说完美)。可以看出,PRO的设计师具有大厂风范,设计出来的产品非常成熟、可靠,也切实切中了这个价位区间用户群体的需求。
1、全部防水面料设计,免去了遇上下雨还要套一层防水罩的麻烦,让你有一种“虽然我不会风里来雨里去,但风雨来了我也不惧”的安心感受。
2、优异的设计,车首包、上管包、车架包、车尾包,单拿出来都是成熟的产品,功能性、使用便利性上无可指摘。合体之后更是在品牌上吊打国产,在售价上碾压贵价外国货,在耐用性上足够你长期使用,在细节上让你感到惊喜。
最后再拔高一下,升华一下。随着观念的变化,其实现在“自行车长途骑行”已经慢慢脱离了国人传统认知的“山马+大驼包”的苦行僧形象了。诚然,“山马”确实看起来又稳妥又休闲,但公路车(包括Gravel)的几何特点以及物理特性更适合在铺装路面进行长距离跋涉,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车友选择用公路车来完成长距离骑行,那么这个时候,一套合适的车包,作为行李载具,势必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面对市面上要么贵、要么不一定靠谱的产品,广大消费者,势必希望能找到一款牌子响、功能全、价格低的产品,DISCOVER车包组,恰好能满足这些需求。
我其实对PRO旗下产品的印象是“中规中矩”,但我不会用中规中矩来形容DISCOVER车包组,在我看来,它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并能给我惊喜。如果你有长距离骑行的实际需求,那么,你确实可以仔细考虑DISCOVER车包组,作为你可靠、方便、灵活、贴心的行李载具。
▲彩蛋:Di2显示器会干扰车首包的魔术贴,但是问题也不大。
责任编辑:Ava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