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米推出小蚁运动摄像机后,小蚁就一直被各大电子产品网站炒得风风火火,即便小蚁目前只推出了屈指可数的配套附件,而且依然是像小米手机一样“你有钱也未必买得到”。我们也是通过各种途径,最后才搞到了一套旅行版小蚁摄像机。
小蚁运动摄像机的推出,与其当年推出平民性价比智能手机做法非常相似——把Gopro这看似站在云端之上的运动摄像机拉下神坛。当然,承载了小米这一重大使命的小蚁能否再造“神话”,还要看其是否真能打动用户的心。而在早已让Gopro占据大半壁江山的自行车界,小蚁能否成为自行车爱好者的开胃菜?且看美骑君为给各位细细分解。
小蚁官方参数:
品名:小蚁运动摄像机
重量:72g
颜色:都市白、丛林绿
长宽高:60.4mm x42mm X21.2mm
处理器:Ambarella A7LS高性能图像处理器
感光器:1600万像素,索尼Exmor R BSI CMOS背照式图像传感器
镜头:非球面高清光学玻璃镜头 / F2.8大光圈 155°超大广角
重力感应:ST高性能三轴重力传感器
防水:机身无;单独购买防水壳配件,潜水深度可达专业级40米
格式:高保真 H.264 编码,MP4格式
视频帧率:1080P/60fps、1080P/48fps、1080P/30fps、1080P/24fps、960P/60fps、960P/48fps、720P/120fps、720P/60fps、720P/48fps、480P/240fps
录音系统:双声道,96KHz采样,92dBA信噪比。
拍摄性能:1600万单张照片像素、4608x3456最高分辨率、0.5S/1S/2S,5S/10S/30S,60S,延时摄影时间、3-15s,定时拍摄、7张/秒、运动轨迹拍。
电池:1010mAh
电量显示:深蓝:电量充足;紫色:中等电量;深红:低电量
存储:最大支持Micro SD 64G
无线:Broadcom无线模块,同时支持WiFi及蓝牙4.0。
单从小蚁的官方硬件参数看,作为小米初代的运动摄像机,小蚁的整体性能在运动摄像机已经非常不错。至少从参数上看无论图像处理器、光圈、帧率、分辨率都已经属于目前摄影和摄像的主流层次。从这层意义上,小蚁用作自行车骑行影像记录,参数上已经是不需要在意的问题。那么实体表现如何?
官方报价:标准版399,旅行版499(带自拍杆)
机身做工
小蚁的机身做工,可以用“玩具感”非常强来形容。以至于美骑网,所有第一次见到小蚁真机的小伙伴们第一感觉都是“好像玩具”。基于成本原因,小蚁的机身做工只能算一般,机身前方面板与主壳的结合处能看到比较明显的接缝,按压前面面板,能感觉到面板结合处并非非常严密,机身材料略显单薄,整机给人比较脆弱,耐用性不高的感觉。
相对于目前在市场上价位更高的运动摄像机,如GoPro和SONY AS100V、AZ1这些捏起来坚如磐石外壳,小蚁在质感上还是有非常明显的差距。不过,想一下399元的标准版售价,小蚁的做工还是对得起这样的价格的。只是对于自行车运动来说,机身不够坚实,显然给不了你太多的安全感。
机身细节设计
小蚁的机身在底部设计了标准的三脚架安装螺栓,这意味着,小蚁可以非常方便地安装在标准的三脚架和自拍杆。该设计与Sony运动摄像机一样,使用非常方便;不同的是,Sony的AS100V之后的机型,机器本身具有防泼水设计,且有专门的保护镜头的小配件。小蚁的机身电池盖、存储卡盖等位置并没有防水设计,直接安装在自行车支架上使用,由于防水问题,并不现实。另外,由于暂时没有单独的镜头保护,直接裸机装在自行车上使用也并非明智之举。
机身后背的电池盖采用了卡紧的设计,不过做工比较一般,用久之后,容易出现松动。存储卡/接口盖直接插拔设计,没有锁紧结构,靠数据传输接口与盖子的塑料摩擦紧固,由于精度原因,采用同样设计的Gorpo明显卡的紧很多,而小蚁的轻轻一撬就能弄开。显然,用作自行车车载摄像时,小蚁也是必须使用防水外壳,否则一趟骑行过后,可能存储卡/接口盖都不见了。
机身背部的电池盖和存储卡/接口盖完全没有防水设计
机身按钮与外壳的结合缝隙不算非常严密,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感觉到按钮较为松动,实际的按压操作没有很实在的感觉,使用一段时间,按钮有时有失灵的感觉,操作体验很一般。
镜头设计
小蚁的镜头角度为155°,相对于Gopro和SONY AS100V的170°,视角范围相对窄一点点,不过差距不太大。也正是角度视角的稍窄,让小蚁有在镜头没有那么明显的”鱼眼”外观,对比Gopro 4和SONY的运动摄像机,镜头突出不那么明显,使用过程中相对不容易触碰到镜头,对于镜头保护有一定的好处。155°的角度范围,作为自行车运动摄像来说,也已经足够。
Gopro 4的镜片明显比镜身突出,而小蚁镜片几乎被保护在镜身内
操作设计及提示
小蚁的按钮设计与Gopro 4非常相似,均为3个按钮设计,就连操作方式也极为相似。小蚁机身前侧按钮为电源和模式切换按钮,机顶侧按钮为图片和视频拍摄开关,左侧按钮为Wifi功能开启和链接开关。对于熟悉Gopro操作的小伙伴来说,小蚁的操作会显得非常简单,相对Gopro,其功能少很多,只有摄影和摄像模式切换,操作也更简单。即使对于新手来说,小蚁也非常容易上手。简单的操作设计,对于在户外骑行来说,能提供很好的拍摄便利性。
小蚁与Gopro 4体积和外观设计比较接近
Gopro4机身左侧为接口,小蚁将WiFi按钮设置在了左侧
Gopro4机身右侧为设置快捷键,小蚁右侧没有功能设计
取景显示以及机器设置
小蚁本身并没有显示屏设计,取景显示只能够通过WiFi和蓝牙链接其他设备,拍照可以保存占空间很小的缩略图到手机上,利用手机查看显然比在小小的运动摄像机屏幕方便不少,只是分离的取景构图,有时候感觉不太直观。
小蚁机身操作仅限于拍摄与模式切换,其他的功能只能够通过APP连接设置。这样的设计将机器设置与机身完全分离,让机器操作变得简单,同时减少了显示器的体积和重量,节省了机器的制作成本,不过取景变得相对麻烦一点。
对于自行车骑行记录来说,或许这样的设计利大于弊。因为自行车车载拍摄,你并不需要时刻都看着显示屏,骑行时也不可能修改设置,在安装时需要确认一下构图角度以及设置就好,手机APP的链接,可以非常直观地完成设置。机器节省的体积与重量,在实际骑行拍摄过程中,能让机器更好固定,以及固定得更稳定。
小蚁的手机App界面
指示灯
小蚁除了右面,在其他5面都有提示灯设计,非常实用,这方面应该也是借鉴Gopro的经验。电源处的环状提示灯为电源电量提升:深蓝表示电量为50%-100%;紫色为15%-49%‘红色为0-14%,单从三种颜色的显示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没办法提供很精确的电量信息。要查看精确的电量显示,则需要与APP链接后,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机身上、下和背面为拍摄模式和状态提示灯(红灯),保证在多个角度均能看到拍摄状态,左侧为蓝光WiFi指示灯。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和闪烁情况即可判断机器状态。不过,由于拍摄模式和状态提示灯的亮度比较弱,在室外拍摄时并不容易看清是否亮灯。
实际拍摄测试,小蚁虽然做了省电的设计,但实际连续拍摄,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持久。实际一个多小时,电量已耗尽,并且发热量比较大。
小蚁机身电源周边的环状灯设计,非常美观,不过,这个设计应该会浪费不少电量。
后面和顶部都设置了同步的指示灯
机器底下和后面的指示灯
左侧面蓝色的WiFi和蓝牙连接指示灯
重量
带电池和存储卡裸机称重,小蚁实测重量为69g,而Gopro4的实测重量为80g,Sony AS100V为90g,Sony AZ1为61g。从重量来说小蚁属于较轻的级别,在自行车骑行拍摄中,尤其是安装在头盔的视角,10g的重量差距已经能够带来比较直观的感受差别。在裸机重量上,小蚁的表现还算不错,当然,这还要看其外壳附件的重量。因为自行车骑行拍摄,不太可能不安装镜头保护附件,喜欢一次性使用摄像机的土豪除外。
小蚁和Gorpo 4带电池和存储卡实测重量
Sony AZ1和AS100V重量
防抖表现
小蚁机身本身并没有防抖设计,运动拍摄能较真实反应拍摄运动。实际测试,虽然没有防抖功能,实际骑行的震动对于画面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画质表现
关于画质表现上,我们分别对图片拍摄和视频拍摄进行了截图。
小蚁图片拍摄
Gopro 4图片拍摄
SONY AS100V图片拍摄
三台机器的图片拍摄性能在原图中,很容易看出,Gopro 4在各方面均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小蚁Gopro 4的色彩风格较为接近,不过SONY AS100V更接近真实色彩。画面的锐度,小蚁和SONY AS100V较为接近,但与Gopro 4有较明显的差距。角度方面,能明显看出小蚁的角度窄一些,不过已经够用了。
小蚁视频截图
Gopro 4视频截图
Sony视频截图
从视频来看,小蚁的视频质量与Gopro 4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不过作为初代的机器,这样的视频质量已经非常不错了。SONY AS100V的视频白平衡色彩依然更真实。
Gopro4 与小蚁对比拍摄,由于没有防水外壳,只能采用不太明智的方式安装小蚁
小蚁与SONY AS100V对比拍摄
附件
从小蚁首次推出版本主要为标价399的标准版和499的旅行版。两个版本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配置自拍杆。而小米已经放出消息,未来将会有上百种的附属配件,但目前并没有太多适合自行车使用的附属配件,至于未来会不会很多,还不确定。小蚁曝光的防水外壳配件与Gopro 4非常相似,不过由于小蚁的尺寸比Gopro 4的尺寸稍大,并不能使用Gopro的防水外壳。而安装支架是否兼容,由于我们没有小蚁的防水外壳,暂时无法验证。
小蚁的自拍杆采用了类似金钟CL结构(直接紧凑型脚管)设计,可以做到瞬间伸缩,重量轻,使用非常方便,实测重量181g。用作图片自拍,这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产品。对于自行车骑行的偶尔自拍来说,能提供一定的方便,只是这个的使用率会非常低。
小蚁是否适用自行车运动?
作为初代的产品,小蚁在硬件参数,重量,以及图片和视频拍摄画质来说,均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这也是符合小米公司对于小蚁运动摄像机的高性价比定位。不过,整个机器的做工,外壳材质以及按钮耐用度上可以说是小蚁的硬伤,甚至可以用“无力吐槽”来形容。也难怪有人提出“即使399,也不会买小蚁”的观点。另外,其电池的续航能力也亟须提高。
初代小蚁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拥有强大的核心,但外在羸弱”。对于自行车运动来说,小蚁的机身没办法给你足够的安全感。
在附属配件方面,小蚁很显然并没有把自行车运动作为首推的对象,推出的旅行版仅为附带自拍杆,防水外壳也并非标准配件。在没有防水外壳,没有安装支架的情况下,小米目前还不是非常适合自行车运动拍摄。如果小蚁的防水外壳足够坚实,并且在后期推出足够多的适用于自行车的配件,在自行车运动拍摄方面,能弥补机身脆弱的缺陷,算是广大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的福音。
对于自行车运动来说,小蚁的定位和概念都非常符合自行车运动拍摄的要求。从第一台试水的机器表现力来看,小蚁对于自行车运动记录来说,确实是“一盘好菜”,只不过,作为初代产品来说,“这盘菜还不是很熟”。小蚁依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笔者希望小米公司未来在小蚁的机身做工,续航能力,以及按钮耐用性上多下点功夫,给大家带来一款性能强大,同时更坚实,更耐用的运动摄像机。纵然399的单机价格不能要求太高,但如果小蚁的其他方面能做得更好,相信稍微再贵三两百块,也还是有很多人乐意去拥有的。
责任编辑:Dran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