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影像志]第二个十年伊始,HEROS黄山赛不止有泥泞
2016年3月26日,星期六,早晨09:00,黟县宏村,鸣枪,发车——当都市人还在沉浸在梦乡里的时候,第十一届斯柯达HEROS黄山山地车节第一批选手已经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起终点欢呼的人群,穿梭于赛道和会场的摄影记者,在家门前悠然自得坐着观赛的村民,还有枝头上的小鸟,共同见证这属于黄山的传统盛会。
视频: 山神们的竞技场-黄山赛 | 2016HEROS黄山国际山地车节
其实,骑车并不难,难的是骑车爬上一个个高坡,翻过一座座山头,涉过一条条小河,甚至有时还要下车推行,更甚至要扛车翻越,不断地挑战自我的极限。王家卫执导的《东邪西毒》里有一幕让笔者印象十分深刻的对白:
洪七问欧阳锋:“不知道沙漠的那边是什么?我想去看看。“
欧阳锋答:”是另一片沙漠。“
洪七终究还是走了,翻越了沙漠,成就了北丐。在山路上骑行的车手,何尝不是现代版的洪七?不同的是,洪七骑的是骆驼,我们骑的是单车;相同的是,梦想都在未知的天地。在路上的骑手是孤独的,但绝不是寂寞的。他们有的人在赛场上收获了掌声和欢呼,收获了泪水和欢笑,还有友情,甚至爱情,就如洪七所说:“谁说行走江湖不能带上老婆?“
笔者作为赛事摄影记者,以旁观者和亲历者的双重身份,亲身体会了本届黄山赛的艰辛和最后的欢笑,希望以这篇图文献给每一位勇于挑战的参赛选手和每一位热爱自行车运动的朋友。
黄山赛途经的美景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了,一望无际,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脚下,偶尔有黑瓦白墙掩映其中,生机盎然。
油菜花田中的沙土路,应该是整个赛道里难度最低的路段了,甚少爬坡,路面也干燥平整,选手们都希望在这花田里骑出最快的速度,争取时间。
举目远眺,如此心旷神怡,山的那边是什么,还重要吗?
其实山的那边,是一条水流缓缓的小河,也是整个赛道唯一的涉水点。水不深,约摸到腿肚子的位置,但水底的乱石却是选手前进最大的障碍。引用当地乡民的口述,就是“技术好的‘哗’的一下子就过去了,技术不好的下来扛车过河,河底石头滑,也不容易淌过去“。
扛车过河的代表人物是“小四”罗丹志和郭鑫伟,他们在入水前均紧跟在领头羊马丁的后头,但扛车跑过河让他们顺利超越了马丁,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战术。
这段河道对于大部分女选手来说是很大的心理障碍,她们基本上都是下车小心翼翼地推行,然而也有女汉子一蹴而就,博得阵阵掌声。
道卡斯车队的黄胜安在过河时也稍显踉跄,掉出了第一集团,但最终后来居上,力压对手,一举夺得男子60km越野组的冠军。
选手们淌过河水的时候溅起的浪花,在阳光下银光闪闪,甚是耀目。
如果本届HEROS黄山赛能设立一个“最佳水花奖”,得奖者非这位选手莫属。面不改色,动作和表情恰到好处,笔者想象,如果能从高空拍摄,画面宛如独孤求败在湖面上使出独孤九剑,水柱冲天而起,好不壮观。为什么他能溅起如此曼妙的水花?只因为他选择了水较深的位置渡河……哈哈,博君一笑。
正当笔者准备离开赶往下一个拍摄点的时候,台湾速降女神蔡季伶出现在了水中,慢悠悠地,一边和现场的媒体记者调侃,一边稳稳当当地淌过河水,不愧为黄山赛酱油女神。
湿身以后,选手们进入了第一个古村——卢村。村里宁静,安详,鸡犬相闻,重在参与的选手们都会一边骑车一边和老乡们打招呼,有的老乡甚至招呼笔者入屋子里喝水吃饭,但笔者还有任务在身,就婉拒了。
村子里的赛道边,姐姐带着妹妹正儿八经的坐在凳子上看热闹,妹妹发现笔者的镜头对准她们,羞涩地躲在了姐姐的背后。姐姐见状,还打趣地说:“不怕,咱们这么漂亮,不怕他拍!”顿时现场的工作人员和乡亲们就被逗乐了。
过了卢村,便是一大段的爬坡上山路了,考验选手耐力的时刻真正开始,而选手们的差距也从从这里逐渐拉开。
塔川全景,是需要经过艰辛的爬坡后才能收获的美景。笔者听说,这里的秋色是天下一绝,不知道秋天的格兰枫度是否会再次经过这里?
临高远眺,新旧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田园树木相互掩映,陶渊明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也就是如此吧。在如今的中国,田园生活已成了一座围城,村里的人想出去,城里的人想进村,真让人费解。
当然,我们不能被塔川的美景所蒙蔽——在赛事第二天的越野赛段,塔川的竹林里隐藏着最为凶残的下坡路,坡陡,路窄,弯急,许多选手在完赛后提起这段路时还心有余悸,乐此不彼地描述自己当时下坡的场景。
第一集团呼啸而过后,这段赛道便炸开了锅。大喊让路的,下车推行的,扛车奔跑的,甚至在坡顶犹豫不决的,五花八门,但选手们还是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看到有其他选手不慎摔倒,都会上前扶一把,或者在旁边做保护,提醒路过的选手注意避让。
下坡基本功扎实的选手当仁不让,奋力追赶第一集团。
女选手为了后面的比赛不敢冒险,基本都是推车下坡。
女子60km组冠军邓湖平原本是一路骑下坡的,但受到前面下车推行的人群影响,也只能下车跑。
这段路让许多男选手也望而却步,犹豫不前。
有选手的号码牌被树枝蹭掉了,然而他却全然不知。
就连实力较强的王学丽,面对难度如此高的下坡路,也只能推车跑步前进。
这样的下坡,让笔者不禁想起蔡季伶来。笔者等待了良久,蔡季伶才不紧不慢地从坡顶下来,视觉上和想象中的“速降表演”相去甚远,不免有点失望了。
这位“战神”好不容易通过了残酷的竹林下坡,进入了乡道。
然而从残酷的竹林下坡出来后约摸一公里,选手们迎来了距离很长的茶园石板台阶爬坡,据笔者观察,至少有2公里这样的路段,考验的已经不是体力和耐力,而是意志力了。
这段石板上坡路,沿着山坡蜿蜒而上,最适合城里人来这里找虐了。
一位外籍车手背着车拾级而上,气喘吁吁。
小伙子经此一役后,估计以后一口气爬15楼腰不酸腿不疼气不喘了。
在自家门前气定神闲观看选手扛车爬山的大叔,是否在回忆自己年轻正当时的时光?
赛道中另一个要穿过竹林的路段位于木坑竹海景区,这里是当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地之一,也是本次赛事第一天经典赛道的一部分。清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竹竿吱呀低语,置身其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心中的浮躁也随之而去,在这里洗的不是肺,而是心。而能在这当中骑行,如果不是比赛,肯定是一件极其享受的事情。
然而竹海里头的赛道是长距离连续的台阶下坡路,考验着选手们的胆量和技术,稍有不慎便人仰马翻。但在比赛中,几乎没有选手望而却步,技术实在不到家的,也把车子扛在肩上跑完这段路,丝毫不言放弃。
这段台阶下坡路段被选手们戏称为“蛋碎路”,一路颠簸下来,手臂和屁股都会很麻。
竹子是黟县的主角之一,山里的乡民一整年的收入都依仗这片延绵起伏的竹海。春季的竹笋是极其美味的佳肴,成材的竹子又是建筑或者工艺品的原材料。
大妈很霸气地说,眼下这整片竹林都是他们家的。但当问及家里的年轻人的时候,她却有点黯然神伤,因为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农活,都外出打工或者求学了。谈到以后竹林怎么办,大妈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以后再算呗。可是这里的单车比赛可热闹咧!”大妈的话锋转得很快,但笔者心里感觉到,她是在转移她对竹林未来无法预知的忧愁。或许每年经过她家门口的黄山赛选手,是她见过最大规模的城里人了。
赛道的最后阶段,会经过宏村,这里享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青瓦白墙,垂柳依依,水平如镜,炊烟袅袅。
如今这里已经被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是“文艺青年必游之处”的其中一个目的地。不变的是,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来到这里写生,宏村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工作者。
宏村是游人们最能近距离欣赏徽派建筑细节的地方了,无论新老,都保持着传统的风格,例如马头墙就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青瓦上的神犬兽面雕刻。
进入宏村之前,是一段平路下坡,各位选手都会选择在这段路尽情加速,希望以最短的时间杀进宏村,向终点冲刺。
图为男子20km体验组冠军蔡云龙在这段路上加速,努力甩开背后追击的对手。
穿过这条公路,选手们就进入宏村了。交警对这段公路进行了封锁,也派足了人手在路口负责安保工作,让赛事的最后阶段能保持顺利进行。
这位选手的号码牌掉了,他就将其叼在嘴里,一直到完成比赛。
通过公路时地面有一点落差,表演欲望强烈的选手会在这里抬车,让车子跳起来。这位选手只有17岁,从北京远道而来参赛,获得了男子20km经典组第15名,后生可畏。
车手经过宏村时,乡亲们和游客们都不约而同地为他们呐喊助威。
这位选手在进入宏村前发生了爆胎,只能硬咬牙推车跑到终点了。
图为女子60km越野组前三名的颁奖仪式。在终点主会场处,除了激动人心的颁奖礼以外,还有很多好玩的花边。
悉尼奥运会山地车冠军马丁作为本次赛事的邀请选手,自然受到各路媒体的集体围剿。虽然刚完成60km的赛事,但依然面带笑容接受记者们的采访。
马丁冲线时的标准庆祝动作,在山地自行车界就大概与克洛泽进球后前空翻的庆祝动作一样经典。
不是猛龙不过江,来自广东的新一代“山神”郭鑫伟首次来参加黄山赛轻松拿走越野40公里组的冠军。
廖彬彬、朱晓云、唐景燕和胡汝在本届黄山赛各有斩获。带着特色奖杯回家,对她们来说会是一场难忘的黄山赛。
合工大的车手杨洋完赛后直接躺在地上,筋疲力竭。这次黄山赛对他来说一定是个挑战自身极限的任务。
这位绝对是本次赛事最“重量级”的选手,超宽的轮胎和他的身型搭配起来毫无违和感。
现场主持人王大嘴和当地小朋友们玩起了互动游戏,又送花又合影,逗得台下一片欢乐。
这位小女孩年龄最小,所以她获得了最多的鲜花,笑逐颜开。
王大嘴身后的大型LED屏幕进行了XLIVE的直播。现场观众进行互动的游戏同时,可以看到领先车手的比赛进度。观众既可以投入玩游戏,也不会错过车手冲刺的那一瞬间。
有小美女的地方当然也有大美女,HEROS宝贝也担任了颁奖礼仪的工作。
让人血脉偾张的Muc-off宝贝谋杀了不少摄影师的快门。
宝贝们到各个赞助商的展台合影逐渐发展成为黄山赛的一项传统。
黄山赛能发展到11年有赖于各个赞助商的鼎立支持。其中崔克已经连续11年赞助黄山赛,其市场部经理崔凯更是每年都会现身黄山赛。
然而,井然有序的赛事组织和强有力的赛事后勤保障,必须归功于奥林体育可爱的工作人员们。
奥林体育的在场员工们一起欢呼跳跃,庆祝本届黄山国际山地车节圆满结束。
第十一届斯柯达HEROS黄山国际山地车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两天的赛事一眨眼的功夫便结束了。我们看到的,不仅仅赛道上的尘土飞扬,泥水乱溅,还有参赛选手们的坚强的意志,公平友爱的竞赛精神,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温情画面,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黄山赛越来越成熟,主办方无论是策划、组织、执行、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越趋全面,首先考虑人,再考虑赛。如此,这些业余参赛的选手们在赛事当中有了专业比赛甚至是职业比赛的体验,他们所追求的已经不是赛事的名次,而是赛事本身,享受比赛过程,体验骑行的乐趣。
有过这次黄山赛的体验后,笔者更期待第十二届黄山赛的到来,希望在更精彩的第十二届赛事能够看见更多的骑行爱好者参与其中,乐享其中。
文:完颜吉破
摄影:完颜吉破/Nel/Feynman
责任编辑:完颜吉破
上一篇:“勇”闯黄山:我心中的黄山赛
下一篇:探秘——职业车队大本营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