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攻略

西藏的10个精致小镇

  一、历史文化名城——拉萨

  “拉萨”(Lhasa)是藏语地名。按照藏传佛教及苯教的理念,“lha” 意为“神”,有时特指“天神”,所以这一地名的藏语含义应解作“神地”或“天神之地”。

  Lhasa的古称是Rasa,意思是“山羊之地”,这个名称与修建大昭寺时用大群山羊驮运石料的传说有关。汉文史籍中的“逻些”、“逻娑”等同义名称,是上述藏语称呼的不同译写形式。

  拉萨是一座有着近14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公元633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将吐蕃王朝的都城从今山南雅隆一带迁来,并修筑布达拉宫堡、建造大小昭寺,使此地成为西藏高原当时人口最多的重镇,奠定了拉萨城形成的基础。自公元9世纪下半叶吐蕃王朝崩溃,直到明初,拉萨一直处于各地方割据势力的交替控制之下,发展缓慢,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环形转经道渐趋热闹,早期城区的雏形因此形成。随着明朝后期藏传佛教格鲁派所隶拉萨三大寺的相继建立,特别是公元17世纪以后,由于受到清中央王朝不断册封扶持,*转世系统取得西藏地方最高政教地位并建立甘丹颇章政权,拉萨再度成为西藏地方的权力中心,遭受连年战乱的布达拉宫、大昭寺也得到大规模修复扩建。从那时到本世纪初,大量民房、商号、客栈、饭馆等相继出现,与环绕大昭寺的转经道相互连通的街区业已形成并热闹繁华,商贾云集,成为西藏最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城市人口逐渐增长。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统治之下,金碧辉煌的各大寺庙和贵族豪宅、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兀立于低矮的民舍和凋敝的帐篷群落之间。1951年和平解放时,连同乞丐、游民,拉萨人口不足3万,所谓城区只是今八廓街及其周围一片,面积不足3平方千米,民房简陋,街道狭窄,垃圾遍地,恶性疫病不时流行。

  1960年始设拉萨市。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拉萨市被定为自治区首府。

  三十多年来,拉萨的旧城改造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原则下有序进行,老城区的供电网、给水网、地下排水系统相继建成。与此同时,以旧城以北以西地区为城建重点,配套设施齐备的藏式建筑和新式建筑群迅速崛起,使拉萨旧貌变新颜。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拉萨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在保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同时,市政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公众文化教育卫生设施齐备,交通通讯发展迅速,已初具现代化城市规模。现在,城区面积已经发展到45平方千米。

  拉萨是国务院于1982年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拉萨的大昭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为中国重占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宫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将大昭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业已全面启动。位于旧城区中心的八廓街(因四川方音影响,汉语过去俗称八角街)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旧貌。八廓街最初是环绕大昭寺转经朝圣者踩出来的,可以说先有了八廓街然后才有了拉萨古城。在八廓街及其附近地区,还有与大昭寺同期建造的小昭寺、拉萨最古老的集市冲赛康,以及民主改革之前的拉萨衙门(藏语叫朗子辖)旧址、清朝驻藏大臣衙门旧址等等百余处历史文化遗产。千百年间,八廓街一直是西藏最大的贸易集散地。而今,它在西藏的小商品市场,尤其是民族特需用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市场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各种富有特色的生活日用品、传统手工艺品、宗教用品、古玩旧货琳琅满目,市场一派繁华景象。沿街转经的人流和磕长头的朝圣者,则使熙熙攘攘的八廓街在浓郁的商业气息中又透着几分肃穆和凝重。

  拉萨因城区一带年太阳总辐射值达202千卡/平方厘米,故享有“日光城”之美誉。

  直到和平解放前夕,拉萨仍没有与外界连通的公路,只有一段从布达拉宫脚下到罗布林卡的简易道路,短暂行驶过靠牛驮人扛零部件进藏后重装的小轿车。而今,拉萨已发展成为西藏自治区的陆空交通枢纽。

  二、后藏古城日喀则

  日喀则市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也是西藏目前惟一的县级市,属日喀则地区管辖。海拔3836米。距拉萨市273千米。

  日喀则是一座有近600年历史的高原古城,历史上是后藏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13世纪中叶,今日喀则一带归属元朝在西藏设立的13万户之一夏鲁万户长管辖。14世纪初,大司徒绛曲坚赞建立帕竹王朝取代萨迦王朝之后,把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由夏鲁迁到日喀则,在此设立溪卡桑珠孜。“桑珠孜”意为“如愿以偿”,“溪卡”则是西藏封建庄园通名(晚期也引申出一级行政单位的含义)。绛曲坚赞用“溪卡桑珠孜”这个命名,以示其壮志已酬,这是所设的最后一个行政区。“溪卡桑珠孜”后来被习惯简称为“溪卡孜”,曾有多种汉译名,后来约定俗成译作“日喀则”。地处日喀则城区偏北的日光山上的溪卡桑珠孜宗城堡,至今遗址尚存。它奠基于公元1360年,落成于公元1363年,依山而建,主楼4层,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当地民间传说,清康熙年间拉萨修建布达拉宫时,曾参照日喀则这座城堡。整个城堡将日光山头环抱其中,高低曲折的回廊陡梯连接着楼外楼、宫内宫、殿中殿。宫殿最下面两层,是宗政府的办事机构及牢狱、仓库等。

  公元1447年,后来被追认为第一世*的根敦珠巴在日喀则兴建扎什伦布寺。自康熙五十二年清王朝正式册封“班禅额尔德尼”之后,后藏地区成为班禅额尔德尼辖区,扎寺则是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20世纪初,九世班禅因与十三世*失和而出走内地之后,噶厦政府在这里设日喀则基宗,下辖6个小宗。西藏和平解放以后,根据“十七条协议”精神,班禅额尔德尼的固有地位和职权得以维持,十世班禅返回扎什伦布寺。

  1960年,日喀则改为县。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当地人口约有1万,今天已有4万多人,城镇面积扩大了5倍左右,为22平方千米。初步形成拥有电力、机械、农机、制药、印刷、鞣革、建筑、汽车修配、粮油加工、日用品生产等众多企业,兴建了商业、旅游、金融、科技、卫生、教育、住宅、办公、购物市场等一系列设施,成为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市的旅游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在西藏仅次于拉萨市。

  辖境内主要名胜古迹有扎什伦布寺、夏鲁寺、纳塘寺等。

  三、泽当镇

  泽当镇距拉萨191千米,距贡嘎机场87千米。位于雅砻河与雅鲁藏布江汇流处东侧,属乃东县,现为山南地区专员行政公署所在地,海拔3560米,面积3平方千米,人口1.7万。是藏南交通枢纽。商业、饮食业、金融、交通、邮电、广播电视、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齐全。乃东县城在泽当镇以南2千米处,所在地亦名乃东。

  泽当曾译“孜塘”,在藏语中,“泽”意为玩耍、嬉戏;“当”意为平滩、平地(川滇等地的方言中作坝子、坪坝)。这个地名,源自当地所传观世音菩萨点化神猴与罗刹女交媾繁衍出人类的神话,这里传为当初其后代下山玩耍嬉戏之地,故名。泽当是西藏惟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雅砻河风景名胜区的中心。

  泽当饭店是山南惟一的三星级饭店,建于1984年。

  四、八一镇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西藏林芝地区首府八一镇发展迅速,已成为藏东南服务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新兴城镇。这是八一镇新建成的电信大楼

  八一镇坐落在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尼洋河的北岸,距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相汇处50千米。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谷四周的山坡上,树木参天,原始森林保存得很好。海拔3000米。

  高原新城八一镇是林芝地区行署所在地,镇区面积8平方千米,现有常住人口1.6万多人,流动人口数千人。所在地原名“拉日嘎”,从前是几个零星的村落。1960年之后,从开垦荒地开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一座高原城镇逐渐崛起。近二十多年来的发展日新月异,十多年前还只有两条泥土路,像个大村庄;而今,已经发展成一个小城市,城市道路与给排水、电力供应、居民住宅等各种社会服务设施相配套,市政设施比较完备,城市建设已有相当规模。由兄弟省市援建的广东路、香港路、厦门广场等,使这颗高原明珠更加耀眼夺目。

  八一镇及其附近地区是集中展示新西藏工业建设成就的地方,分布着电力、毛纺、造纸、建材、印刷、农机修造、木材加工、粮油加工等工业部门。这里还是西藏重要的文教科研基地。1970年以来,自治区先后在这里建立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志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以及多所中小学校。

  着名景点有“夏瀑冬冰”、日及木错湖、巨柏林等。离八一镇东南40多千米的帮纳村,有一棵1600多年树龄的“桑树王”,树高7.04米,胸径13米多,传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栽种。在离八一镇10多千米的巴结村,有一片占地10公顷珍贵的特有柏树品种——西藏巨柏。其中有一棵被称为“巨柏王”、“活文物”的巨柏,树高50余米,胸径58米,树龄高达2500岁左右。

  从八一镇向东,经过林芝县府所在地普拉,再向南就是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河面宽阔,河面如镜,可乘船浏览,顺流而下近50千米,就是米林县派乡——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起始点。

上一篇:“飞”去不可的西藏经典景点名单

下一篇:广州到清远骑行线路全攻略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