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游记

菲儿的滇藏线独行日记(二)阳光常在,和风常来

作者Fier斐儿独行滇藏线,从借车到出发,从买装备到学习修车,“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背后都是平时的日积月累”,美骑网每周五连载,欢迎评论支持。

菲儿的滇藏线独行日记(一)出走的理由


距离拉萨1314公里处,离开云南界,进入西藏的第一站,芒康盐井。

长下坡、平缓路,让100KM也没有磨灭第一天骑行的激情。一路甚至没有过多的休息,但最后3KM的大斜坡加上日落前的横峰 ,还是体会到了HC坡度的恐怖。挡位调到最小依旧爬不动,下来缓步推车,盐井村就在眼前,这段陡坡推了1小时。想起朋友说“一旦开始推车就完了“(后来才知,推车才是常态),开始担心后面几天愈加变态的垭口。

终于抵达盐井检查站,几位警察好奇的盯着我说,“最近骑行来的就你一个”。

听名字便知,盐井,特产井盐。

盐井境内, 澜沧江河谷两岸,分布着几十口天然盐泉,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说唐朝以前生活在这里的人就开始垒石固水,汲卤晒盐。而盐井的独一无二便在于这个“晒”字。

晒盐本身并不独特,自古以来海盐 、湖盐多采用晒盐法制盐。 比如近年火爆的茶卡盐湖、 茫崖翡翠湖,还有东台、西台、大柴旦等等等等,无不是一望无际,大气壮阔。水天一色的湖面,经大西北的烈日和风的干燥加工,变成大片大片白色盐海。但内地井盐的制盐法,多为深钻卤井、取卤煎盐,“煎”意味着要有火和器皿。而盐井仍沿用着最古老的的晒盐技术,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萃取大自然的馈赠。

▲西藏盐井千年古盐田

为了最大效地率汲取盐泉卤水,盐民们将盐田就近架于江畔泉边,用圆柱撑起大大小小的方形平台,即是晒盐场。 层叠错落的盐田堆在悬崖上,乱中有序,既要利用起有限的峡谷崖壁,又要保证每一块晒盐场的充足光照。盐农在迷宫般的盐柱间穿行作业,从那些只有他们才熟知的洞口消失,又从另一个洞口出现,非常巧妙。3000多块大小各异的盐田分布在狭窄的河谷两岸, 临江倚崖,鳞次栉比。俯视下,绵延1.5千米的晒盐场犹如微微泛着橙红的巨大眼影盘,十分震撼。和大自然壮阔的盐湖带来的震撼不同,这块“眼影盘”讲述的是代代相传的盐农智慧和往日的辉煌。

CoUBYGAwpmmAc9GgAAtUDINr6uM860.jpg

不难发现, 盐田上工作的,几乎全是女人。从一千多年前开始,生于斯长于斯的她们,便从母亲那里习得采盐的生计。而盐井的男人们,则负责将晒好的盐巴驮到云南的香格里拉、丽江,四川的巴塘、康定 , 或着西藏的昌都卖掉。

阳光照进澜沧江峡谷的时间要比外面更晚一些,早上的江水冰凉刺骨。 盐池水面平整如镜,倒影着金色的山头,也倒映着女人们佝偻的身影。也许她们并不知道,自己代代相传,延续生命的生计,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原始手工晒盐技艺。盐巴女人,也成了这独一无二风景线的一部分。

就这样,她们每天至少要背五六十趟,甚至上百趟。等高原的阳光和峡谷的微风将盐卤中的水分带走,她们再来到晒盐场上,腰弯了180度,一下下,把晒干的白色盐巴刮成一朵花的形状。

上一篇:环华走四方(1)出发,一路向“北”,三天跑了500公里

下一篇:八方 X 宇宙电动:人和车的极限在哪里?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 热门评论
  • bjcnhh 2022-05-30 16:19

    有风景有历史,游记写的真好。

    +1

    22
    回复
    举报
  • 在路上... 2022-05-15 14:25

    曾经走过

    +1

    22
    回复
    举报
  • hkpcs 2022-05-14 21:43

    好神奇的制盐法。

    +1

    22
    回复
    举报
  • 麻辣车手李二狗 2022-05-14 09:56

    粉红色的盐据说有壮阳的功效

    +1

    22
    回复
    举报
  • 刘子光 2022-05-13 17:41

    有一说一,手工制盐只剩下情怀了,无论质量产量都比不上机制盐,也许成为景点才是盐井最好的结果

    +1

    22
    回复
    举报
  • 全部
  • kingfar 2022-05-13 17:10

    传说中的“手工古法”制盐么?

    +1

    22
    回复
    举报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