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呱呱叫环华骑行日记】偶遇环华骑友
公众号“环华骑行呱呱叫”作者广东江门出发女生单人单车环华骑行,这次继续开始她第三阶段的环华骑行,兰州出发,经过银川,内蒙,东北三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回到广东,接近10000公里,【呱呱叫环华骑行日记】记录每天骑行所见所经历,美骑网每周三连载,欢迎关注支持。
2022年7月18日:十八站~兴华乡;76km;天气阴转晴:气温17~28;
▲今日骑行记录
▲黑暗又好好吃的早餐
每天都被“亮”醒,戴上眼罩继续睡。这里的人们活动时间好规律,晚上9点广场基本就清场了,很安静。早上5点就有人来运动,打太极什么的。现在这个季节沿着G331这条线旅游的多是老年团,去漠河北极村,龙江第一湾,白桦林,沿着古驿站一路到抚远。一群老人站在驿园里每一个驿站的标志牌下拍视频,我仿佛看到一篇美篇正在生成。吃完早餐收拾好已经9点半,出发的时候买了一瓶花露水,真是受够了这蚊子,今天目的地兴华乡。
十八站出来感觉路上没有那么荒凉了。路边的树木高大粗壮,大兴安岭树木生长缓慢,看起来这些树龄在50年以上,樟子松居多。骑了36公里来到白银纳鄂伦春族乡,路牌把我的记忆拉回到小学。
小学时候的一首歌“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也打不尽”,这是我对鄂伦春的最初印象。
这首鄂伦春的民族歌谣,短短几个字写出了鄂伦春族最大的特点:住在森林里勇敢的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对这首歌记忆这么清晰,现在我来到了这首歌的发源地和这个民族生活的地方,好神奇的感觉!
这个在森林里打猎的原始居民,是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现人口不足一万人。鄂伦春语属通古斯语,没有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汉文。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北部的呼玛、逊克、爱辉、嘉荫等县。
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
▲鄂伦春族人以前居住的房子叫斜仁柱,也叫撮罗子,用桦树皮制作而成
▲民俗文化馆仿制鄂伦春族居住的斜仁柱,关闭中
1953年,国家为安置世代在深山老林游猎的鄂伦春族建立白银纳村,属十八站鄂伦春族乡。
村里人都知道孟淑卿家,年近八十的孟淑卿和女儿关爱民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鄂伦春族斜仁柱传承人。她在自家的小院中建起了一栋用树皮围成的撮罗子,再现鄂伦春人曾经的生活。这个涵盖了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兽皮文化、狩猎文化的撮罗子,吸引了很多对鄂伦春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白银纳村附近有呼玛画山景区、呼玛河口景区、冒烟山、吴八老岛、迎门砬子景区、桃源峰水电站等旅游景点,有呼玛大豆、呼玛马铃薯、呼玛老山芹、呼玛细鳞鲑、呼玛黑木耳、中国北极蓝莓等特产,有鄂伦春族摩苏昆、鄂伦春族萨满服饰、鄂伦春族传统服饰、鄂伦春族萨满祭祀、鄂伦春族剪纸、鄂伦春族萨满舞等民俗文化。
▲乡村婚礼
▲港真,我没有在广东见过这款汽水,有谁见过?
在村里小卖部吃冰棍休息了两个多小时,今天行程轻松也不着急出发,坐在里面听进来买东西的邻居和老板娘唠嗑,这样听到信息量很大。
▲遇到骑友
万万没想到啊,出来整整3个月,第一次遇到骑友,吃了一惊,当时我下坡,他上坡。我们停下来聊了一个多小时,站在路边像跳舞似的,一刻也停不下来,一停下来就被牛虻咬。
原来小兄弟也是环华,20年4月出发,比我早了2个月,和我路线刚好相反。他骂那个牛虻是畜生,笑不活了,我们交换了一下前面路况信息继续出发。
最后一个下坡来到兴华乡,被眼前这片农田治愈,很久没有见到视野这么开阔的地方了,微蓝的天空和白云恰到好处。一对爷孙骑车向我走来,老爷爷看见我拍照笑得咧开嘴露出牙齿,我挥手跟他们说了声“Hello”,他们笑得更开心了。
来到林场问能不能扎营,他们爽快答应,搭好帐篷去洗澡,他们的热水器居然没有热水,那个水呀真是透心凉。
▲今晚扎营地
今日消费:花露水6元,水2元,冰棍1元,零食4元。
2022年7月19日:兴华乡~呼玛县;78km;天气阴转晴:气温16~28;
▲今日骑行记录
早上不到7点,林场厨房阿姨过来叫我吃早餐,他们7点开饭。防火期这里有五六十个人吃饭,现在非防火期,只有几个人,轮流值班。
昨晚搭帐篷的时候,说可以睡在他们宿舍,随便我怎么选都可以。现在他们的宿舍一个人都没有,我怕蚊子咬,还是在地上搭了帐篷。
吃饭的时候,他们问我为什么这样出来骑车,说理解不了。他们说挺乐意见到南方人的,因为见得少,也好奇我们的生活习惯,说北方人比南方人好。
“能吃得习惯这里的食物吗?”厨房阿姨问。
“能啊,特别习惯”,说完拿起一条葱卷起蘸酱吃。
“我们吃不惯南方的食物,太清淡了,你们做菜是不是只放盐就完了?”
“差不多吧,我们家做好端出来的菜不会有油溢出来,主要是我爸抠,舍不得放油。”
“我父母家是呼玛县的,河边特别漂亮。”
“是口岸旁边那条黑龙江是吧?”
“是的。”
“嗯那就是了,今晚我要去那里扎营。”
“最近下雨发大水,水都漫上河边,封了进不去。”
“不会吧!那太可惜了。”
▲早餐
▲生葱蘸酱,一日三餐必备
吃完早餐,阿姨把剩下的馒头装起来给我,说这路上啥都没有,带着路上吃。
兴华乡出来真是够荒凉,沿途一个村庄都没有,只见到一个中国最美小镇的指示牌——韩家园,也不知道是向里面走多远。
呼玛河与G331并行,从白银纳鄂伦春族乡开始就随着呼玛县顺流而行,呼玛河是大兴安岭地区内最长的河流,全长524km,发源于大兴安岭白卡鲁山南坡。呼玛河最后在呼玛县汇入黑龙江。
今天路上牛虻又多了一些,路上没有可以休息的地方,一口气骑到呼玛县累死。路上经过金山林场,那里有20多万亩天然樟子松母树林,是国家级樟子松种子园。
▲呼玛县博物馆
中午1点半来到呼玛县城,先找扎营地,博物馆有一个很好的地方挡雨什么的,转了一圈发现写着禁止露宿。
呼玛县的名字源于呼玛河,为达斡尔语,有“高山峡谷不见阳光的急流”的意思。县城的地貌也与“呼玛”二字呼应上了—群山、峡谷、急流,农田万亩、山高水阔。
在雅克萨战争(1653年 至 1689年)时期的清朝,呼玛境内没有专设公路,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以马、驯鹿为主要陆路交通工具。
1682年,清政府派宁古塔副都统萨布李甘率1500名士兵进驻呼玛尔建木城,作为抵御沙俄侵略的前哨堡垒。1683年在黑龙江上游呼玛尔河口附近,修建呼玛尔木城。清雍正五年(1727年),黑龙江将军于呼玛尔城设置呼玛尔卡伦。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1908年8月5日),为驱逐沙俄越境掠夺黄金,设呼玛直隶厅,驻西尔根卡伦。宣统元年(1909年),于呼玛尔河口设置呼玛尔河总卡官,节制呼玛尔河、依西肯、倭西门、安干、察哈彦、望哈达卡伦,隶属瑷珲兵备道。
▲江对面是俄罗斯,100多年前还属于中国的领土
呼玛县是大兴安岭地区唯一以农为主而不是林业为主的行政县。呼玛县的山林里特产猴头蘑、黑木耳、蕨菜。呼玛县与俄罗斯施马诺夫斯克市、斯沃搏德内市和马格达加奇区隔江相望。对俄边境线长达371公里,占到大兴安岭地区对俄边境总长的近二分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对俄边境线最长的县。
▲在河边洗衣服的人们
▲公园里的龙头
▲中俄界碑
博物馆2点才开门,我先去口岸瞄了一下,早上阿姨说封闭了,估计是前几天听家里人说的,今天水已退,河堤边有环卫工人和士兵清理路上的积水和淤泥。
黑龙江似乎可以包容很多东西,有散步的人,钓鱼的,闲逛拍照的,坐在石凳上唠嗑的,还有游泳的人,洗车的,在河边洗衣服洗被子的,他们在公园里拉了绳子,洗完晾起来,下江游泳,晒干叠好放在单车后座和车头篮,悠哉悠哉地骑车回家。
游泳的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60几岁的样子,我问他们是不是游到对岸,他们说不敢,江中水太深,不止10几米,就在江边靠岸的地方游。看到我骑着个单车纷纷投来不解的目光,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漠河,他们说“漠河骑到这里,不可能吧”。
河边有中俄的界碑,路上还有涨水封闭拉的警戒线,路上的大爷过来搭讪,让他帮忙给拍了照片。
▲偶遇小学生夏令营参观呼玛博物馆
呼玛县的历史主要是抗击俄军入侵和黄金挖掘的历史。几场著名的战役——雅克萨战争,胡玛尔战役,松花江战役,库楚河战役,上江三县剿匪战役等。
▲萨布素
▲黄金挖掘史
呼玛这个黑龙江北部不怎么起眼的“弹丸之地”,因为“筛盘里的闪光”——黄金矿藏,成为各方的焦点。其是黑龙江黄金储量最多的县城,约占一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国家组织黄金生产,中国黄金总公司就位于呼玛县兴隆村。
参观完博物馆,坐在一旁吃馒头,博物馆里的门卫大叔出来搭讪,他没有赶我走,一般博物馆不让单车推进去,更别说坐在一旁吃东西了。
大叔说呼玛县的黄金挖掘停了好多年,主要是国家战略储备,过去的国营黄金工厂倒闭,大量工人下岗自谋出路,所以出现了很多外流国内其他省份和俄罗斯的人。
今晚扎营地,呼玛水运口岸是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3年疫情,所有口岸几乎停摆,死寂一般
▲日落时分的黑龙江边
今日消费:红枣10元,鸡蛋红糖2元,鸡架12元,土豆煎饼8元。
责任编辑: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