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捷安特台湾工厂探访记——part1
捷安特的碳纤维及高端铝合金车架厂位于它的全球总部——台湾的台中市
巨大自行车集团确实名副其实,如今确确实实是自行车产业的巨人。2012年,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营收18亿美元,包括了自主品牌及代工生产盈利所得。捷安特所有的碳纤、顶级铝合金车架均在台湾的台中生产,Bikeradar记者将带你走进工厂,来一次深度探访。
捷安特由刘金标先生在1972年创立,一开始只是一个代工厂。不过万事开头难,那一年,捷安特仅生产3800台自行车,但现在它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多年来它坚持着用合理的价格生产最高质量产品的理念,这也使得它在业内享誉盛名——于是它承担了施文全盛时期的钢架车的生产,随后是铝合金,现在是碳纤维。
捷安特每年在世界范围内生产超过6.3百万的自行车,相当于美国一年成车销量的一半。这些车中,70%是捷安特自主品牌的产品,剩下30%是代工的。
捷安特之所以能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于它长期将生产的各个部分掌握在自己手中。根据捷安特的CEO Tony(罗祥安)所言,这不仅有助于保证质量,从长远来看还降低了成本,此外,越少步骤外包意味着越少包装,停留在纠结多少事情已经正确完成的问题也更少。
捷安特台湾工厂,工厂办公楼的前方看起来都比较温和,有一个小花园和雕塑
捷安特在BMX领域也是根深蒂固
捷安特的创始人刘金标于1972年创立公司,近些年才成为一名活跃的骑行者。在79岁高龄之际,他仍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我们到的那天就看到了他在大厅的形象画。
台中工厂的大厅承担着双重功能,它也是重要车款的小型展厅
刘金标不仅运营公司,他还充当一个倡导自行车运动的榜样,2007年他骑行环绕台湾岛,又完成了从上海骑行至北京近1000英里的壮举。
捷安特台湾台中工厂通风明亮、色彩斑斓的主办公楼
收发货区排列着众多的集装箱货车,大量的原料和成品在这里转接
台中比较湿热,喝一杯吧
捷安特不仅自行焊接车架,还提炼铝合金,自行生产铝合金管;对于碳纤车架方面,捷安特并不仅仅是从第三方获取已处理的碳布,它采用独一无二的方式来生产碳纤维,它掌握着整个生产过程的每一步。作为捷安特共产参观四个合集的第一部分,我们将了解这个泱泱大企是如何将碳纤维转换为可利用的材料。
从碳纤维到织物
到达捷安特工厂的碳纤维通常都采用这种让人感觉惊异的线轴进行呈现。这些碳纤维会根据不同的特点如模量(或称强度)用处有所不同。
这可不是工业酒窖。一般,原始的碳纤维丝会集中在这里,之后会被编织成碳布。捷安特是一个完全自主的自行车制造商,它们也生产原料,这有时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在生产流程中掌握更多的控制权。
线轴上靠各类机器牵引着的原始碳纤维,有点像一个大型的纺织机
原始的碳纤维丝束进入大型的纺织机被编织成层布。捷安特自家生产所有的单向碳纤维布,然而很多人谈到碳纤维就会想到的编织布则是外购的。所有的碳纤维丝一开始都是干燥的,需要浸渍环氧树脂。其间发生的反应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高度的机密,然而我们却破例允许看了全程,更重要的是,还记录了下来。
捷安特将“独门”的环氧树脂的两部分配方分别装在不同的容器里,需要的时候才混合放进涂抹机。想象一下报社印报纸的场景,碳纤维片就夹在这些大型的不锈钢滚轴间,涂抹机在碳布上均匀涂上环氧树脂。
奇迹发生的时刻:树脂用到原始的碳纤维上使其变成碳布。当我们参观这个区域的时候,捷安特的工程师显得十分谨慎,因为这此前从未向外界坦露。
向这样编织的碳布会用于表面的保护层或者作为关键部位的补强
碳纤维布片经过挤压,环氧树脂不仅能渗入到碳纤维丝之间,还能保证均匀。碳纤维片经过滚轴之后,底纸就会自动附着在其两面,防止黏到其他东西,随后再卷进大型的纸筒上,你可以再次发挥丰富的想象,就像一个大型的卷纸,不过这不用在洗手间。
底纸会自动贴到从树脂涂抹机出来的碳纤维片上
小心手!
环氧树脂从混合机挤出来回涂在铁滚筒上
已经完成预浸渍的碳布会被卷到大纸筒上,方便存起来
这道工序只是生产出编织布和单向的碳布片,但自行车车架上需要的是有方向的碳布,这就又多了一个步骤。这些单向的碳布片会按照预定的角度用电脑控制刀片裁成小片。
操作员将底纸揭开然后徒手将这些层布叠在一起。一切就绪之后,这些互相成一定角度粘附在一起的“三明治”预浸渍布就又要重复之前的工序,进入滚轴变身“卷纸”。
单向的碳纤维片则由电脑控制刀片切割之后重新组合成各种角度排列不同的碳布层
环氧树脂是由这堆机器控制着保持在一定条件内的
45度斜交的碳纤维布对接在一起
必须小心翼翼完成无缝对接
一台激光设备确认整卷的碳布都有底纸
预浸渍布就存储在冻库里直到需要才登场。
完成预浸渍的碳布会存储在这个冻库里,防止环氧树脂固化
捷安特在台中的工厂非常大而且复杂
午餐时间
自助餐!不用问,我们也抓到机会和厂内的工作人员一起用餐,当然了,食物非常美味。
捷安特的创始人刘金标也同在这个食堂吃饭,不过他来得晚了,却享受了安静的一餐。
建筑都成列排列着,每一个区就是单独的工序。每栋建筑间有走廊,方便恶劣天气的材料运输。
旧水塔上还印着捷安特最初的LOGO
说真的,伙计,这里真的好大!
本系列的第二部分,我们将给你展现这些碳布是如何变成完整的车架。我们相信你绝对不想错过。
捷安特台湾工厂探访记连载系列2 :捷安特台湾总部及工厂整体印象
捷安特台湾工厂探访记连载系列3:如何制造碳纤维车架
捷安特台湾工厂探访记连载系列4:如何喷漆和组装
责任编辑:凌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