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美骑观察丨当业界集中投入公路车时 谁在悄悄投入软尾山地
于现在这个时刻大举投入国内双避震车领域,是行动过早,还是抢有战略先机?
国内业界关心软尾的人目前较少
上一期《美骑观察》提到,在2016年美骑自行车消费者问卷调查中,有48%的用户表示拥有公路车,比例仅次于硬尾山地车。据参加了2016年台中周的凯路仕曾副总介绍,公路车产品,特别是中高端公路车产品是台中周里的主角,未来两年品牌商们都会加大对中高端公路车的投入。(注:每年10月举行的台中周是两年后自行车潮流的预示,因为台中周里,全球品牌商会闭门商议下一年零件的种类和规格。)
当国内业界各方都偏好将资源投进公路车领域时,相对重口味的Enduro、AM、DH等山地车成了厂商讨论较少的话题。
厂商联动产品发表会“白鸽行动”的总召集人廖武雄先生(熊哥)曾将该会2014年的其中一个教学主题定为“双避震车的机构设计”,并建议国内,尤其是大陆的厂商多进行软尾山地车研发。熊哥曾在会上表示:“国外双避震车与单避震车的市场是8:2的比例,比较来说,国内在双避震车方面还大有可为。国内XC车型的低价战状况是不可逆的,市场只允许产品的价格越走越低。要想走出泥潭,就要引导市场注意力转向双避震车,这样无论对整车还是对零件都能产生商机。”
呼吁归呼吁,软尾车目前受众面窄的现实让国内厂商轻易不敢在这方面有大投入。
2016年美骑自行车消费者问卷调查显示,仅有7.38%的用户表示已拥有软尾山地车,偏好重度山地骑行的用户仅占8.25%,远远低于偏好公路骑行的用户比例(高达79.19%)或偏好轻度山地骑行的用户比例(达62.37%)。
软尾车市场狭小、重度越野爱好者很少的重要原因是越野场地稀缺。
在《美骑观察丨中国滑雪产业要取得突破可与自行车业联手》一文的评论栏中,读者Cycle-X提出“速降公园对缆车是刚需”,说明进阶的山地车友对场地的需求不仅仅是在山里开挖一条路线、堆几个飞包这么简单,他们希望线路由专业人士设计,场地内有便捷的附属设施,而且可以不用推车就能享受到纯粹的下坡乐趣。
▲密苑云顶乐园内的缆车设施
山地车族群的体量能否承载厂商的野心
以笔者的观察,目前在国内最看重软尾市场机会的是来自加拿大的Norco诺客。为了解决场地问题,它的中国团队已拿下多乐美地、亚布力、万科松花湖、云顶、太舞这五个北方雪场,用作山地车公园的合作,在2017年还会谈成与富龙雪场的合作,这些公园全部装配有缆车。
投资山地车公园,复制Norco在加拿大地区和惠斯勒山地车公园的营销模式,是Norco在中国增加品牌曝光的重要战略部分。
多乐美地是Norco在国内最早开展合作的一家,笔者在2015年10月采访Norco全球市场经理Chris Cook时,Chris曾表示计划让该公园自负盈亏,但强调自行车品牌对山地车公园的投资重视的并不是投入产出比,更看重骑行文化的构建。
▲女骑友在多乐美地山地车公园骑乘Norco的租赁车。
2016年,通过增加速降以外的户外运动项目的方式,多乐美地在夏季第一次实现了盈利。与此同时,一些山地车经销商透露,Norco山地车在国内的销售状况相比预期不太理想。
“通过构建文化带动产品销售,这个等待期太长了,效果不会立竿见影,车子不可能突然大卖。”其中一位经销商分析道。
当笔者在2017年2月再采访NORCO中国的前副总经理侯俊豪先生时,他言语中的重点已经从“做文化”转为“增加盈利”:“场地设计施工、场地运营、赛事活动合作、教学培训,都是NORCO中国可盈利的方式,已经不只是卖车了。”
然而比较尴尬的是,侯俊豪先生口中目前真正能让合作的山地车公园盈利的是“穿越、越野跑、徒步、森林娱乐项目、攀岩、露营、儿童夏令营、夏天避暑休闲、团体拓展、音乐节等大型活动”,不是山地车项目本身。
其实不仅仅重型车不被接纳和理解,国内XC价格的赛道简单到CX公路完全能通过,AM级别的比赛几乎听都没听过,能够真正体会到极限越野的人太少了,连XC山地也停留在压马路的层面,Enduro,DH肯定更没人接触,更不用说已经属于极限运动的FR了,只有公路赛逐步把山马赛挤掉,让山地车重新回到山上,才能让更多人体会到越野的乐趣
enduto,dh,fr玩这些,总得有辆车把单车运出去;加上这些车普遍较贵,玩的人就更少。国内,山马以后,gravel bike我觉得以后市场更大。
软尾不像公路你想骑就骑,关键你有得合适地方骑才能发挥出价值,对于这些重口味的玩法,支持的人太少了
是的。场地等条件所限,国内很多地方连正儿八经玩硬尾XC的都没有,软尾重口味玩法的场地就更少了,再者,玩软尾也需要一定经济基础,虽然有钱人也不少,但也挡住了一部分人。
+1
22是的,这也是我想入门软尾的忧虑,怕有车了没地方骑,而且想私人开发路线基本不可能
云顶是哪个云顶?
+1
25密苑云顶乐园
+1
22云顶真多啊,光光福建我知道的就有2个。
+1
22我觉得重型车失去了自行车通勤第一要务,纯粹是一个下坡工具,而且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场地,这些加起来是大多数人不考虑入软尾的原因。但是我个人觉得xc软尾可玩性和乐趣还是非常高的
XC、trail, free ride, all Mountain, enduro, down hill, dirt都是软尾,有很多种玩法,不是只有速降;在国外,山地车运动是自行车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只是国內自行车发展时间较短,如果去看过美洲、欧洲的主力市场山地车佔比,知道人家是怎么玩的就知道了。
我认为:市场这东西都是众人意识增加的情况下带动,而不是某个品牌通过复制还原别国的东西强加到中国市场,很多例子标明在外国成功的东西在中国并不行。当市场开始萌芽或者之前有独具慧眼的人发现了它,但是到形成规模这需要一个时间问题,就是多久的问题,道卡斯就说明了这事,虽然是块蛋糕但你投入的太早了并没有太多回报,希望诺客能土豪一干到底吧
+1
23/机智
+1
22没有场地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业余爱好骑公路的,广州已经没什么地方好去了,买软尾拿来觉得结构好玩好看?和一般山地车差了一倍价格以上吧?路依然是差,交通依然是乱。ZF所谓支持绿色出行,仅仅支持在收钱和笔头上!也就和做共享单车的签字,支持它们到处放而已!
+1
23现在是xc迷恋上了trail &dh由于确实太奢侈,玩不了,准备玩儿公路.确实玩重型车需要资金和场地,最主要的就是场地,不然体验不到其中的乐趣.
玩软尾的门槛高,想象一下在上海,在中原根本玩不了,车子又比较贵,技术要求高,不怕死才赶玩
+1
22大环境不好,让软尾很难在国内兴起,软尾要求场地较高,而XC车对场地几乎没什么要求,公路更甚只要有条相对平整的路都可以,
市场需要慢慢发展,不要什么都是人家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人家还喜欢玩皮划艇呢,我们是不是也要跟风普及一下?消费者不是傻子,不普及必然有它的硬伤,与其纠结重度越野,不如先把公路乃至xc软尾,cyclocross,铁三车型普及了再说
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