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碳”无止境 ZGL碳纤维自行车2017新品发布会太原站
全球能量产T800级碳纤维的厂商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中复神鹰是其中之一,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千吨级生产能力的神鹰,让中国从碳纤进口国成长为碳纤出口国,打破了国外的价格垄断。
因此,同一集团旗下的ZGL碳纤维自行车拥有的最大优势,就是材料的品质与价格优势。在他们工厂内部,做全碳产品比做半碳半铝的产品甚至成本更低。
有了物美价廉的碳布,若没有合理的车架设计和精良的车架制造能力,也无法提供优秀的成车。ZGL是少有的能实现从原材料生产到成车组装销售全程自己把控的碳纤维自行车企业之一,这不仅有利于各环节的品质监控,也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快速地调整产品设计——那些与亚洲代工厂合作的欧美品牌,要进行产品调整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期间包含技术人员大量的远程会议和跨洋飞行。
那么2017年,ZGL推出了哪些新设计?
3月25日,ZGL在山西太原进行了今年第一场区域性的新品发布会,这样的发布形式还会走进全国更多的省份。来自山西及周边的二十多名经销商参加了该分站的会议,纷纷表示借此更深刻地了解了ZGL的新品细节及新一年的市场策略。
▲“碳无止境”的会议主题很准确地显示出ZGL自行车以“碳为主、铝为辅”的经营思路。在现场的2017款样车中,已完全没有铝合金车架的身影。
▲会议嘉宾名单体现出ZGL与体制内的深刻联系,台下坐有山西自行车领域的诸多重量级人物——山西省自剑运动管理中心王书记、王雁云副秘书长及李如伟科长,山西省晋中市体育运动学校孙主任,山西省自行车队高教练,山西省晋中市自行车队主教练牛成艳教练,山西省大同市自行车队主教练安俊教练等。
而ZGL的高层领导也基本都出席了本次会议(第一排左侧)。
▲神鹰碳车总经理赵柯先生率先上台致辞,向经销商们宣布了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的好消息,并概述了ZGL品牌目前的经营状况。
▲对于基层经销商来说,与ZGL管理层的交流机会不多,大家抓紧机会用手机记录下关键时刻。
▲山西省自剑运动管理中心王书记上台时,表示希望ZGL日后继续多与专业及业余自行车队合作,并祝愿ZGL的事业红红火火。
▲会议重头戏是ZGL的产品工程师孙鹏经理介绍2017年新品。
▲由于有政府对创新型技术型企业的相关补贴,ZGL在研发投入上出手比较大方,这些数字透露着ZGL在公路车系列上的诚意。因为有材料优势,ZGL在最入门级的公路车款也使用了T700碳纤。产品研发围绕轻量化、操控性、舒适度、使用顺畅度和无缝整合五个维度展开。
▲SPEED速度系列是入门系列,价位在5000元以下,却不因价格而在车架用料和性能上打折扣。入门款即使用内走线车架,设计有在保证强度的范围内最细的后上叉,提升舒适性。
上图的SPEED J1配备了SORA套件,不再像旧款那样使用浩盟牙盘,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另有白色经典涂装,寓意“新人王”,与环法白衫同色。
鸡年新品的所有型号都带有“J”字母,简单易识别。
▲CHALLENGE挑战系列为综合型大组车系列,能适应爬坡、平路大组、耐力赛等多种公路骑行场景。根据专业车队车手的反馈进行改良后,新车架加大了下管的截面,打扁了上管,拥有更小的后三角及更大的坐管向后倾斜角度,增加刚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舒适性。
上图的挑战D-J3是该系列中预定量最多的一款,说明目前消费者普遍偏爱SHIMANO ULTEGRA档次的配置及骚粉色涂装(无论男女),即使这辆车需花费他们15999元。当然,FSA SL-K的三件套和DT SWISS R23 SPLINE的轮组都是加分项。
▲上管、下管、前叉和后下叉处都有很可爱的卡通图案。
▲高整合度的坐管夹。
▲紧跟碟刹公路车潮流,ZGL也在2017年推出挑战DISC系列,即上述挑战系列的碟刹版本,能提供更好的制动力,让车手在山地赛段下坡时更轻松更安全。
挑战DISC系列的车都选用了SHIMANO FLAT MOUNT碟刹,可兼容160mm与140mm的碟片,并在挑战D-J1 DISC就装备了挑战D-J3才装备的DT SWISS轮组,可见ZGL对碟刹公路系列的定位是更高档一些的。
现场没有样车,只能看PPT了。
▲BEYOND超越系列是空气动力学系列,采用水滴型车架。该系列没有任何一个型号在出厂时配备目前流行的电子变速套件,因为ZGL在北方市场有更好的销售表现,而电变在北方冬季零下温度时,经常会因太冷没电,骑着骑着就尴尬了。但产品工程师为该系列每个型号都预留了电变的安装孔,消费者可自行升级。
▲超越J2的车架比超越J1的轻了200g,刚性提升了10%,使骑行者的踩踏效率更高。这是因为超越J2使用了T800级碳纤,而且碳布排列方式也与超越J1的有所不同。加上装有更高的配置,超越J2比超越J1贵了8900元。
▲值得一提的细节:超越系列的坐管顶端也有供骑行者调节坐垫前后位置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在坐垫导轨处调节,因此扩大了前后可调节的范围。但根据不少fitter的意见,假如你需要将坐垫向前或向后调节如此长的距离,就说明你的车架尺码选错了。
▲这辆SL2是ZGL的顶级旗舰款公路车,45码的整车重6.4kg。SHIMANO的DA大套、FSA三件套、PROLOGO碳纤坐垫与该车架搭配看起来非常和谐,在专卖店里一定会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总重6.4kg少不了ZGL引以为傲的自家T800碳布的功劳。
▲为专业队所用的场地车。
你仔细看看吧,其实偷换了概念的。xds说的t多少碳布,是他自己生产的型号名,和东丽没太大关系了。(喜德盛可以自己生产碳布,至于碳丝是不是不知道,zgl倒是碳丝开始)
一流的材料,二流的品牌,三流的设计。现在的顶级整车车卖的都是车架,车架卖的都是结构与设计,就像闪电sworks epic、新scott软尾一样。中国的自行车在这方面与巨头的距离还是很遥远,这是研发环境的巨大差异决定的。
你骑过一样价格的比?trek起步一万五,zgl一万五已经快封顶了,你确定不是5000的比20000的车?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估计很难啊
我看到了3个造型的LOGO,话说商标不需要统一的吗?
+1
26国内企业的车越做越好了,希望下一步萌尽可能赞助一些高等级的车队或者赛事,一方面能更好的检验和改进赛车性能,另一方面还是改进品牌形象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希望ZGL能早日拥有一个甚至以上的UCI认证车架。始终支持国产!
+1
22相比较国内某些品牌用着东丽T800,国产T800曾经提出的成本大幅降低的优势在定价上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下一步 zgl不是寨炭 强度肯定在恶劣的环境测试其安全性和低阻轻量稳定性, 三角架的前梁是不是反过来更合理一些呢 ,大家都在最求多变速 ,我就希望上下班高峰比电瓶车更快更安全一些,做到这点 就不应该在自行车不必要的多变速多花样涂装下太大功夫了 简单点大单盘 后飞轮7-11速就足够足够了,因为属于上班挣苦力钱一族 ,也没时间爬山锻炼身体 ,上下班的路上能锻炼一些就不错了
+1
24高兴看到国货的进步。
+1
23旧logo确实不好看
+1
22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