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科学训练:三项练习让你的计时赛速度“超神”
▲弗鲁姆在今年环法的爬坡计时赛超神
第二项、近阈值间歇训练:
1. 热身——以zone II的强度骑行20分钟;
2. 练两组,每组14分钟;
3. 每组练习中,先以105%阈值输出骑行2分钟,紧接着降到95%阈值骑行两分钟,再回到105%阈值,如此往复,两个输出水平共各7次;
4. 组间休息时,以zone I骑行10分钟;
5. 冷却——以zone I骑行15到20分钟。
为什么要这样练?
这个练习中包含了较长的做功区间,而这个长区间又由两个不同的强度穿插构成。它能帮你的身体适应在骑一段比较长的计时赛时,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更高的强度输出。这有什么用呢?事实上,懂得如何分配体力对于计时赛来说的确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实际的输出不一定是始终不变的,这一点在起伏路赛道上尤为明显;因此你需要能够在进入恢复阶段前短时间以高于阈值的功率骑行。
举个例子,在计时赛中的上坡路段奋力骑行是更加经济的选择,能帮助你节省更多的时间——原因在于,空气阻力的增加并不是线性的,在平路上要将速度提高一倍需要多输出三倍的功率;然而重力是线性增长的,在山坡上付出两倍的能量意味着你能够达到两倍的速度(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话)——实际上,由于在爬坡的时候你的速度不会很快,所以不需要太考虑气不气动的问题(笑)。综上所述,理论上来讲,在上坡的时候使劲爬,而在下坡的时候放轻松些是个比较机智的策略;而这个练习恰恰是在模拟刚刚所描述的情形。
这个练习的核心部分就是在刚刚超过FTP的强度上骑行两分钟,然后下降到比FTP稍低的强度再骑行两分钟,往复如此直到一组结束;如果你的练习进行得正确的话,在每次结束95%FTP输出的阶段时你应当感觉到放松。
为了让这个练习的难度更高一些,你可以增加每组的长度(比如让练习变成每组20分钟,做两组),或者增加组数(比如每组仍是12分钟但做3组)。有些十分强壮的计时车手也许可以完成3组20分钟的练习。
▲个人计时赛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自己和自己比赛
第三项、渐进计时训练:
1. 热身——以zone II骑行20分钟;
2. 练习三组,每组12分钟——从94%阈值功率开始,以2%为增幅,每2分钟增加一次强度。6分钟后你将恰好在你的FTP水平上骑行,而在最后的两分钟里你将做104%FTP的功。你在训练中的平均功率应在99%到100%FTP之间。
3. 组间休息时,以zone I强度骑行10分钟;
4. 冷却——zone I,骑行15到20分钟。
为什么要这样练?
这个训练我也常常作为提高FTP的手段,因此也十分适合用作提高计时能力。
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千万在开始的时候用力过猛;你应当稳稳地在整个练习区间中逐渐增加强度。这个练习也是对真实的计时赛很好的模拟。有个关于TT的老说法——“别去自找苦吃,疼痛自己会来找你的”——这个练习恰恰能够教会你如何不在出发的时候用力过猛,而是在最后强力收尾。
在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分配自己的体能(这在计时赛中相当关键)的同时,这个练习还能够帮助提高你的阈值功率,而这意味着你能够输出更多,骑得更快。我建议第一次作此练习时,在骑行台上完成,这将有助于你掌握自己的输出,但是当你变得更加强壮也对练习更加熟悉的时候,还是到外面的道路上训练吧,毕竟归根结底,比赛可不是大家在一起撸台子。
在这个练习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一定要算准自己的输出强度——如果强度太高,你很可能撑不到结束,而太低又起不到效果。记住一定要时常测测自己的阈值,这才能保证你的输出区间是准确的。
注:
如同文章中所说的,这三项训练更加适合基础较好的车友,而每次训练前后都需要热身和冷身。对于之前没接触过心率训练和功率训练朋友,如果您看不懂FTP(阈值功率)、LTHR和RPE也不要紧,美骑网将持续为您带来入门和进阶的体能训练文章,陪伴您一起进步成长。
作者:James Spragg
译者:Der Jager
责任编辑:Feynman
本文来源上一篇:这些都做不到 还怎么好好夜骑
下一篇:返回列表
计时赛是对自己体能的终极测试——面对时间你无处可藏,没有团队战术,没有大集团冲刺,没有任何借口。这就是为什么计时赛被称为“真理之赛”。 有借口的,比如前面出发的车手无风无雨,后面的车手各种风雨交加。。。这个很影响成绩的呀。
+1
22确实,但是原文如此。
+1
22那应该是相同的天时地利,那拼的就是自己的硬实力了。
+1
22心率也行
+1
22在3区,90%左右的ftp
+1
22话说有一辆计时赛车,还需要攒钱
+1
22计时赛,一场与时间的对抗
+1
22学习了
+1
22确实要练一练,谁借我一辆车让我练练
+1
22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