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观点:山地车技术的变化速度正在放缓
山地车技术发展的下一个境界是什么?这是我(笔者,以下均以“我”代指)最近常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似乎山地车的疯狂发展速度已经趋缓,或许有一部分因为疫情的影响,比如供应链的短缺导致了无数新品发布的推迟,但无论如何,近一段时间新发布的自行车更多地属于“增强”,而不是大幅的创新与改变。
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反对渐进式的更新。比如Santa Cruz的新车似乎和产品线上的很多车型看起来很像,这种情形让人不那么兴奋,但如果旧的版型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为什么要大幅更新?山地车已经进化到一个阶段,已经很难出现像引入碟刹、避震系统等一样令人眼前一亮。我怀疑我们正在接近一个进化和发展的平台期,在这个时候,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到细化而不是重新创造。
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有很多新产品即将问世,只是我不认为它们会像过去的一些革命性的进步那样改变骑行体验。
新的传动系统技术令人兴奋,但它对自行车整体骑行体验的影响不如引入碟刹和避震系统。
一、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几何学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今天的自行车因此而变得更好。以前那些角度陡峭且短的26寸车型,在新一代角度舒缓且长的车型面前,显得就像孩子们的玩具,而更新后的几何结构带来的性能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下坡的时候。
当然,几何的变化也有极限,角度不能无止尽的舒缓、变长。有人尝试制作过头管角度62°的车子,虽然令人好奇,但这种几何不太可能成为流行趋势。最新发布的车型比前一段的车型角度更加趋于评舒缓、变长,但变化的幅度在逐渐缩小,可能只有半度,我提到这个现象说明几何的发展已经接近极限了,毕竟,爬坡仍然是山地车骑行重要的组成部分,试图用一个轴距很长的车骑通过一些狭窄、技术含量很高的爬坡路段,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
车轮尺寸的争论也基本平息了,大多数公司都选择了29英寸或混合轮径配置,即前轮29英寸,后轮27.5英寸。虽然有一些人还在坚持使用前后27.5英寸,但我认为混合轮径在较长距离的骑行环境下是很有意义的。对于混合轮径的设定,我一开始是持怀疑态度的,认为它是一种妥协产物,但许多人认为这种设定是结合了两者的优势,最终在我亲身体验过很多次混合轮径车型之后,我开始欣赏这种设定在Enduro和DH下的表现,特别是在陡峭的地形下。
混合轮径随处可见,我不认为这种潮流会很快消失,至少在长距离车型上不会。
二、更多的调整和改进,而不是大幅更新
不过,我们看到内置系统的出现或许会有更多可能:Specialized的Stumpjumper EVO就是典型例子,最近推出的Trek Fuel EX似乎也借鉴了这一做法。再有,头管角度可变化,或者让五通离地间隙可以发生变化的可变几何或许也是一种措施,可以让车手微调他们的车子,来适应不同的骑行风格。这种进化或许是未来的一种方向。
没有人要求新款车的几何一定要发生变化,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厂家可以找出几何最优解并将它固化是最好的,这样可以激励厂家去发展新的功能,来帮助它们脱颖而出。非常期待某家厂家声明:“这台车的几何将由此固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所有车型将按此几何,并会在产品列表中增加铝合金版本。”
电助力车呢?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但它也恰好是很多新产品出现的领域。考虑到现代山地车如此受欢迎,并且及eMTB上的电池/电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助力未来可期。不管你喜欢与否,电助力车已经成为市场的一部分,且会变的越来越常见,尤其是相对轻便的中低功率车型。
当然,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从业者们仍然在埋头苦干,我非常期待任何创新和改善,不管它是大是小。即使在不久的将来山地车设计没有任何巨大的变化,我仍然对改进抱有足够的期望。
或许你从来也用不到它们,但可以调整几何的车架还是能吸引更多的人。
我相信很多公司都开发属于它们自己的内置储存方案。
三、买方市场可能即将到来
较慢的发展速度意味着人们对换车的动力有所下降,羡慕新品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最新、最好的产品和你的车子差不多,就很容易刻制购买的欲望,一些边边角角的升级对许多车手来说还不足以掏腰包。
另外,随着这项运动的火热,一些跟风者的涌入导致了二手车的大量出现,伴随着供应链问题的逐渐缓解,买方市场可能即将到来。尽管金融世界充满了悲观,但现在可能是购买一台短时间内不会过时的车子的好时机。
责任编辑:一栋五楼大草莓
上一篇:今天休闲骑!如何避免被拉爆
要不要也赖UCI?
+1
22碟刹 电变是最伟大发明
+1
22技术性的硬件更新是要缓缓了,比如套件,12速难道不够用? 软更新比如几何的进化,去普及电变,降低电子避震系统的成本(以便未来普及化)等等是新乐趣。几何上,不少一线已经做了,比如崔克23款的入门级马林系xc硬尾将头管角度降到林道车的程度(66 °)同时加长前伸量,配合升降座杆——这就很好玩了。美国的马林(也是山地车鼻祖品牌之一)已将全线xc车变为林道几何。xc硬尾具有更强的越野性能。
+1
22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