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二三十年前的“上古自行车文章”究竟写了些什么?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在信息的获取上有了很多自主性,一些细分化、小众的媒体便纷纷开始出现,自行车媒体便是其一。厂商通过自行车媒体发布广告,推广产品,而车友们则能通过自行车媒体学习交流,及时关注重大赛况以及新鲜有趣的新闻,不得不说,国内自行车运动的快速普及化和专业化,少不了自行车媒体的功劳。
▲1990年04期封面
那么,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在那个传统大众媒体依然一家独大,自行车运动尚未普及的年代,是否真的会有小众的自行车媒体出现呢?在一次知网查资料的过程中,偶尔发现的一本杂志吸引了笔者的目光,这本于1989年创刊的《中国自行车》如果算年纪,能够称得上是如今各大自行车媒体的“祖师爷”了, 目前该杂志仍在发行,或许很多车友们都看过或是了解,在知网上能够查询到此刊出版至今的全部内容,二三十年前的“上古文章”究竟写了些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可别以为现在的电助力车是新潮流,为了“偷懒”,几十年前甚至把发动机装上了自行车。这篇文章介绍的是一款由韩国研发的自行车助力发动机——MX3,装有该机的自行车最大时速可达40KM,油耗80KM/升,实为居家、代步、运输、“闲鱼骑”之良器。(1991年02期)
这篇文章介绍的是BMX自行车的避震弹簧是如何设计而来。等等??BMX装避震弹簧??前辈设计师们的脑洞可有够清奇的,为了舒适性,万物皆可“弹簧”也。文章中通过材料力学详细的分析了弹簧的受力过程,并将弹簧本体的各个结构逐一画图标注,是一篇非常实在文章。(1991年02期)
在1991年,禧玛诺公司迎来70周年诞辰 ,这篇文章回顾了禧玛诺公司从创立至今,一路发展的历程,并介绍了公司当前的营业生产状况。在二十多年前,禧玛诺公司就已经达到了生产的高度自动化,产品开发也由复杂的计算机系统辅助进行,不过在顶级产品Dura-Ace的最终检查步骤,依然由人工进行。(1991年06期)
刚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大家是不是和笔者一样,对“斯佩利阿策特”“斯赖姆”这两个拗口的英文名而感到一头雾水呢?直到看到文中的“M4”“SRAM”字样时,笔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闪电和速联曾经的译名,如此晦涩难懂的译名,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没被沿用至今天了。(1991年11月)
德国人是不是对长途旅行车有点误解,你管这叫旅行车?可以看出,这款车已经有了现代软尾山地车的雏形,很多国内厂商也曾推出过很多该样式的软尾车款并一度畅销,这种车款也成为了许多90后脑海中关于山地车的回忆。(1991年11月)
很多人认为,自行车传动系统发展至今,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目前出现的皮带传动,依然未能迈出实质性的一步。然而,在1995年,德国克莱梅尔博士便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名为“GLAD”的皮带传动系统,并展出了其样车。这款皮带传动系统坚固耐用、工作效率高,还能支持变速,对之后的皮带传动系统研发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1995年05期)
到底怎样的车架设计架构,才能让女士车骑行者更加地舒适安全呢?常州自行车厂的张俊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对比计算,最终得出结论,有腰接头直管的女士车架在设计上最为合理,有腰接头管的女士车架其次,文章论证上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值得女士车厂商作为设计参考。
除了各类产品介绍外,《中国自行车》杂志里也有众多优秀的行业分析文章,这些文章对读者了解市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这些内容,我们能够简略了解到几十年前的自行车行业状况。
在《自行车销售的行情调查》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全国主要自行车市场进行调查,访问用户及销售员388人次,并发出销售需求征询表750份。结论表明,自行车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倾斜,销售车款出现了品种、价格、服务的大变革,消费者更喜欢什么车型?未来自行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你都能找到答案。(1989年06期)
面对激烈的自行车竞争市场,没点本事怎么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了讽刺批评的口吻,妙句连珠地将多元化的竞争手段一一列举,暗讽了自行车市场由于专利保护意识薄弱,各种仿制产品层出不穷,不正当的销售手段也造成自行车市场价格体系的混乱,归根结底,是国内自行车市场产大于销,并加上合资企业和组装企业争夺国内市场而引起的。(1995年10期)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是一个庞大的自行车大国,然而,在卡拉先生眼里,中国能称得上是一个自行车“大国”,但还不能称得上自行车“王国”。这位外国友人在《致北京的一封公开信中》,热切的期望我们能够加大自行车创新研发,推广骑行文化,培养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车运动,文中对政府关于建设自行车道路的建议,现在看来依旧值得大家深思。(1994年09期)
国内自行车品牌五花八门的名称,究竟是如何而来的呢?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给了我们答案,国内品牌名称大致可分为5大类,即动物名称、植物名称、地域名称、寓意类和英文类,这些风格独特的品牌名称带有浓浓的时代特色。然而在如今,前几种几乎“把动植物园逛了个遍”的名称已不再多见,国内厂商似乎对最后一种的“洋名称”越来越情有独钟。(1998年07期)
尽管该本杂志拥有大量产品介绍、行业分析的文章,但关于赛事的文章则寥寥无几,笔者翻查了几年的刊物,也仅仅找到了这一篇,在自行车运动还在萌芽期的二三十年前,这样的赛事的确有着巨大的推广作用。这次94年南京——上海山地越野赛由中国自行车协会主办,共有7家企业的42位车手参与,其中每支企业代表队由2名女队员,4名男队员组成,赛程共352KM,车手们从南京出发,途径常州、无锡、昆山等地,从文章配图的两张模糊照片能够一览当年山地车手们的身姿。
笔者简评:《中国自行车》杂志当年发布了众多优秀文章,在本文中只是摘取几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知网上浏览。在当年自行车运动还未完全起步,自行车信息极度匮乏的年代,如何让中国自行车产业与国际接轨,让自行车运动深入人心,成为我国自行车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本国家级期刊及时担起了这个重任,在杂志内容上,花费大片篇幅介绍自行车制作工艺,并配有相关流程和设计图纸,这些都能很好地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研发新品,与此同时,一系列的海外考察及市场调查文章,让企业增长了见识,并能时刻掌握市场现状,大量丰富的产品介绍文章也丰富了读者们的眼界,为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打好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尽管已经过去了数十年,但这些经验依然值得如今的自行车媒体们所借鉴。
责任编辑:小钰
不是島野庄三郎?
+1
22刚查了一下,91年的社长叫島野敬三
+1
22南朝鲜、西德,这个很有年代感
+1
22这个钟玲玲,现在也是哪个大神了吧~~
+1
22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