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CUBE的车友有福音了,可供单卖的车架我们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组装一台纯DIY的山地车。本次进入BIKETO评测室的这款Reaction HPA 26是CUBE全球首款零售山地车架,已经按照自身的定位组装好相应的零部件供作参考,有何优劣就让小编为大家一一剖析。
CUBE全球首款零售山地车架Reaction HPA 26
官方发布的车架几何尺寸
Reaction HPA 26整车效果图
参数资料:
材质:7005铝合金(三抽液压成型)
尺寸:16”、18”、20”、22”(本次评测为16”)
车架实称重量:1680克(连座管夹)
官方售价:RMB 3480元
从头开始说起,CUBE Reaction HPA 26用的是常规上1 1/8英寸和下1 1/2英寸锥形头管,而头管高度却只有95mm!拿常规29er的车架来说,为了适应大轮径带来车首角度过高的问题,所以缩短了头管长度,通常会有100mm长。而这款26英寸轮径的车架(车架尺寸16”)的头管却做得更短,拥有95mm的头管所DIY出来的整车车首角度自然会比较低,整车看起来对于爬坡会更具攻击性。
CUBE Reaction HPA 26也顺应着潮流应用内走线方式,变速线管从车架头管两端接入,内走线隧道内已经敷设好变速线导管,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稍加裁剪即可。这款车架的内走线系统并没有将后刹车油管也安排进去,这或许是为了方便安装和维护吧,后刹车油管沿着车架下管走至后三角。
车架上管管型的截面有点类似于椭圆形,靠近头管处有一个液压成型的凸起补强,被粗壮的下管接入“包含”着上管与头管焊接在一起,这样做估计是为了95mm的头管而节省空间。车架的座管口径果断选用27.2mm,原因是口径较小的座管能带来一定量的微小形变,加上车架立管有73°的平地倾角,这种合理的形变能增加骑乘者在坐垫上的舒适性,存在一定量的缓冲效果。
车架上管末端管型变得越来越“扁”,为了得到更好的受力,便在与立管连接处加了一块补强片固定。整体后三角部分结构传统,但管型的选用就略显先进,后下叉靠近五通前的管型侧向截面十分巨大,扁平而又宽厚,与五通紧紧焊接在一起。拥有aero设计技术的后上叉则相反,侧面看是扁而纤细的,但纵向看确实非常宽大,这或许跟车架后三角受力方向有关。这种设计允许车架有一点缓冲空间来提高车架后三角的弹性,就算车手在颠簸路段的骑行也能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坐姿,因为aero设计技术的后上叉在震动传递到座管前就已经过滤了一部分,这对于骑乘的舒适性有很大的提高。
压入式BB92中轴设计,92mm的五通宽度和宽大的下管焊接,使得它在实际的踩踏中刚性十足。下管内走线的出口处附上线管塑料防尘套,保护走线不受外界泥沙的影响。
后刹车的固定位置也设置在后三角下叉上,在实际的测试中后刹车灵敏度很高,减速反馈很直接。
实测感受:
XC竞赛山地车十分注重爬坡性能,主要从车架的踩踏刚性、几何角度和轻量化程度来考量。值得注意的是这款Reaction HPA 26是用7005铝材打造,并配合三抽液压成型技术,车架的强度没得说。BB92的中轴规格配合下管和后下叉宽大管材的焊接,在爬坡立骑的大力抽车中未见有过分的形变,刚性十足的踩踏感觉使人越战越勇。95mm的头管长度在26寸的车架中比较罕见,这便造就了一个很低的车首角度,极大地利于爬坡需要的角度,若配合更大角度的把立,小编相信这肯定是一个不错的爬坡机器。就舒适性而言aero设计技术的后上叉提供有利支持,它确实有别于一般硬架,不软也不硬,有很好的支撑性的同时,还能保证一定程度的震动吸收能力,从小编屁股上的感受得知车架的舒适性不错。
优点:因为车架头管长度的设计,车首高度控制的不错,配上100mm行程前叉,整车爬坡角度舒适。哑光黑配色略显低调却富有“侵略性”,黑白线条的搭配显得车架管型十分粗壮。
在踩踏刚性方面性能良好,粗大的BB92五通与宽大的下管、后下叉焊接后形成极有力的五通刚性支持。aero设计技术的后上叉提供一定程度的吸震性能,给骑乘者提高舒适性。车架后刹车部分没有使用直装式A柱大概是因为维护问题吧,普通的B柱安装方式更不容易滑丝,但如果配上直装式安装座刹车手感和力量反馈会更上一层楼。
不足之处:1680克单车架重量(不连中轴、碗组),在26”铝合金车架中略显过重,车架管材的焊接处并没有进行外观的加工美化。
总结:就CUBE这个国际大品牌来说,车架的质量是毋庸置疑的,就性能方面已经相当的成熟。就外观焊接令小编有些纠结,这或许是求真务实的德国风格吧,内在的实力才是一切的根本。单卖车架零售价格不算贵,会令许多喜欢DIY的车迷欣喜,车架的几何角度也比较适合国人的身材,总的来说是一款值得上手的一款车架。
责任编辑:D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