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英国超跑豪门之作 Factor ONE 公路车 评测
▲Factor ONE更大胆的前身——Viz-Vires
Factor Bikes起源于英国著名超跑品牌阿斯顿·马丁及其一级方程式科技仪器供货商Bf1 systems。阿斯顿·马丁是英国贵族及007电影的专用跑车,而Bf1 systems专门为跑车如阿斯顿·马丁、法拉利、兰博基尼等提供金属及碳纤维材料、流体力学等技术服务。在2007年,阿斯顿·马丁邀请Bf1 systems合作研发新一代自行车,并成立了Factor Bikes,后来,售价25000英镑的One-77自行车在英国诺福克郡的研发中心内诞生,凭借着Bf1 systems研发的超精确功率计加上外形独特以及低风阻的“Twin Vane Split-Downtube”双叶式分离式下管和“Dual Bayonet”分离式舵管前叉,Factor Bikes一举攻下设计大奖,限量25台的One-77自行车亦被阿斯顿·马丁车主们抢购一空。
其后,2014年Bf1 systems和Factor Bikes发起人John Bailey,邀请04年环法冲刺王Baden Cooke和获得十个大环赛分站冠军、三大环赛的领骑衫全数拥有过的David Millar加入开发团队,以One-77的技术为基础,开发出今日的ONE、ONE-S。
Factor ONE的来头的确不简单,受UCI在国际赛事对车架的诸多限制,管型也被迫经过多次反复修改,许多前辈们更夸张的设计也不复存在,能力的“封印”实属可惜。
为获得UCI认证,在各大世巡赛赛事中使用,Factor极具辨识度的“Twin Vane Split-Downtube”双叶分离下管,在历经多次反复修改最终得以保留。
在风洞里,宽扁的下管确可有效减低风阻,但在实际路面的骑行,风会绕过下管直推往骑乘者的小腿,从而减慢了整体的行进速度。若在侧风明显的环境下,宽扁的下管甚至还会带来更大侧向阻力,影响操控。而Factor的双叶分离下管, 则容许气流从前轮及下管中的空隙穿过,降低腿部与下管产生的风阻。
▲嗯,这样看起来,空气动力学就是一门“玄学”。
▲立管底部也同样具备双叶式分离开槽
One的涂装走着明显的“闷骚”风格,只有全黑底色搭配深灰字样、红色Logo的“特勤黑”(Secret Agent Black),与本次评测灰底绿字的“绿松石绿”(Turquoise),两种涂装可供选择。这神秘而少见的“绿松石绿”,结合了蓝与绿的活跃元素,赋予了信仰和真理的色彩,灵感来源于水和天空的它也被时尚界认为是“治愈系”的颜色,为整车视觉的生命力充满了能量。
车架头管与前叉是区分ONE与ONE-S的地方,ONE使用的是OTIS舵管结构整合前叉,而ONE-S则为常规头管结构的刺刀前叉。两者外型差异巨大,却同享相同的几何(前叉偏移量与头管角度相同),有着各自的优势;前者外观凌厉,全隐藏后刹车线,提供更高的整合程度;而后者虽然前端整合程度有所下降,但装车维护时将更为便捷,刹车线走线的顺畅度差距可并不止一点。
舵管式结构会对车头转向角度有所限制,虽说我们在日常的骑行并不需要这么大的转向,但车架头管处的刮蹭划伤也是在所难免的。
关于Factor ONE-S,敬请点击:《英国 FACTOR ONE-S 全碳纤维空气动力学公路车》
▲OTIS RGi碳纤维前叉的四边形管型颇有十九世纪军刀的味道,外拓再轻微收窄满足了前轮开裆的需求,也兼顾前端支撑性与空气动力学;但前叉的装载着23C Vittoria Corsa CX时,空隙极为有限,容胎宽限制着最大只可装入25C宽度的公路胎,在轮、胎均往宽处走的今日,确实都有点“小气”。
刚接收到这辆Factor ONE的时候,让笔者感到惊喜莫过于是车上配装的这对eeBrake直装式夹器。虽然它的零售价高达好几千,但全铝制的它拥有极低的自重、优秀的手感与制动力,向世人示意着轻量与性能并不矛盾,外观鹤立独行流露着浓厚的工业气息,是近年各路“壕车”组装时的新宠。
▲弯把正中央有码表架安装孔,让“强迫症”车友不用纠结码表居中,可惜的是,受长度限制,仅能安装Garmin EDGE 5系列的码表。
本次评测用车也配装了把立长度为120mm,弯把中对中宽度420mm规格的Factor OTIS RGi碳纤维一体弯把,实测REACH约80mm、DROP约140mm,下把位有一定角度的往外延伸(即“外撇”,下把处中对中宽度约为430mm。
Factor OTIS RGi碳纤维一体弯把的内走线设计,后刹车线与电线将从一体把通过舵管内走进车架,提供极简洁的视觉享受,同时平把位处厚度适中,没有过度地追求空气动力学效能,而忽略骑乘者的握持感。
与极为激进的下管设计不同,上管回到了我们熟悉的形态,中央处带有谜一般用途的凹槽,前端有Factor图样,尾部则是内嵌式的整合座管夹。
立管处并没有采用近年时兴,兼备良好空气动力学水平与刚性的Kamm-Tail管型,而是迎风面钝角三角形后弧平的剑刃状管型,虽然不知风洞的表现如何,但的确避开了现时自行车管型同质化严重的尴尬。
在大、粗、长的BB386EVO加持下,ONE的五通区域具备了轻量与极端刚性优势,同时它也兼容市面除BB30、PF30轴心规格以外的所有牙盘(使用转换中轴)。
整个后三角均使用了与前叉相近,锐利的四边管型。无叉桥设计的后上叉由立管的两侧往下延伸,管径从高至低逐渐变粗,都是明显降低垂直回归性获取舒适性的设计。
后下叉设计的重心依然放在驱动之上,仅403mm的后下叉长度已达到变速套件的可接受极限,管型没有过于夸张的粗壮,但也跟纤细谈不上关系,显然Factor对ONE的提速表现有极高的期望。
看到这坐垫,相信经常关注Biketo美骑网的车友也不难发现,这辆Factor ONE的车主正是《破风》彭于晏的原型兼教练,香港车手——仇多明。
坐垫底下,是Shimano Dura-Ace Di2电子变速控制器的栖息之地,Factor把世巡赛车队的“野路子”实现到市售车辆,有点意思。
这次评测用车搭配了全奥地利手工制造的“黑科技”——XeNTis SQUAD 4.2 Sliver Line碳纤维管胎轮组,说起XeNTis,资深车友想到的必定是他们品牌旗下那对驰骋欧洲铁三赛场多年,外观辨识度超高的MARK2 TT五辐式铁三轮组(前后轮均为“五刀”状,十分抢眼),而SQUAD Sliver Line则是加入仅重59克全碳前花鼓、加宽轮圈宽度改进空气动力学、提升刚性的XeNTis全新公路/铁三轮组系列。
圈刹的公路碳纤维轮组,整体制动力、耐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轮圈的刹车边处理,“正常的”碳纤维轮组因表面光滑、耐热性低、耐磨性弱等先天条件,需要使用碳纤维专用刹车块,而且雨天、潮湿环境下的制动力也会有所下降。
让XeNTis被誉为“黑科技”的,并不止单体构造设计与ONE-SHOT-HOLLOW中空碳纤维技术,还有XBP碳纤维刹车边处理专利技术。XBP碳纤维刹车边处理技术让刹车边拥有更高的耐热性、耐磨性以及强度,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可使用市面任何铝合金、碳纤维轮圈的刹车块!更是业内首个对外宣称无刹车块限制的品牌。
▲轮圈动平衡磁性配重
拥有汽车的车友都知道,每只轮毂的内外壁边缘上,都会有一块或多块大小不等的小铅块,而这些小铅块对于在高速行驶的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行驶舒适性、降低油耗、保持直行稳定性、还能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回到轮组之上,轮圈动平衡的最重点位于气嘴处,XeNTis也在气嘴帽对向处的内部适量加入了磁性配重块,让轮圈获得更优秀运转顺畅度的动平衡,还具备码表速度传感器磁铁的作用,一举多得。
得益于Vittoria Corsa CX管胎的存在,路面上的小震动吸收得挺干净的,而且大震动也能得到合理的缓冲,虽然路感表现稍稍逊色于同品牌棉布套管结构的CORSA SC,但耐用性与弯道抓地力方面则更胜一筹。
速度起来以后,纯平路巡航,Factor One的下管有着“奇妙”的风在小腿内侧间流动,车架的响应十分直接,双叶分离式结构并未出现笔者预想中的踩踏干扰,不低头拿水壶,甚至会完全忘记了它的存在。
摇车急攻陡坡,整备质量只有7.17KG(配装Shimano PD-5700公路锁踏状态)的ONE,节奏轻快,极端空气动力学的管型设计,居然(是居然)没有丝毫气动车爬坡一贯拖脚的调性,也许是Ceramic Speed陶瓷轴承中轴所带来的心理暗示,也许是中框段超轻XeNTis SQUAD 4.2的功劳,踩踏脚感的反馈与仇多明教练所说的一致,更像是一辆提速性能极优秀的爬坡车。
美中不足的是,前端刚性也被全内隐藏走线的OTis RGi碳纤维一体把组削弱,大幅度摇车时能感受到车把受侧向作用力的形变;同时,整车的制动力度、刹车手感也深受OTis RGi碳纤维一体把组的全隐藏内走线影响,线管走线弯折位多且大,需要装车技师有一定的耐心,反复调整至合理才能获得较好的手感与制动力。若对制动感方面有极高要求,没有配备OTis一体舵管、碳纤维一体把组的ONE-S似乎是个更好的选择。
关于Factor ONE-S,敬请点击:《英国 FACTOR ONE-S 全碳纤维空气动力学公路车》
美骑点评
优点:提速反应快,巡航稳定性高,气动车领域超轻级别重量;别具一格的分离式管型设计,辨识度极高,没有任何踩踏干扰;车头整合程度高,外观简洁且具备气动增益;小众却高受众,不易“撞车”(遇到相同款)。
不足:车架容胎宽小,只能使用电子变速,车架几何过于激进(对身高不高的车友兼容性差),转弯半径较大,内走线一体车把、五通底置夹器使刹车手感、制动力变差。
环法前夕,多个主流品牌解禁释放出新款公路车型、计时车型,今年车友们的反应倒是比较一致“这车跟那什么牌子的什么车很像嘛”……也不难发现,近年的新款车型不外乎是做细、低开后上叉,全车尽用Kamm-Tail管,做短立管(座杆外露长度更多),用细座杆(或者D型座杆),又用回了一体碳把,全内走线……车架设计的同质化问题在近年越发严重,谁也不喜欢自己花大钱买下的新款自行车,还受到旁人的嘲讽。
现在在还能看到像Factor ONE、ONE-S这样的“奇葩”,也实属不易,它们两兄弟就像是自行车领域从石缝里冲出的一股清泉,以创新性的设计、优秀的性能、别具一格的外观,“荼毒”着不愿“撞车”(遇到相同款式)的车友。
图像拍摄:Kent(静态)、张大法师(动态)
责任编辑:Kent
上一篇:细腻质感 舒适体验 KPLUS SUREVO头盔 评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双叶分离下管,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就是蜂窝全镂空下管了
+1
35可能还有蕾丝边
+1
22黑丝网格吗?
+1
22广州并没有哪个代理。有钱烧去香港环球吧。那个价格可以买评价超F10的wilier cento air了
+1
22什么时侯超F10了? Wilier 环法环意成绩好吗? 已经是没落的节奏了
+1
23绿松石绿?比安奇正在赶来……
+1
26+1
22不喜欢这个双下巴
+1
22山东瑞爆出品,还在Viz-Vires年代瑞爆就在上海展摆过这车了,当时工作人员表示车架其实是他们设计的,不知真假
+1
22跟超跑合作出一款限量版是自行车厂之荣耀,Factor 可是阿斯顿·马丁及BF1自家开发的产品,身价会一样吗?
+1
22再往下就会出全车分裂,整车对半开,真正的花一辆车的钱骑两辆车
+1
22作为世界第一空气动力车架设计师的我告诉你们,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车架尽量镂空,然后编一堆空气穿梭理论,这样完美的车架就诞生了
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