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工薪阶层笑开怀 Shimano R8050 ULTEGRA Di2
【江湖流传一句话:“XX玩套件”,很多人一看车,呦,别的不认识,就认识个套件,有条件要喷,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喷,不然怎么能显示自己知识丰富高瞻远瞩?脱口而出这句废话:穷玩架,富玩轮,XX玩套件。一般说这个话的非蠢既坏,不是“穷怕了”就是“跟风苟”。玩套件的一没花你家钱,二没吃你家米,三还是上车最能体验到等级差距的部件,呼吁社会各界拒绝歧视,关爱套件玩家。】
作为一个万年老机械党,上半年偶然一次机会得以体验了一把Shimano Dura-Ace R9150电子变速,短短几十公里的路程中,电子变速的安静、轻柔、精准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时髦点叫“种草了”。但R9150作为Shimano旗舰产品,价格自然不是我们这些尚在温饱线挣扎的人能消费的起的,于是我将目标转向次顶级的Ultegra系列,也就是本文的主角:R8050(电子部分)。
便宜了一大截的R8050是什么样的,和老大哥R9150相比有什么不足、和大哥机械版R9100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和竞争对手SRAM的eTap相比又有什么差别?这些是本文尝试讨论的问题。
首先是手变部分,最新一代Di2的手变结构,相比上一代6870和9070整体瘦身:手变头部收窄,腰身收窄,能够容纳更大的手掌抓握,但对于抓惯了机械手变的用户,会显得略微有些“细”。
R8050手变在造型上和R9150保持相当高的一致性,不论是手变套的握感、防滑纹路、刹车手柄的人体工程学造型、上下档按钮的造型与手感都几乎一致。
最大的区别在于刹车手柄的材质,R9150与R9100一致,采用碳纤维刹车手柄,暗黑光泽配上Dura-Ace的logo,有些网友喜闻乐见的称之为“黑丝”。R8050的刹车手柄采用金属材质,稍显灰色的涂装配上Ultegra的Logo,明显区别于91系列。
“指甲盖” 颜色更深,R8050手变不需要传统机械手变的刹车手柄横向旋转,因此刹车固定在手变头部,但这会带来焦虑:特定角度的摔车对刹车手柄造成的损害可能难以预计。
刹车手柄长度相较6870一代更短一些,但和变速按钮的设计更为整合,一体感更强。误操作几乎不会发生,一来是有两颗按键有落差,表面的纹路也不同,二来是变速有肌肉记忆,你就算想误操作,你的大脑和肌肉都不会让你误操作。
和eTap相比,R8050手变展现出Shimano以往既有的精致感,换言之就是设计更为繁复,eTap则完美体现了以SRAM为代表的美式简约设计,各有各的特点。
前拨部分,R8050和R9150在外观设计上与上一代相比有着长足进步,可以说是从满足功能性到兼具审美的转变。上部的电机尺寸更小,横截面也更小,整体造型更加精巧方正,安装在车上不会有着明显的“突兀感”。R8050和R9150相比,在前拨的变化更小,主要区别在于电机上方的银色装饰条,此外外壳的光泽使R8050前拨显的有些“塑料感”。
与机械的R9100前拨相比,由于省去了半档操作,前拨挡板上取消了塑料防擦条。
和eTap相比,R8050前拨没有微调按钮,因此在安装、微调前拨的时候还要操作手变,对于没有专业维修架的个人爱好者来说稍显麻烦。
后拨则体现了Shimano近年来“山地化”的趋势,这个趋势并不是指Shimano直接套用山地的后拨,而是在影子技术、可拆卸安装座、后置变速压线(机械后拨)、长导板等设计上与山地系列共享了技术。为应对未来越来越大的飞轮、更加“重口味”的玩法铺路。而隔壁SRAM家则更加“简单粗暴”,想用大飞轮?想玩重口味?“准山地后拨”1X系列欢迎你。这里稍稍跑题一点,SRAM的产品线设计确实方便了针对不同车型的精细化挑选,不论是传统公路、碟刹公路、单盘公路、重口味Gravel都能找到对应的产品。但SRAM没那么那么的考虑一般车友的“零件延用”情况,口袋不宽裕的车友如果要更换车型,往往会面临重新购置变速套件的经济压力,如果套件设计的适用范围广度足够,那很多车友会选择延用以往的零件,节约换车成本。
书归正文,R8050的后拨在某些角度与机械版本后拨十分相似,“清瘦”一词形容的十分恰当。这代表了Shimano在审美层面的统一,回首上一代,电变与机械相比,电机稍显臃肿,视觉上呈现出“一团”的感受,这也是在那时我始终对电变没有兴趣的原因之一。
R8050后拨与R9150后拨最大的不同也是材质,最为直观的就是后拨导板,R9150、R9100使用碳纤维导板,R8050仅采用铝合金导板,但不论导板材质如何,都能兼容11-34T飞轮,对于越来越重口的公路玩法来说,支持更大的飞轮齿数意味着同一个后拨能干更多事,节约的银两不只一星半点。R9150与R9100相同,采用好看的冰灰色渐变,R8050后拨则沿用了UT系列经典的灰色调。在产品配色上,“大哥”Dura-Ace系列一直很大胆,从9000一代的闪亮银色,到R9100一代的冰灰渐变,都十分不俗。但“小弟”们就稍显沉闷,UT灰、105黑,经典也好,保守也罢,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伏地魔。
与eTap后拨相比,没了外置电池,识别度没那么高
电子变速的其余部件,如控制器、电池、连接器,由于不影响装车以外的实际体验,所以就不赘述了。
在安装与调试方面,Di2和机械变速相比最大的一个优势是不用研究如何走线,机械变速要考虑弯把、车头、入线出线的长度与角度,要考虑线管材质,变速手感,甚至还要考虑未来拆装车时走线会不会相互干扰,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坊间也常有“大神”扫一眼车头,就能说:“你这走线谁走的?不专业啊!”但是在电子变速上,电信号不会因为你是风电、核电、水电还是火电而产生变化,走线只用考虑整洁程度即可,将多余的电线塞进车架,电线自带的防异响塑胶卡带,让你不用担心车架内部的噪音问题,一劳永逸。拆装车时,将电线接口拔出即可,车把仅剩下刹车线,十分方便。
Di2的安装前调试和机械一致,后拨调节张力螺丝至链条稍微紧绷,调节高低速限位螺丝对齐飞轮的最大最小盘片,前拨同理,遵循详细到令《新华字典》都汗颜的Shimano说明书就可以轻松完成。
Di2变速器安装后的微调甚至比机械变速还要省事,长按控制器按钮,指示灯变红闪烁,点按手变进行左右微调,20多个档位的微调空间,足以将变速器调整至合适位置。相比较机械变速的不时跑偏,电子变速在后期的变速精准性上有着极大地优势,适合“手残党”。eTap的微调同样也是通过微调按钮来进行的,在这个层面上两家都一样。
在骑行体验方面,R8050带给我的是清脆均一的变速手感和安静柔顺的变速感受,和R9150没有差别。由于手变变速按钮结构设计,点按的手感并不像是干巴巴的“点鼠标”——紧贴刹把的升档按钮类似鼠标可以直接点按,降档按钮则需要经过一短2-3毫米的防误触行程往车身方向点按,尽可能趋近于机械变速的手指行程。点按力度和eTap相近,键程相似,回馈稍弱于eTap。
前拨变速依旧是Di2经典的“滋滋”声,和机械变速的R9100相比,省去了半档,小盘换大盘干脆利落,大盘换小盘也不拖泥带水,“终于有SRAM的感觉了”。后拨电机换挡时不需要前拨那么大的力量,所以没有“滋滋”的声音,十分安静,但安静的缺点就是在使用齿数较小的飞轮时不太确定到底换了几个档位。
针对这个问题,Di2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通过安装WU101或是WU111进行蓝牙连接,变速状态能够在智能码表上显示,并且手变头顶部的两个按键可以在电脑端、移动端进一步进行功能设置,实现码表数据翻页等更多功能,使用者能够手不离把进行操作,专注且安全。当然,没有什么问题是花钱解决不了的,如果有,说明钱还不到位,更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额外配置一个Di2档位显示器,专门显示当前档位、电池电量等信息。当然,对于“佛系”变速的我来说,不争先,不恐后,时间到了自然变,什么同步换挡、什么机关枪都是浮云,不需要整这些“幺蛾子”。
【优点】做工精致,功能丰富,可玩性高,价格亲民,工薪开心
【不足】涂装低调,识别度低,重量一般,修补件贵,摔了心疼
下面是“夹带私活”环节,对于传统机械变速党、钱包不厚党来说,如果下定决心要体验电子变速,R8050算是目前十分具有性价比的选择,可以说是“年轻人的第一套电子变速”了。相比较于Campagnolo近乎“天价”有些不切实际,SRAM eTap一招鲜吃遍天缺乏中端产品,Shimano R8050能让你花更少的钱,做足够多的事。变速手感优于R9100,功能和R9150一样,售价“干9150一半”,还要啥自行车?
至于那些坚守机械变速的情怀党,实话实说我曾经也是其中一员,但现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值钱,相信也有不少人和我有着一样的感受,要做的事越来越多,空余时间越来越少,折腾也折腾不过来了。投入电子变速的怀抱,拥抱科技带来的便利,让骑车更加纯粹,也挺好的。
R8050电子变速正式上市已经一年多时间了,坊间也没有听闻什么负面消息,可见Shimano推出的产品质量上比较稳定。品牌可靠、质量稳定、等级不低,这几项硬实力一定程度上也使R8050价格依旧坚挺。据不完全记忆,R8050的价格近半年内都比较稳定,如果想入手,不用再观望了,价格近期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波动。
结语:电子变速可谓代表了变速套件的未来和发展方向,三巨头也都有推出自家的电子变速系统。Campagnolo旗下的EPS系列充满优雅“意”味,SRAM旗下的eTap无线电子变速未来感十足,Shimano旗下的Di2系列精致稳定,很难说哪家产品好或是不好。只能说,在预算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审美来选,准不会错。
图文来源:LMH
责任编辑:Kent
上一篇:轮圈性能最大化 Novatec R5 Disc 碳纤维轮组 评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105电变2015年底就唱着要出,至今一点动静都没有。不过想想也是,105电变一出UT电变就很尴尬,自己乱自己阵脚。
+1
22第一张图是他体验9150时候的吧,哈哈哈
+1
22那辆装的是9150应该不是作者的车,,
+1
22辱我們工薪階層,舉報了!
+1
29听说2019年工资要加两百块,内心膨胀了,美骑都敢逛了
+1
22哈哈啊哈哈,老哥有点意思
+1
22请教下,上碟刹套件的话,是不是电变的手变头会比机械的手变头小很多?
+1
22正好手头上有,粗略测量了下,R8000手变头最窄处厚度和宽度41x35mm,R8070碟刹手变头最窄处厚度和宽度36x33mm
+1
23碟刹手变大主要是因为油壶吧,换电变可能也小不了多少
+1
22总不能把房子卖了,变成现代徐(流)霞(浪)客(汉)
+1
22哎,老公又背着我买东西了………………
+1
22第一段说的真好,我等着后续换了碳架以后也试一下UT电变,不过到时候会不会Claris也出电变了,呃呃~~
从来就不玩电变,这东西其实还真没有传统拉线式前后拨实用,一旦没电了还得重新充电。
+1
22链条装反啦
+1
22电变只是驱动方式的改变,虽然可以程序控制跳过那些重叠的档位,但无论怎么跳,始终工作状态最理想的也就3个档位(3牙盘系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前后牙盘不共面造成的功率损耗和链条牙盘异常磨损等问题,为了快速变速我个人觉得CVT会是更理想的变速方式,只是在自行车上实现会比较困难,CVT的汽车拥有极低的油耗,说明变速的损耗比较小。用在单车上在加上功率计,姿态感应,自动变速估计也不是不可能。
+1
22"穷玩架,富玩轮,XX玩套件" 这句话在山地车上是有一定的正确性的,特别是偏下坡的车。
+1
22你对工薪阶层有什么误解吧
+1
23要我说玩车之前信了这话,但是现在表示车上任何一个配件都对功率影响很大。小到一个导轮和中轴。之前换功率计把我的XX1碳曲柄卖给朋友了,他用的GX。换了之后他表示发力直接太多了,太硬了。只是从升级这块来看,变速是最后选择升级的。
你懂什么是工薪阶层吗?
+1
23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