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越硬越好? Tour杂志2021年公路车架刚度数据汇总表
需要说明的有几件事:
1.Tour的数据可以参考,但是关于车辆的最终评分需要辩证看待
因为Tour自身就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评分标准,同时内部的评分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关公战秦琼的比较评分意义不大。
2.车架刚度能否感受到?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体感可能并不是非常准确,特别是需要做到控制变量的比较才有意义,比如其他受力端(曲柄、把组等)是否刚度足够。其次是,就【体感感受】这个维度来讲,几何所带来的区别通常远远大于一点刚度的差别,比如在摇车时,等效chainstay越短,就会感觉发力越直接,可能五通的刚度并没有非常高。
3.车架刚度越高越好吗?
如果你有心分析了上面表中的车架数据和推出的年份,你会发现很多品牌新一代的车架相比老一代车架刚度有所下降,其一是因为减重的需要,无论怎么变,越轻越气动都始终是车厂造车的目标。其二是因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品牌也渐渐发现了车架的刚度并不是越高越好,Cervelo在发布今年最新一代R5的时候就指出:头管和五通的刚度比例调整到一定程度才能提供最佳的摇车感受,并不是传统观念中五通侧向刚度越高越好。
4.坐杆位置的纵向舒适度
这个位置的舒适度和坐杆的露出长度有着非常非常大的关系,所以由于每个车友的坐高不同,坐杆露出长度不一样,所以即便是同一款车的相同尺码,可能对于这个车“颠”的感受程度是不同的。
小结:工业设计非常考验品牌和设计师的综合调度与设计能力,要在不同的需求端寻求一个平衡,闪电给出的最新答案是SL7,寻求一即是全,相较于SL6调低了刚度,增强了气动性,降低了重量,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更快”的竞赛需求。同样我们还可以看到新推出的R5、SCULTURA、ADDICT RC等都是这样的设计思路。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火锅相信在UCI现有规则之下,轻量化与气动化仍然是不变的方向,进一步优化骑乘的舒适性,刚度保持在相应的水准即可,毕竟这也是类似几何一样具有个性化的需求。
最好就是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要软。
就像“什么是好车”这个问题一样难回答,毕竟大家的评判标准不同,但有个大致的规律就是颜值和成绩才是第一产品力,又帅又能赢比赛的车,谁不爱呢?
责任编辑:Avalon
2018年的tarmac sl6, 2017年的tarmac sl6, 最顶康塔多的aurum 这三个车架数据最好, 只有aurum 碟刹
这两款数据怎么一模一样的,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制造同款车架,重量轻的归类为sworks,重量重的打specialized标
+1
23既搬出数据,有说光看数据没用。所以,你的答案就是最后一张图,阿联酋航空那套行头,实验见真知么?然而 colnago没有给数据
+1
24从最后的舒适性数据,最好是canyon endurace,然后是2021美利达scultura,各项数据超越同样标称混合碳布材料避震的2021比安奇,有人换了很多款车,结果说美利达是最好骑。是捷安特在大陆发展更好而已吧。
+1
22让我看看谁还没睡觉(手动滑稽)
+1
23我猜我没有
+1
23我的sl5太刚了。。。。
+1
22或许有刚性测试有无法表达的其他性能点,但是最重要的基础客观数据都不好看,你指望其他被忽略的参数综合起来能弥补甚至超越重要三参数的表现。 那为何不先选一个重要三参数比较强的车架呢? 客观数值是认知世界的比较重要的东西吧 就像有人告诉他某某车碰撞数据垃圾, 他非要说:那是他们不会碰,我碰的就很好。。。。。。
+1
22怎么这个表格tcr的头管刚性变低了,之前大佬整理的tcr基本就是三绿,也少了20款bmc slr01的数据(还是不错的) 事实证明当年表哥骑面条照样拉爆所有人 闪电sl7,阿索斯拉跨无疑 然而作为普通人,买车不看性能,看玄学就很可笑了 tour测试是唯一相对比较客观的测评。却有一群人说:刚性不重要,
+1
22车友:我不管我不管,刚性最大最好,要是降1,就能感受到软绵绵! 车友2:请问你时速多少,能踩出软绵绵? 车友:平地25
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