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端的山地车零部件的世界里,碳纤维的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然了解过的大神用过的碳纤维车圈的成品轮组都是万元级别,一般车友是无法承受的价格,虽说是好货,但价钱确实不便宜,碳纤维山地轮组貌似已经成为高富帅大神的专属装备。
然而XERO(鑫元鸿)的出现成为众车迷的救星,该品牌在台湾地区具有很不错的制造和设计实力,产品的精度也达到世界认可的标准。而最核心的重点是,它相对便宜。本次来到BIKETO评测室接受长期测试的XERO 云龙 ARION FEATHER 350碳纤维轮组会有怎样的表现,BIKETO小编为大家逐一剖析。
XERO(鑫元鸿)轮组台湾工厂:http://www.biketo.com/industry/business/22095.html
属于高端山地车轮组系列定位的XERO云龙ARION FEATHER 350碳纤维轮组市场售价仅为3999元人民币,在这个价位的山地车碳纤维成品轮组并不多见,而且还是大实力工厂出身。BIKETO小编对该轮组实测的重量是1592克(27.5轮组,不连快拆杆),轮圈全部由碳纤维打造,使用DT-SWISS同样材料的双抽变径辐条,全铝合金打造的花鼓壳体,前二后四培林搭配。
原厂轮组配件就有:修补辐条4根、前后快拆一对、高压内衬胎垫、无内胎系统改装内衬带、真空气嘴和说明书。(XERO全系列轮组均支持无内胎系统改装)
每一根修补辐条都有一个醒目的标签,标签上写有该辐条的长度。通过细心观察修补用辐条可以发现它的设计有些特别,辐条帽下端的六角形设计配合通过套筒辐条扳手使用,辐条张力可以在无损的状态下设定较高的数值。而在辐条帽上带有一个弧形自适应角度的垫片,理论上可以完美支持辐条在编织时的偏摆角度,辐条帽与轮圈之间的辐条孔受力也会更均匀一些。辐条帽上还有一个黑色的橡胶密封圈,按BIKETO小编的理解是防止外界的水或泥沙进入到车圈的夹层中,XERO对细节的考量十分周到!
碳纤轮圈上可以看到有一个橙色的标识,上面标有轮组的基本数据,其中有前轮、后轮、左侧或右侧辐条的长度,这是对应修补用的辐条进行替换。
原厂轮组的配件里会有一份说明书,上面写有驱动侧和非驱动侧的辐条长度和张力数据。在轮组后轮花鼓上,因为塔基设定的距离和碟刹安装座的因数,使两鼓耳之间并非与轮圈是居中的状态。在轮圈调整的时候,必须将轮圈的位置居中在花鼓轴心的中央,这样才能保证轮组安装在车架中不会过度左偏或右偏的情况(轮组蹭车架)。所以会看到非驱动侧辐条的斜度要比驱动侧辐条的斜度要大,理论上来说非驱动侧的辐条会比驱动侧的辐条要长一些。XERO考虑到了这一点,将作用在两侧的辐条用长度区分开来,辐条张力的平衡度会更好一些。
花鼓的结构采用了铝合金打造的壳体,前二培林和后四培林的结构,直拉式辐条的设计,结构跟其他世界大牌的花鼓相似。铝合金打造的塔基可以支持更换常规塔基或SRAM的XD塔基,只需要拆开两端的顶盖就可以实现。而两端顶盖可以置换135mm快拆式、142mm筒轴(后轮);100×9mm快拆式、100×15mm筒轴式(前轮)结构。
本次参与XERO轮组测试的是这款GIANT XTC SLR
BIKETO测试
这款XERO云龙ARION FEATHER 350碳纤维轮组属于XC竞赛级使用的级别,27.5轮径的山地轮组有1592克算是比较轻量的级别,但并不是最轻。小编认为XERO在轻量和强度上会优先考虑后者,可以看出XERO的轮组仍有所保留。
黑色涂装的轮组看起来比较低调,配色和字样设计并不张扬,花鼓铝合金壳体的黑色有哑光处理,使得整个轮组不会有亮瞎眼的感觉,跟目前市面上一大推的阳极电镀风格系列的轮组形成一个对比。
上坡摇车发力,一个字“爽”,只要小编踩下去,车子就会反馈一个向前的良好动力,排除其车架因素外,就轮组而言未见疲软。在爬坡摇车发力时,驱动刚性和侧向刚性都有一个不错的表现,给小编一个轻快的感觉。塔基是39齿的咬合设计,从数字上看并不突出,但咬合速度算是比较快的一类。在下坡过后突然踩踏加速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过分的踏空现象,咬合过程理想,而且感觉很结实。
28根辐条的架构来说,反馈出来的刚性要比小编预想的要高,这关乎轮组辐条搭配、花鼓样式和碳纤维轮圈等都有关系,整体出来的感觉超越了这个价位,小编认为这是一款具有性价比的轮组。
即使是做一个较凶残的下坡甩尾,在颠簸的环境中,轮组的表现仍很稳定,给车手一种很好的信心
总结
在目前的市场上,在4000元级别的山地轮组中,能够比XERO云龙ARION FEATHER 350轮组要轻量的估计并不少,但强度要比它高的估计不多。在市面上的这个价位,大部分只能购买铝合金轮圈的,然而在这个价位中能做到碳纤维轮圈,XERO可以说是先进的。而且轮组的各方面部件的设计考量都有上乘水准,作为整车升级用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责任编辑:D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