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专访天梯速降赛总运营Karen:质疑中前进
上周末,红牛天门山天梯速降赛吸引了全国上下速降爱好者的侧目。这场比赛惊险刺激,传播广泛,也受到了一定的争议。BIKETO美骑网(下文简称B)专访了赛事总运营Karen(下文简称K),来听听她对比赛的看法吧!
B: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速降?
K:开始接触山地车速降是2011年,因为冬天做滑雪的工作,所以夏天比较空闲,最开始接触山地车速降只是拿着相机设备跟着李雨,显一,潺潺他们上山,帮他们记录一些骑行中的资料,回来编小视频什么的,全义务性质。那一年里,看到了全国上上下下很多地方的很多人对这个运动的热爱和执着,其实那时候也并不完全能理解这个运动的内涵,只是觉得能有这么多人在中国坚持这个速降梦想,就一定有他的道理在。于是2012年开始接手MTB北京山地车速降联赛,也就是在那一年,有了自己的车,开始跟着别人骑车,开始真的了解了速降的魅力。
B:什么时候开始从事速降行业的工作?
K:我冬天的主要工作还是单板滑雪的赛事,红牛南山公开赛,已经13届了,是目前亚洲级别最高的WST旗下Slopestyle赛事。夏季嘛,很多人都知道我去年夏季在云顶山地车公园做运营,今年没有再继续做,因为天门山的赛事是我一直挺向往的,于是还是选择了天门山比赛。
B:举办比赛的过程中如何设置赛道,如何和选手沟通?
K:其实赛道从草图开始,我们国内的赛道设计者就开始和国外的选手沟通的,从跳台的位置,高度,到弯墙的角度和位置,甚至到搭建一开始,我们就有测试赛道的美国选手麦克·蒙哥马利提前来张家界,一边搭建,一边再做小修改。因为很多在图纸上的数据看起来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所以临时也做了不少小细节修改,每一天的搭建工作的进度,我们也都跟国外的选手每天更新,所以有那么一段时间,时差还是挺乱套的,即便如此,在选手全部到达准备开始训练之前,还是按照选手的要求做过修改,以保证安全。
B:面临过什么难题?
K:如果说面临过的难题,那可能就是天气了。因为山地车速降其实不太受天气影响的,但因为天梯的特殊性,我们为了保证选手的安全,在下雨的时候还是决定推迟比赛,等天气晴朗是件挺熬人的事情。
B:收到什么样的反馈呢?
K:比赛期间和比赛之后,听到了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声音,对这个比赛的质疑,比如选手受伤,选手退赛,也有很多人问我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挺简单的,回顾一下红牛坠山赛,Crankworx,世界杯等等,所有比赛都有退赛和受伤。因为这是速降运动,这是顶级赛事一定面临的问题。也有人说这些是因为赛道设计不合理,我觉得用Kyle Jamesone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有人能骑下来,并且速度不慢,这个赛道就是可行的,合理的。只不过全世界没有这么长的台阶给人玩,所以对所有来参赛的选手来说,大家起步都一样,就是看如何调整自己适应赛道。有人战胜了自己,有人害怕了,这很正常。
也有人说这场比赛就是作秀,如何回答呢,我承认,距离世界杯标准的比赛,我们还有一段距离追赶;作为第一年这个比赛,它所造成的影响力,我已经很满意了。至于是不是秀,我不做定义。第一年就做到世界杯级别的标准,可行吗?如果只是上嘴皮碰下嘴皮说的那么简单,为什么中国十几年山地车速降历史没有那样的比赛?每天在不停批评的人到底又为中国这个运动做了什么?
中国的山地车速降要追赶国外步伐,还需要时间,需要更多大众认识这个运动。我给自己每一年定不同的目标,今年我已经做到了,之后我还会继续努力,学习,改进。我不喜欢把时间花在嘴上,评价这个评价那个,我更愿意把一切想法和精力付诸于实际行动,真正去做点什么。
责任编辑:Jew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