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人民网最具影响力自行车赛事排行榜权威吗?
究竟自行车赛事现在的热度是如何呢?看看官媒的关注度就知道了。最近,一份颇为“权威”的榜单在这周发布,那就是由人民体育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体育产业风云榜”。这次风云榜包含四个榜单,分别是“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以及“最具影响力自行车赛事排行榜”(人民网评“2015最具影响力自行车赛事排行榜” 环湖赛第一)。
比肩马拉松赛事,成为四个榜单中一员,可见到自行车赛事将会在2016年更加火爆,它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赛事活动。不过,我们看到其榜单之后,我们又不禁吐槽,这份榜单究竟是否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业余赛事当绿叶是否客观?
在今年初,由美骑网主办的金单车奖也进行了一次“最具影响力的赛事”评选,经过内部初步提名之后,29项提名的国内职业和业余赛事接受普通车友进行评分。车友通过赛事知名度、观赛体验、赛事专业度、赛事组织专业性、营销推广几个方面进行评分,最后总得分最高的当选金单车年度最有影响力的自行车赛事,这是一个由车友决定的奖项。
人民网发布的最有影响力自行车赛事榜单是通过专家调研的方式产出。其中影响最终排名的自行车赛事指数中,专业性占70%,全民性(参与人数)占10%,以及舆情热度(媒体对于自行车话题的关注度)占20%。权重最大的专业性包括赛事级别30%,参赛队伍级别和数量10%,奖金额度20%,参赛天数和最大里程10%。
就从专业性这个评选角度去看,榜单的争议性就很大。因为除了职业的国际赛事有级别,其参赛队伍有级别之外,其他所有业余赛事和车队都没有级别可言,他们在这两项的得分都是零分,所有业余赛事的起评分就要比职业赛事要低40分。所以,榜单中我们看到所有职业环赛都轻松跑出。
再看在美骑全民投票的榜单中并非这样,排在第一位的是骑闯天路,其后是云南格兰芬多以及环鄱阳湖。几大环赛的关注度并不在前。不同榜单都不能做到绝对客观。但是否所有职业赛事的影响力就都高于业余赛事呢?这个答案显然不是。按照人民网的评选办法,将职业赛和业余赛放在一起并不适合,这个评选榜单只是拿业余赛事当绿叶。
自行车赛事的评选应注重全民参与的维度
自行车赛事跟其他足球、篮球、网球等全球最火热的体育赛事相比,它最大不同在于其参与性。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开放空间进行,职业赛事(不包括在场馆内或者固定区域进行的赛事)可开放给观众近距离免费观看,而业余赛事则可以给爱好者参与。在此前的环澳报道中,他们的比赛不仅让观众看得尽兴,同时也举办了众多活动让群众参与。因此,在全民参与度方面,应该是最有影响力自行车赛事评选中最重要的维度。不过这部分只占10%,使得有众多粉丝和口碑颇佳的赛事在榜单中的排名体现不出来。
没有规范的管理和共识,无从谈起权威
大众喜爱看榜单,无论是金曲排行榜,还是微博热搜榜。大家都希望从最简单的列表中找到最好的东西。但是,在金单车评选中,我们也给大家阐明了榜单背后的真相,实际上是品牌营销的行为(被拉票刷屏?奖项评选如何与品牌营销相结合)。
无论是人民网还是我们的金单车评选,出发点上都是想给车友、赞助商甚至体育投资公司看到一个可参考的赛事表单,但我们也发现评选一个相对权威的榜单实在太难。原因在于:
1、国内自行车赛事太多太杂
2、缺乏赛事管理的系统、机构和级别的划分
3、赛事的举办欠缺品牌化的思维和长久的发展计划
中国自行车赛事市场还是一片浑浊不清的局面。从入围的人民网最有影响力自行车赛事的百大榜单中,笔者相信很多赛事还是车友第一次看到。因此,要能评选出一个权威的榜单,则首先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游戏规则和社会共识,规范化的管理、分级和排期,才能让这些赛事能被车友、媒体所记住,进而才能进行评选。
自行车赛事市场虽然已经举办得红红火火,但依然还是在极速发展的阶段。公众对于自行车运动缺乏认知,对自行车赛事不了解,则是严重制约着自行车赛事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这过程,大众媒体在接触新的热潮的时候,应当主动去学习这项运动的规则、文化内涵,在宣传其热闹的时候,也要引导大众学习当中的门道。
责任编辑: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