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此生必去一次的环法朝圣之旅(上)得偿所愿的结局
我们跟着比赛的线路从南坡往北走,从Lautaret到山顶大约8公里,这段爬坡已经足够让大家气喘吁吁了。而加利比耶的北坡也十分有名,爬完12公里的电报峰之后短暂下坡到瓦卢瓦尔(今年S18的终点),紧接着还要爬17.7公里的长坡才到顶。总之,有加利比耶的赛段都是丧心病狂的。
山顶聚集了很多车迷。
这里的平地并不多,也没有永久性的建筑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环法比赛往往会途径这里,却几乎没有把它作为终点。
实际上,环法历史上只有一次把加利比耶作为山顶终点,那是在2011年,当时小施莱克凭借精彩的空中加油+单飞拿到了赛段冠军,那一场胜利也是小施莱克职业生涯的代表作。
从山顶地形的角度看,加利比耶和图尔马莱十分类似,两座山都不适合设置成山顶终点(因为那意味着需要大片空地来停放车辆),环法往往只是途径。
图尔马莱是比利牛斯山区最具代表性的高山,也数十次出现在环法上,却只有3次作为山顶终点;最后一次正是今年的第14赛段,法国车手皮诺赢得了这个赛段的胜利,阿拉菲利普也守住了黄衫(害我输掉裸奔赌约)。
挑战完加利比耶之后,我们在领队们早早搭建好的帐篷下吃着零食,现场直击了这个赛段的比赛。和电视直播观赛相比,现场观赛更能感受到职业车手们的爬坡水平之高——即便是最领先的金塔纳集团和萨甘所在的买菜集团,相差的时间也只有不到半小时,所有车手仿佛一会儿就全过去了。
而顶尖车手之间的实力差距更是“微不足道”,这样一个高山赛段,放在业余车手/鸡车友身上可以拉出三四个小时的差距,而他们相互之间捞20秒的总成绩都困难。
这一天,上山时已经是光杆司令的阿拉菲利普再次守住了黄衫,这也是他黄衫之旅的“绝唱”。见证此战,回味无穷。
上山看完比赛后,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下撤;假如碰上一些自然灾害,就更加心塞了。
本届环法最后几天,阿尔卑斯山区的天气极其不稳定,经常风雨大作。我们原路返回的路上,就有一处山体因为暴雨而发生了滑坡,甚至造成了人员伤亡,前方传来的消息说道路需要3天才能修通。
我们的领队们做了紧急预案,绕行加利比耶北坡,穿越电报峰回酒店,以确保大家的安全。因为这个行程的改变,我们凌晨1点才回到住处。
随后两天,环法比赛本身也受到了极端天气的影响——第19赛段比赛在GC集团爬完了伊赛朗山口之后草草中断,第20赛段的比赛更是缩减到只有60公里,甚至在赛前一度传出要取消赛段(因为终点暴雨,终点线被淹)。
远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自然不爽比赛的“虎头蛇尾”,但是假如你身处其中,一定只祈求身边所有人都平平安安,不要因为自然灾害而面临生命危险。
如此极端天气在环法的历史上较为罕见,但这毕竟也是比赛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只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它。
本次环法之旅,我们也有机会攀爬一些没有出现在本届环法上的名山,其中我最向往的莫过于冯杜山了。
遥想2016年,我职业生涯第一次来环法进行现场报道,就在冯杜山上见识到了10级大风的厉害。当时的比赛因为大风而削减了赛程,而比赛过程中也发生了让我至今难忘的剧情——表哥弗鲁姆在山上因为摩托车事故而坏车,被迫丢弃自行车跑步,几经周折才换回自己的备用车骑到终点。那场比赛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议。
这次来环法骑行+观赛,全程爬上冯杜山是我的首要目标,相信这也是很多环法迷的愿望之一。
有后援大巴车,我们不需要从太远的地方开始骑,直接杀到山脚下的小镇。大巴+拖车的设定,刷新了我对欧洲自行车旅游行业服务水准的认知——这个组合足够服务一个40+人的骑游团。在这几天的旅程中,我们一行20多人十分宽松的在大巴上转场,并且无需担心自行车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挤压,因为拖车是有专业的自行车固定装置的。
整装待发。
赛前拿到一个秘密武器——能让你硬90分钟的SIS Surge Zero,相比之下章鱼哥的小苹果就逊色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