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小姐姐单骑欧洲13国(4)重返“上帝之郡”
小林姐姐的爱车叫Astolfo,她喜欢单人单车旅行,偶有结伴,七年间骑行两万三千公里,穿越19个国家。《单骑欧洲13国之穿越小不列颠》将在美骑网连载更新,欢迎关注、转发和评论。
上帝之郡
在旅途中,你希望看到你所熟知的,还是希望看到不一样的?
这个世纪难题困扰了我一晚上:我只有早上半天的时间,到底去哪里呢?离Haworth三十四公里开外有个David Hockney油画村,David Hockney是我很喜欢的画家;但在Haworth就有勃朗特家族故居(Brontë Parsonage Museum),而我连《呼啸山庄》都没读完。
我最终选择了后者。主要是因为时间太赶,但我安慰自己:旅行就是要去看或做一些平常不大会选择的东西啊!而且以前念书时帮博物馆翻译过小册子,我却从未想过要来看看,这也太不像话了吧!
Haworth是个位处丘陵地带的小村,常年阴冷风大,难怪Emily Brontë的《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在这诞生的。从YHA Haworth出发,要下一个陡坡,经过村中心的Haworth火车站,再上两段大陡坡,才走到勃朗特家族故居。
故居虽然地处坡顶,坡度也很陡,但周围已经开发成为专门吸引游客的步行街。有时候想到文学最终还是会导致商业化(无论其最初目的是否要走向商业化),心里还是有点五味杂陈的。
勃朗特家族故居博物馆有别于主流博物馆的一点是,只要购买了门票(7-8镑),即日起一年内可无限次访问。这个家居陈列室里的展品常年不更新,如果不是住在Yorkshire的勃朗特粉丝或研究员,谁会想要无限次访问呢?
勃朗特家族故居是乔治王时期的石头房子,只有两层,每个房间都很小,却能容纳勃朗特牧师一家六口人,另加入赘的女婿和一两个女佣。虽然我对《呼啸山庄》、《简爱》无感,但想想:近两百年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就诞生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和交通不便的小村庄,就觉得人类的大脑真的很神奇。
下图貌似是属于勃朗特爸爸的主卧(我忘了),有没有很好奇,这个看起来像是铜制长柄平底锅的器具到底是什么?它其实就是暖水袋的原型。一百多两百年前没有暖气,也还没有发明塑料,所以只能把这个“平底锅”放到火炉里烧烫,再拿到床上把被窝捂热。
这是勃朗特三姐妹进行创作的书房,墙上挂着的是Emily Brontë的画像。突然来了一群吵吵闹闹的日本中年游客,好像很懂勃朗特的样子,让我很是佩服。
二楼还有访客互动区,会不定期举行面向儿童的勃朗特主题活动。这里也放置了不少关于勃朗特姐妹的儿童读物供小朋友翻阅,还可以穿上乔治王时期的服装拍照。英国人为了传承其文化,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最后还可以玩玩勃朗特诗歌填词游戏:给你一堆白色的磁卡,根据词意和韵律把它们放到合适的位置。我瞎蒙一通,好像中奖号码还不少。(笑cry)(笑cry)
回到YHA取车和行李,准备继续出发,刚好碰到两辆旅行大巴停在旅馆前,两大车的熊孩子正在登记入住。原来这就是我不能在这临时多住一天的原因——学校包场旅馆给中学生出游提供住宿。擅长偷听的我,又不小心听到熊孩子的吐槽——居然不允许男女混宿唉。好一场由荷尔蒙引发的抗议。(笑cry)
出村不久,又来到运河边上。这时已经下午两点了,天色阴沉,欲要降雨。我却不紧不慢,心想毕竟才四五十公里,天黑前肯定能到。
下午四五点,我来到一个叫Skipton的小镇上,雨终于下出来了,不算太大。我找了个树下的长椅坐着休息和躲雨,顺便给家里打个电话。随后来了一对购物归来的中年夫妇,礼貌地问我可否同坐。他们也许没留意到我正在通话,竟开始和我(准确地说是对着我)寒暄。在外人前,我也不好意思继续通电话,索性和他们聊起天来。
他们就住在西边不远的Harrogate小镇上,夫妇俩把两个闺女留在家,过来邻镇购物放松的。丈夫对我车上的各种设备很感兴趣,我也给他展示了如何使用,妻子则很热情地给我看她在商场的战利品。不久后雨就停了,我们各自上路,临别前他们还在包里掏了半天,找到几颗糖送我。
Yorkshire(约克郡)也叫God's county(上帝之郡)。意为,上帝在创造的世界的时候,在这里花的时间最多,又或者是这是上帝专属的郡,所以才这么美。
过了Skipton就进入Yorkshire Dales国家公园了。我这一路都在穿越英国的各个国家公园,理应很习惯才对,但来到the Dales,我心情竟然有些激动——这毕竟是David Hockney的Yorkshire Dales啊!七年前,我午夜到美术馆去欣赏画家的画,被画框中的色彩斑驳所感动,然后决定要去看看画家笔下的地方在现实中是什么样子的,难道这不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吗?而我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浪漫的举动而激动呢?
David Hockney笔下的Yorkshire(下图,图片来源:https://www.zyzw.com/sjmhxs/sjmhxs483.htm),但看到实景(下下图),是否如同身临画中呢?
如果你放大下图的话,可能就会看到正前方的山坡上有条狭长的小路。从这个角度看可能不算什么,但事实上那是我将要通过的最陡的坡——没有之一,大概有25-30%左右吧。
有很多骑友喜欢用Warmshowers。Warmshowers是个自行车旅行者为骑行旅人相互提供住宿的平台,前在济州岛骑行的时候,汉堡店的员工恰好也在欧洲骑行过,他推荐我使用。但我很少在平台上发出住宿请求,一是因为它的APP已经倒了,页面有点傻,用户体验并不好;二是因为我是女生,使用起来有点尴尬——明明是求宿的,却因为性别且独自一人的缘故,无法百分之百相信我所求助的人;三是因为我不习惯麻烦别人;四是因为不愿意为了一晚免费的住宿,而进行目的性强的社交,还得提前几天发出请求,在行程上失去一定的自由度。
不过,如果你愿意在旅途中花时间去发出请求(有统计显示,成功率大概在10%),不妨试试,也许会遇到一些慷慨有趣的同好。Warmshowers的网站:https://www.warmshowers.org/
在英国,如果我不扎营的话,一般会选择住YHA:物廉价美,窗明几净。如果不是城市里的YHA,10英镑不到就可以洗澡做饭,有瓦遮头,有床可睡,还有专门存放自行车的房间。毕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大部分地区,未经许可的野营是非法的,付费营地的价格和旅馆还差不多价格,那我何不选择后者呢?
今天我选择的YHA地处Kettlewell,是传说中获奖的青年旅舍。虽然我也不大清楚他们获的什么奖,但住下了之后,我觉得这个奖真是实至名归。这是我这辈子住过最温暖贴心的青年旅舍。迎接我的是女主人,她很热情地给我登记入住,带我把车停好,车库还有不少自行车工具方便旅人使用。
整个房子的装修很温馨却又不乏现代感,每个空间的功能很分明又互有联系。一进房子就是一条走廊,不算很长却有很开阔的感觉,地板铺的是黑白格纹的瓷砖。走廊的右边是一块大黑板,写的是一日三餐的菜单和酒水单,从黑板旁边的门口进去就是餐厅,餐桌铺有石板充当隔热垫,也设有书架共旅人阅读,再往前走就可以从餐厅出来,来到通向二楼的楼梯。走廊的左边是前台和旅馆小商店,卖的都是本村的手工制品,过了前台就是厨房,提供免费的咖啡、茶、牛奶和饼干。
二楼是住宿和洗漱区,还有一个摆满书柜的客厅,从客厅的飘窗望出去,就可以看到旅馆的庭院(下图),还设置了休憩的躺椅。庭院围墙后面的,应该是隔壁家用稻草和藤曼编织的狮子,我后来才知道Kettlewell准备举行稻草人大赛。
第二天我起得很晚,用前一天进村前买的肉丸子做了顿早午饭。吃完就差不多一两点了,就去村里转转。今天有点小雨,我也不打算骑车了,毕竟从出发以来,我还没有一天是完完整整休息的,也该放纵一下了。
而且,旅馆主人还给我推荐了附近的几条骑行路线,有一段还是2014年的环法外围赛,想明天轻车去转转。虽说不能走全程,但估计难度也不低,还是休息好,留着明天发力。
昨天进村时,看到一个半重装骑行的人,估计是本国的。我和他打了下招呼,他太专心了也没太回应。在7点左右出现在这的,我有种预感他想要偷偷扎营。
我来到村子的外围,看看在河边有没有躲起来扎营的可能性。英格兰的村庄人口还是挺稠密的,对我这种新手来说,要偷偷扎营估计有难度。曾经看过一些文章,说在英国扎营,最好还是到海拔450米以上的地方。
在中国,450米的海拔不算什么,可能在江浙一带就只是些小起伏,只比平路要难一点,但海拔450米在英国就意味着要爬很陡的坡,而且风估计会很大,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望而却步。
探勘不果,回到旅社,看到这只准备参加比赛的稻草大象。
第三天,“环法日”终于来了。(笑cry)(笑cry) 虽然阴雨蒙蒙,但也阻挡不了我找虐的热忱。其实头二三十公里还好,只是些小起伏。田园风光很赏心悦目,偶尔还能看到奶牛开会。就是这一带的村子岔道口很多,有时得停下来找路。
大概是因为我穿了荧光粉的冲锋衣,远处的一位骑行者发现了我,过来问我是否需要帮忙。这位大哥来自苏格兰,在英格兰南部定居,这次特意来Yorkshire骑车一周。我说,我没有迷路,只是不知道去哪好。大哥马上从屁股口袋上掏出一本书——上面全是Yorkshire各种骑行攻略。
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轻装骑行,干粮都没带,还带了一本书。(笑cry)
大哥热情地给我介绍书上的路线,可是对我好像不太管用——这么多精彩的路线,我只有一天,随便走走都是天堂,还费什么劲纠结去哪呢?
后来大哥问我从哪里,我答曰中国。
大哥就说,他去年在意大利碰到来自中国的一个中老年车队,他们要骑车环游世界,衣着很有特色,有点像80年代的迪斯科风,好多人争相和他们拍照,他对此印象很深刻。
我哈哈大笑,问,比我还迪斯科吗?
大哥说,你这算啥,全身黑黢黢的,才一件荧光粉风衣而已,人家那是全副装备。老人家志在单车环游四海,真的很让人敬佩欸。
我又问,大哥你这周每天都骑吗?这坡陡得要命哎。
他说,可不是嘛,我来这就是为了找虐的呀。(What can I say? I'm a sucker for punishment.)
和大哥道别后,我又碰到了一位和我一起奋力爬坡的大爷。大爷很猛,一路上坡还和我聊天。他对我的车把很感兴趣,还表扬我说这么重的车骑上来不容易(虽然是客套,但我也很开心啊)。一开始我们还能勉强对话,到坡顶时我们两人都累得流口水了(喘气太猛,失去了控制唾液的能力)。
在这里我碰到一个迎面而来的骑手,他为眼前的美景所震惊,眼睛都亮了。
骑了大概五六十公里,经过了田野、山坡、瀑布、山谷,我终于来到了一个为骑行者而设的咖啡厅打尖。到达之前,我还抱着“朝圣”的心态,心想这应该是个小众又好客的地方,可以遇到一些有趣又热情的同好。然而,这咖啡厅很普通也很商业化,就是个卖咖啡蛋糕的地方,还卖些毫无设计感的劣质明信片,也出租自行车和提供住宿。价格都不低。
小憩之后,天色已经不早了。我到附近一个大镇上购置了补给,就打道回府了。突然觉得好累,打败我的不是疲惫,而是我的愚昧——移动电源带是带了,却忘了带线。我只好在断电前,打开地图匆忙记下几个地名,然后看着太阳定位方向,看到一个提到的地名就往前走找下一个。走了二三十公里的起伏路(主要是上坡),穿越了一个又一个牧场,吸尽了人间的牲畜粪便味,终于看到了和旅社附近差不多的地形和景象,坡也爬得差不多了。心想,离家不远了。
但方圆十里一个人都没有,我心里还是没底。好不容易看到对面有一辆来车,赶紧拦下来确认方向。方向是对的,但大哥很热心啊,不仅停车,还下车给我讲解:你大概在爬个700-800英尺就到顶啦,然后就下一段缓坡,大概不到两英里吧,你就会碰到一个陡坡,那个陡坡你可得悠着点,刹车要好……
天啦噜,这也太精确了吧。后来我看了一下码表,大哥的叙述准确无误。那个坡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吓人的坡,刚开始我还敢骑着下,到最后我只能下车推行(同时刹车),而且我身子还得靠后仰才能保持平衡。我忘了我最后是怎么平安回到旅社的,但隐约记得眼里含着泪花——被吓傻了。
回到旅社,老板和客人都出来迎接我,祝贺我平安归来。老板娘还安慰我,推车下来的人多了去了,好多人下来都是全身发抖的,你活着回来就好。(笑cry) 这是我这一路遇到的最大规模的欢迎礼。
洗澡之后,热了昨天的剩菜当晚饭,点了啤酒,在餐厅和一对父子和我的室友畅谈,父亲是本地的骑友,儿子在Harrogate工作;我的室友则是一位四五十岁的女士,她第一次独自出游,很是兴奋。也许是因为惊魂未定,对话的内容我都不太记得了,但气氛应该不错。
他们各自回寝室休息后,我继续留在餐厅写游记,期间又来了几个童子军辅导员。他们喝得伶仃大醉,和我寒暄了几句,就坐在餐厅大声交谈。我了解到他们是Duke of Edinburgh(这个活动我会在下回解释)的带队辅导员,把孩子带去营地扎营,自己就去吃香喝辣还住旅店了。其中一个太上头了,看到我拿本历史书,就开始就自己的历史知识侃侃而谈;另一个则不停吐槽伴侣对自来水的偏见,非让他喝瓶装水不可,为了避免争吵,他在伴侣面前只喝瓶装水,伴侣不在的时候就偷偷喝自来水。
这难道是发达国家的人才能体会的忧虑吗?
下图是今天的骑行路线。
我睡的挺晚,早上起来,室友已经不见了,只见在洗手盘上的一份报纸——她给我留了言。我没有带走报纸,因为她的字迹横跨了好几页,为了不增加行李,只好拍照留念了。
所谓英国民族特性
在Kettlewell过了两三天舒适休闲的生活之后,我收拾好行装,准备又出发了。Kettlewell离湖区(Lake District)有百余公里,途中有些山,而且剩下的时间也比较充裕,所以我打算分两天走,今天就在中途找个住宿点就好了。
出发前,我在Warmshowers上浏览了一下,看有没有愿意提供住宿的骑友,发现附近愿意招待的骑友并不多。我向Ingleton小镇附近的一位骑友发出住宿请求,对方很快就回复了,说他最近不在家,无法招待我。再看看地图,周遭的村庄相对比较密集,估计偷偷扎营是不大可能了——至少对于我这种菜鸟来说。最后在Wikicamp UK上找到个便宜的付费营地,不远,才五六十公里,就往那骑吧。
虽说路程不远,但整个上午都耗在了爬坡上。英国的坡让我很绝望,而平原又略显无聊。受虐还是无趣,两害相权取其轻,我大概还是会选择爬坡吧。
早上Yorkshire Dales的天气不大好,一直阴雨绵绵,而且频繁上下坡,我也无心拿手机出来拍照。雨势不大,但乌云一直紧逼着,淅淅沥沥地下了一个上午,连GORE-TEX的鞋面都湿润了。靠近坡顶的地方,风又大又冷,虽说不至于出现低温症,但阴冷潮湿也足以让人恼火。
从进入英国大农村开始,只要有牧场的地方,就会看到沿途有不少绿色的箱子上面写着grid salt(牲口食用盐)。刚开始我不知道牲口也要吃盐,按照grid salt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很难理解牲口和盐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只小羊就把grid salt的箱子当窝了,直接坐在里面。直到我靠近,它才惊恐地弃窝而逃。
翻了早上最难翻的一座山,来到一个叫Malham的村庄。Malham附近有高沼、山坳和一个小湖,地形比较丰富,有不少Duke of Edinburgh的团队冒雨来这里训练。上一回有提到Duke of Edinburgh,这里简单介绍一下。Duke of Edinburgh并不是指现任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而是爱丁堡公爵奖励计划(Duke of Edinburgh's Award)的口头简称,书面简称也叫DofE。DofE是英国爱丁堡公爵菲利普王子于1956年设立的,旨在鼓励青少年设定适当难度的挑战目标,从而自我完善,为国家与社会献力,实现自我生命价值。
一路骑过去,貌似参加DofE的孩子们被眼下的皮肉之苦折腾得不轻,毫无享受自然可言,所以也不会像老鸟一样和我打招呼。我也没有游览的心情,只想找个地方躲雨。不巧的是,靠近村庄的路给堵了,多绕了一会才到达村里,这时雨也小了点。
Malham村上的游人真不少,餐厅也很多。但显然,我这身邋遢的行头和这些土味小资餐厅是格格不入的。我没有太大兴致坐下慢慢享受午餐,打算停在路边查查路,看看前面有没有打尖的点。因为整个村子没有屋檐可以挡雨,我就把车停在某家餐厅的窗户跟前,这时一群英国游人就开始长舌了。其中一个妇女对同行的人说:“里面的人可能会觉得,她是在从窗户外头偷看我吗?”
这就让我有点不耐烦了(尤其我淋了一早上雨):我若做得不妥,你有啥高见就烦请跟我直言,那我修正就完事了。而且那也不是你家的窗户,你是和我身份平等的游人,从我身边做过,以为我听不懂英文,对我含沙射影,这就没意思了。要是我稍微上纲上线点,可能还会给你扣上个“种族歧视”的帽子。
当然,我没有这种胆量去直接回应她,而是默默地把车推到树下,风让摇曳的树尽情把雨点甩到我身上——这也太孬种了吧。你也许会想,这不是什么大事,但为什么我要把它写下来。那是因为,无伤大雅的指指点点,也是英国国民特性的一种。你心情好的时候,也许会觉得它还蛮可爱的,但若心情不好,你会很想大喊:Excuse me, did I ask you for your opinion?! (不好意思,请问我有请您指教吗?)
我坐在几乎毫无遮挡的巴士站,吃了早上做好的三明治当午餐。这时雨是彻底停了。
就当我把手机架好,摆正车把,准备出发时,突然听到有人朝我大呼:“你怎么在这?!”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昨晚在旅社碰到的那对父子。在此再次相遇,这俩人和我都由衷地兴奋。这位父亲很真诚地跟我寒暄:你怎么来了呀?天气怎么样?吃了吗?下午要去哪?我一一作答之后,他又仔细打量Astolfo的配置,说这车真不错,下午要去哪啊?
寒暄持续了五到十分钟才算完,这也是英国国民特性之一。曾经有人讲过一个笑话,他每次去老丈人家里做客,临走时不说上五十次“再见”都走不了,甚至引擎打着了,后视镜都调好了,还要把车窗摇下来,微笑挥手再见才算完。如果这套流程没走完,恐怕会被视为礼数不周。
下午天就放晴了,太阳热辣辣的,永恒不变的是:四处毫无遮挡。骑在干燥的土路上,好像那下了一早上的雨只是一场梦。
下午的经历平淡无奇,没多久就来到付费营地。营地老板娘确认了我有足够的现金,才从马路对面过来给我开门,原因是她家没pos机,不想白跑一趟。
和我同住的有一队DofE的孩子,指导员把他们放在这里就走了,还有一个无人看管的帐篷,旁边停着一辆自行车。帐篷和自行车驼包的牌子我都没见过,光看装备,不太像是欧洲本地人。
整个营地只有一个插头供我们充电,但已经有人充上了。我去了趟超市,洗完澡,在厨房排队充电,和一个DofE的女娃聊了一会,女娃很开心这是最后一天了,明天终于可以回家洗澡了。后来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原来那个“无人看管”的帐篷和自行车是他的,他刚才在帐篷里睡觉休息(大白天的)。老人在苏格兰格拉斯哥长大,后来去了澳大利亚当巴士司机当了大半辈子,这次回英国探亲,顺便骑车周围看看。他骑的是最近在欧洲很流行的半电动自行车,上坡可轻松了,不过车也很重,因为有电池,托运过来也很麻烦。聊了差不多一小时,也不知道聊了啥,反正轮到我充电了。
今晚不想做米饭,打算炒个菜,烤两片面包但主食。烧水的时候,顺便接火把面包给烤了,节省燃气,如果手烤熟了,还有肘子吃。营地就在大路边上,这是这一带唯一的一条主路,即便到了晚上也还挺吵的,但这么累,也无所谓了。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Syl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