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如果只有一对轮 DT SWISS ERC 1100 45公路轮组评测
该拍的、该称的都完事了,下一步自然是选择测试的轮胎。毕竟小编我的轮胎库存还是比较大的,还纠结了一番。还在纠结时,就收到的闪电寄来的全新TURBO测试胎,刚好还是DT Swiss官方建议的28c,果断装上一起测试!安装的是开口版的TURBO搭配RIDENOW TPU内胎。
ERC 1100 45装胎还是比较容易的。28c的TURBO开口版的实际宽度为29.5mm,将近30mm了,一些28mm轮胎间隙的车架需要注意一下。
骑行感受
既然是一对主打综合性能的“气动耐力轮组”,那么测试的环境自然要选择一条起伏比较多的路。这次小编我选择了广州最危险的道路之一:兴太三路-福洞大道-广汕路环线,可以测试这轮对轮各方面的表现。说危险倒不是路况不好,而是呼啸而过的大车很多……测试的车辆位为同样综合性能较好的SEKA EXCEED。
虽然轮组比较轻,但由于全部使用2X编法,辐条支撑角度不是特别强调驱动刚性,起步时并未达到小编预想中的轻快感,但也绝对算不上拖脚。36T的棘轮踩踏响应非常快,确实比较骚响。
但只要把速度提到20km/h以上,维持速度还是比较轻松的,感觉与我之前的ARC 1400 50很像,30-40km/h这个区间还是很快的。这里就不得不提下DT Swiss的“AERO+”气动概念了,在德国TOUR杂志的风洞测试中,ARC 1100 50和64在±20°偏航角的情况下,超越了一众竞品,获得了最低风阻的成绩。使用相同圈形的ERC 1100 45的平路巡航效果好也是在预料之内的。
另外就是在应对侧风的效果也非常好,在有大车在身边路过、突然侧风以及高速下坡的测试中,侧风不会对轮组造成很大的偏航力矩,稳定性很好,给人很强的信心,非常适合不擅长应对侧风、但又想用50mm左右框高轮组的人。
在起伏路上,ERC 1100 45展现出了强大的综合性能。爬缓坡时只要能保持住速度,感觉还是挺快的,没有重拖感,可谓“如履平地”;不过在10%以上的陡坡表现就一般了,但还是可以仗着重量轻来应付一下。如果经常骑落差和坡度较大的起伏路,建议还是选择35mm的ERC 1100 35更合适。
由于轮组全部使用24根辐条+2X编法,轮组的侧向刚性还是不错的,在摇车、冲刺和压弯等工况下表现很好。不过可能是使用了偷轻端盖的原因,轴心部位的刚性一般,较大角度压弯和大幅度摇车时,有一点点蹭碟,好在不太明显,这也是碟刹时代的常态了。
另外,ERC 1100系列还有一大能耐,就是可以装上宽胎,作为高速“瓜轮”使用……
当然这需要你舍得把这对价值2万多的轮组拿去“糟蹋”,作为“瓜轮”用还是太心疼了,还是把它当成ALL ROAD轮用比较好,毕竟ALL ROAD更偏向快速骑行。
美骑点评
优点:轻、气动性能好、性能全面、附件豪华
不足:隐藏条帽调圈麻烦
虽说ERC 1100上没有什么特别激进的设计,但DT Swiss还是靠稳扎稳打的大厂风范,令自家新一代轮组“简约而不简单”。看似简单,但却能提供非常优秀且均衡的性能,非常适合只有一对轮的车友,真是“one Wheel to rule them all”。
作为曾经的ARC 1400 50用户,在试骑过ERC 1100 45之后,感觉它在战胜了一众竞争对手的同时,还向自家的ARC 1100 50发起了挑战,毕竟框高部分低5mm,换来80克的轻量化和更宽的轮圈,是笔划算的买卖。当然ARC 1100 和ERC 1100官方也是将他们定义在不同应用场景的。ARC 1100 极致的追求速度,ERC 1100 拥有高速骑行时候更好的操控性,稳定性和长途骑行的舒适性。如果是铁三运动,竞赛环境极致追求速度的场景更推荐ARC 1100。如果是追求操控,稳定,舒适的综合性能而不是把速度当做第一追求目标,更推荐ERC 1100。
如果不喜欢陶瓷轴承和预算有限的话,ERC 1400是个更有性价比的选择。
最后还是要感谢DT Swiss中国代理商-武汉金松源公司提供侧测试轮组,期待以后有更多好的产品送测。
责任编辑:Avalon
武汉金松源是DT在中国的正式代理商,他们除了卖轮组外,还向很多组车厂轮组厂提供DT的花鼓,辐条等,
+1
22并不只有一个代理
+1
22真是个好东西,比我WTO45(圈刹)轻不少啊
+1
22但是真没你的耐用
+1
22有被安慰到
+1
22如果只能拥有一个轮组,我选择ZIPP 454 NSW
+1
23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