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组车志#假XC真Trail的S-WORKS Epic EVO
近些年的山地赛道变得越来越“残暴”,各类技术点层出不穷,为了能够面对这样的赛道,各大厂商也在不断地提升山地车的性能上限。各个强度级别的山地车之间的界限也越发模糊,本期组车志,笔者为大家带来的便是一台“游离”于XC和Trail之间的车型。
正如前文所说,现在的山地车性能越来越强,“找乐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像是在维持下坡性能的同时让车尽可能的轻量化,本文的Epic Evo就是在这样的“中心思想”下搭配出来的产物。
在过去山地车大致分为XC、Trail、AM、Enduro、DH/FR,而现在随着各大厂商对于现代山地车技术的不断推进,以及对于市场的不断精细化分,车型之间的分界线也越发模糊,像是在XC和Trail之间“凭空”多出来了一类Downcountry车型。这对于想要在拥有Trail车型的下坡性能和更高的可玩性的同时,还能兼顾XC车型优秀的踩踏效率、极致的轻量化的玩家来说再合适不过。
Downcountry车型主要基于传统XC车型开发而来,“玩乐”取向为主,主要面对山地马拉松赛事和日常撒欢。目前国内比较方便购买的Downcountry车型主要包括了Specialized Epic EVO、Cannondale Scalpel SE和SCOTT Spark。本文的车主在购买Epic EVO之前,其实是先购置了SCOTT Spark 910,不过车主表示并不是太喜欢。在考虑到重量、几何、保值率等问题之后最终选择了Epic EVO。
车主对于轻量化有着某种执念,现款的Epic EVO在2020年更新后就成了市面上几乎最轻的全避震车架,比同门的大哥Epic还要轻上近200g,这对他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Epic Evo Expert整车
顺带提一嘴,现款的Specialized专业山地车产品线几乎都只提供两款车架,即S-WORKS版本和常规版本。S-WORKS版本的车架售价高昂,几乎接近Comp整车的定价,而Comp整车搭配的常规版本的车架也只是做了小小的“阉割”。像是Enduro 常规版本只是少了碳连杆,车架主体则没有区别;Epic EVO则只是使用了11m级别的碳纤维做的连杆,比S-Works版本重了一百克左右。所以嘛,要是追求性价比知道该买啥了吧。
好了,言归正传,Epic EVO基于100mm行程的Epic开发而来,取消了Brain系统,将车架行程增加至110mm。避震结构仍旧是由Fsr结构取消后下叉转点蜕变而来的“轻量版Fsr”结构。除此之外,采用了更为下坡取向的几何设定。
Epic EVO的几何设置较为激进,在搭配120mm前叉的时候头管角度为66.5°,其reach值也长于同类型同尺码的车型,不难看出其走的是“又长又趴”的路子,这让Epic EVO在下坡中更具优势。但较为可惜的是,其座管角度仍为74.5°,而没有采用更“立”的设定,同时由于避震结构的设计以及较长的reach值,其立管高度普遍较高,对于身高以及升降座杆的行程选择有一定的影响。最终综合考量下选择了m码的车架。
Epic EVO保留了Specialized一贯的可调几何设定,在连杆处设置了翻转片,可以提供0.5°的可调几何。
▲粗壮的头管,和一如既往的“打雷牌”头标
在车架细节上一如既往的干净利落,重新优化的入线口更加美观规整,不过笔者还是更加喜欢入线口分布两侧的设计,走线更加顺畅。
▲12m碳纤维制成的坚固上管
▲定制的小贴纸
虽然Epic EVO是台更加偏向玩乐取向的车型,但其仍然设置了线控器出线口,方便想要随时控制后避震的车手。不过好像没给出线塞,估计Specialized觉得没谁会用吧。
碳纤维材质的连杆,保证轻量化的同时坚固耐用。几何翻转片也设置在此。
前叉跟你用的一样,后胆我换成了SIDLUXE ULT 190*42.5,把后避震行程加到了117mm,然后用了NEXTIE最新的VM35圈,把轮胎做到了29*2.6,用的MAXXIS REKON,小齿宽胎胎阻不大,下坡抓地力也足够。刹车一开始用的前9120后988,现在换成了SRAM CODE,在刹车这一块,真的是FXXK SHIMANO。变速用了XO1 AXS,飞轮用了52T的garbaruk
+1
24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