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为何环兰卡威能这么火,中国赛事不能?
如题,这是虎扑自行车论坛前段时间的一个热帖。版主在帖子里提到环兰卡威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公路自行车比赛,参加比赛的顶级队伍也多,而且还有国内自行车赛事做不到的电视直播。参与回复的网友非常活跃,针对兰卡威和国内自行车比赛的现状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帖子地址:http://bbs.hupu.com/12174955.html)
今年的环兰卡威吸引了包括CCTV5、美骑网等5家国内媒体的报道,也首次在国内进行了网络直播,一时间关注度很高。相比之下,中国大陆地区尽管有多场公路自行车环赛,但是关注度都不尽如人意,质量也有待提升。
那么,环兰卡威有什么优势值得国内自行车赛借鉴呢?我们不妨随陈主任的视角探讨一下。
1,电视直播真的很重要
电视直播对于体育运动的推广有多重要?看看世界上最热门的运动项目——足球、篮球、网球、F1……它们无一例外的具备成体系的电视直播,每一项的电视转播版权费用都极高昂。如果英超和NBA没有电视直播,球迷从何而来?电视直播是吸引受众最直接的方式,能大幅度提升运动的关注度,提升运动的品牌价值,最终反过来促进运动的发展。
然而遗憾的是,自行车运动在电视直播这一点上做得极其糟糕——各大赛事主办方各自为战,多种语言让非本土观众无所适从,即便是世巡赛也没有统一的电视版权,每看一场比赛都要换一个台。如此种种,来自自行车运动核心地带欧洲的自行车迷们也从不停止吐槽。虽然世巡赛级别自行车赛都会有电视直播,不过因为覆盖区域的问题,全世界绝大部分车迷还是只能在网页上透过重重广告弹窗去观看。可想而知自行车运动与主流电视观众的距离有多大。
到了洲际级别赛事,特别是离开自行车热土欧洲后,电视直播的表现就更加惨淡了。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就是以环兰卡威、环青海湖等比赛为代表的亚洲赛事。
环兰卡威有覆盖马来西亚全境的电视直播
只举办过4届的环京赛有电视直播,在欧洲是欧洲体育,在国内是北京台。不少车迷为CCTV不直播环京赛而耿耿于怀,毕竟北京台的覆盖率有限,CCTV5才是国内体育迷收看体育赛事的主流选项。不过反过来看,环京赛有没有其他大型赛事的品牌价值,以至于让CCTV5不得不去直播呢?如果不是,这个运动项目又是不是因为受到国家的“重点关照”而必须直播呢?这就是自行车运动在国内的尴尬之处:商业价值和关注度比不上大型运动项目,体制上不重视这个无法带来奥运金牌的项目,使得自行车运动市场化、职业化的步伐缓慢,最后恶性循环。
环京赛都不过如此,那环青海湖、环海南岛、环中国等级别较低的自行车赛事恐怕也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些赛事并不是没有进行过电视直播,只是一整场比赛可能只有一两个赛段能上电视(当然这些赛段无一例外的在经济强市举办),车迷们看比赛的体验也会和看三大环赛大相径庭。这样的“伪电视直播”对培养自行车爱好者有多大好处?见仁见智了。
笔者并不想借贬低国内赛事来拔高环兰卡威,实际上环兰卡威的电视直播也很奇葩。如果你看了比赛的国内网络直播(或者下载过马来西亚电视台版本的实况视频),不难发现其画质甚至比不上80年代的环法直播,而且信号传输断断续续。从技术层面看,我国的直播完全可以秒杀他们几条街。不过,人家的确办到了全程直播,也积累了几年的经验,这一点够我们追赶一段时间了。
今年环兰卡威第一赛段的实况画面,感受下画质如何(视频来自:@纯纯的猫记)
简言之,我国的自行车赛想要电视直播,要解决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赛事、电视台和体制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早实现,对自行车运动发展越有利。
2,找准比赛定位很重要
纵观所有在亚洲地区进行的公路自行车赛事,不得不承认环兰卡威是最具亚洲特色的赛事之一(或者没有之一)。
环兰卡威是亚洲最高水平车队的最佳舞台。这一点是上如环京赛、中东三赛,下如环中国、环青海湖等比赛都没有做到,也是国内比赛当前最需要做到的。在今年的比赛上,各个亚洲国家都有代表性的车队参赛,而且争奇斗艳:印尼帕加索斯车队力压所有WT车队收获车队总成绩第一、日本爱三车队收获亚洲个人最佳、韩国KSPO车队突围赢得单站、马来西亚和中国的2支车队轮流霸占白衫6天……来自各个亚洲国家的记者也数目众多,纷纷给自己国家的运动健儿做报道,俨然是一场区域性的运动会。
反观国内的洲际级别比赛,组委会在邀请队伍时对参赛国籍(大洲)的数量贪大求全,却忽略了级别和区域上的均衡性,以至于经常给人“某某欧洲二三流车队来华虐菜”的印象。作为亚洲赛事,促进亚洲、尤其是国内自行车运动发展是赛事主办方必须考虑的问题,从邀请队伍的角度讲,组委会应该考虑让更多高水平的亚洲队伍同场竞技。
单纯从促进国内自行车运动发展的角度出发,笔者并不赞同“国内一定要在多少年内重新举办WT赛事”的做法。也许中国并不需要下一个环京赛,一个健康的自行车赛生态更重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环京赛举办4年,我们甚至连发一张外卡给自己的队伍都难——国家队上去被虐,卓比奥斯车队上去隐形,末届环京赛更是纯WT车队阵容。看了这么多年自行车运动,你还发现哪场世巡赛发不出外卡?如此环京赛,对中国自行车运动员本身有何裨益?
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环京赛最终还是离我们而去
亚洲举办世巡赛的任务,交给中东可能更适合。酋长们不缺钱,他们就喜欢在家门口花钱看热闹。现在的中东三赛——环迪拜、环卡塔尔和环阿曼都是世巡赛在亚洲的殖民地,年底就要创办的环阿布扎比也打出了未来升级世巡赛的旗号。作为车迷,笔者承认这几场比赛水平都相当高,也很精彩;但是它们也远离亚洲自行车运动的生态圈,或者压根就没有想怎么促进区域运动发展这种事情。我们是要追求世巡赛,还是把现有的比赛经营好?相信环京赛和环兰卡威已经给了不少启示。
3,时间安排别和欧洲对着干
为什么去环兰卡威的顶级队伍不去环青海湖?这个问题已经不用讨论了。即使环青海湖只把比赛日期提前半个月,其关注度也会上升不少。这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亚洲赛场终究要受到欧洲赛季的牵制。
躲开欧洲赛季,是亚洲赛事谋求发展的必要做法,至少从现如今看来。所以,以中东三赛、环兰卡威为代表的赛季早期比赛,就获得了良好的生存空间。而赛季末期的环海南岛、日本杯等比赛,也是发展态势良好的亚洲比赛。
阿拉伯人(或者说他们身后的ASO、RCS智囊团们)自然明白这个道理,看看世巡赛空档期二月,各大顶级车队都去了哪里?3场奖金丰厚的中东土豪赛在向卡文迪什们招手。而环京赛留下的10月空档期,如今也有酋长看中了——首届环阿布扎比自行车赛将于今年10月8日到11日期间进行。这些与传统欧洲赛季没有冲突而且待遇很好的赛事谁人不爱?
笔者前文说到国内不需要世巡赛,这里又认为亚洲赛场要躲欧洲赛季,是不是有矛盾?其实有,但也有现实的无奈。一方面,亚洲自行车运动的水平远不如欧洲,亚洲比赛也需要高水平队伍的参加来促进本土运动员的进步;要想顶级车队来到亚洲,就必须让他们免受为赛季分神之苦。另一方面,亚洲比赛的关注度也不如世巡赛,从品牌运营的角度讲,亚洲的顶级比赛也应避开欧洲热点赛事的举办时间。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即使环青海湖提早或推迟半个月举行也不会有环法车队来参赛,但至少关注度上就不会被环法碾压。
环兰卡威的举办时间通常在3月初,虽然和欧洲古典赛季有交叉,但是对于阵容庞大的顶级车队来说,派出6个人的小分队来马来西亚还是可以接受的。虽然来的车队也不可能将队内的精英派出,但是一名潜力新星+若干实力干将的搭配也足够亚洲车手喝一壶了。
对于国内比赛来说,环青海湖既然改不了日期,就放弃追赶环法这种不切实际的梦想,而去为国内乃至亚洲车队提供更好的舞台;集中在10月之后的几场环赛,只要提升办赛的水平,相信未来还是会有更多顶级车队光顾的。
4,地域特色别抛弃
如果三大环赛失去了各自的地域特色,他们还会是三大环赛吗?同样的,如果亚洲赛事没有亚洲的地域特色,那凭什么在公路车运动中独树一帜?设想下如果一场公路环赛冗长而充斥着平路绕圈,天天都是集团冲刺,你会愿意关注吗?
从地域特色这一点看,个人认为环兰卡威仍有提升的空间,但至少比国内的环赛高明不少。前几届的环兰卡威也犯了和国内环赛同样的错误——追求赛段数量而非质量,10个赛段的比赛不设途中休息日,而且平路赛段泛滥。不过环兰卡威有云顶爬坡,21公里的长度和7%的坡度足够筛选出总冠军。环兰卡威的主办方也深知云顶的重要性,每年都会把云顶排进皇后赛段(今年因为山体滑坡而取消),于是各大车队对环兰卡威也有了“得云顶者得天下”的印象。
反观国内的环赛,几乎每个都是数量过剩质量不足的典型。首先是环青海湖,高原特色本来就是这项赛事最大的卖点,可惜近年来它的版图逐渐扩大,不仅让比赛变得不必要的冗长,而且失去其本该有的特质。假如环青海湖保持其单周的时长,线路也坚守在青海湖周边的高原地带,它必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色赛事,可惜他在相反的道路上疾驰而去。
再说环中赛,其赛段数量也是逐年增长,甚至为了突破UCI的限制而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今年的环中赛就要达到16个赛段了。只可惜,随赛段数字增加的还有转场距离,据统计,2014年环中赛的转场距离是比赛距离的2倍有多。考虑到环中赛还有数量不少的城市绕圈,所以参加环中赛的车手实际上是在大巴上把中国中部环了一圈。如果这也是亚洲特色,那也无话可说。
大范围转场+城市绕圈,环中赛的另类特色
环岛赛是国内几场环赛里地域特色维持得最好的。因为海南岛的版图限制,这场目前来说国内最好的公路自行车赛也不会再扩张了。不过对于学院派的车迷来说,环岛赛的9个赛段还是有点偏多;如果不考虑必须途经海南省所有18个市县的“指示”,减少一到两个赛段会更有利于吸引强队参赛。像环青海湖那样盲目拉长赛事,把每队参赛人数扩大至9人的做法反而会阻碍强队来华参赛,因为时间、人力成本都太大。
至于环太湖、环福州以及未来可能创办的环南沙,主办方要考虑的则是他们是不是只想跟着环岛赛去拉一些二三流的国外车队过来作秀,还是要打出属于自己的地域名片,去创造真正有特色的比赛。
5,攘外必先安内
国内的比赛都在喊追赶环法,可惜追赶环兰卡威都未必追得上。我们的比赛,乃至整个自行车运动,都需要解决一些固有的问题,才能让世界看到我们。
国内的赛事要摆正位置。在大多数情况下,追求政绩、商业利益或者城市宣传与办好赛事都不矛盾。所以比赛办得好不好,更多的是看主办方的造化。线路设计上,找个人烟稀少的开发区搞城市绕圈是最省事,却也是对比赛毒性最大的,与其如此,不如在临近的四五线城市找一条带爬坡的县道搞折返赛?在省会城市办平路赛段就最有宣传价值吗?未必。省会城市经济发达,不需要靠宣传自行车赛带来存在感,而且国内大多数大城市的空气质量都达不到办自行车赛的要求;反而偏僻的山区需要更多的宣传来增加其知名度,促进其第三产业的发展,况且这些地方才有漂亮的风景和艰苦的爬坡。
国内赛事的一些惯性思维也要改变。比如邀请队伍的考究程度,比赛期间的接待细节都应该向国外高水平的比赛学习,而不是相互模仿。当然,国内赛事的诸多问题很难以一言蔽之。这需要有很多为这项运动付诸行动的人长期的努力,才会逐渐改变。
以上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正之处欢迎讨论。
责任编辑:Jew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