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毒舌车手戴珞:困局与机遇,挑战与担当(下)
不同角色的担当:
曾经有不少家人和朋友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不是一名职业车手?
我在2014年的回答是这样的:我是一名业余训练的职业车手!
因为那年我在UCI的网站上挂着号,但是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我根本没有办法跟着专业队的兄弟们做长期的系统训练。即使是训练频率最高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前夕,我也只能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五点出门从北京的东二环出发向西二三四五六环的骑出去,然后在山里绕一大圈,天亮就回家。但是即使是这样,作为一名车手我也懂得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比如说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放弃了所有在规则上限制UCI注册车手参加但是又可以轻松拿到丰厚奖金的比赛。
偶尔碰到一些熟识的组委会或是赛事公司举办的比赛去捧场,拿到的奖金和奖品我都会履行我对于赞助商的承诺——代表他们全部捐掉。作为一名车手,我觉得我基本上做到了自己必要的担当。当我脱下车手战袍,就是一名普通车迷,我愿意将自己知道的一切与车友们分享。同时,我还是有其他社会角色,比如我在2015年成家了,我现在是一名丈夫,不得不减少外出比赛的次数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家庭和工作之中。
说了半天我自己的担当,就还是要说一说我个人对于之前文中提到的诸位在自身角色上的一些有关“担当”的期待吧!
首先,斗胆地说说政府的监管部门和自行车运动协会吧!
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的担当就在于如何正确的引导自行车运动朝着更健康更专业并且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不是野蛮粗暴的束缚。几千年前的大禹治水都知道要疏导而不是堵截,21世纪聪明的中国自行车人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其次,要说说‘围城’里的人们,当然主要是运动员和教练员们,要知道你们当中的很多人我是打心底佩服的。
但是也请各位明确自己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担当。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能够多多学习国内外的最新体育科技,将它们运用到训练和比赛的实践当中去。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在国际职业比赛上创造优秀成绩,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将会接踵而至。到那时候,是否呆在‘围城’里又有何妨呢?
再次,我想说说那些沉浸在‘平行世界’里从事商业化赛事的诸位同仁,咱们可是决定中国自行车运动发展走向的中坚力量。我们今天的选择很可能就是日后这项运动在中国的模样。
所以我请大家务必要明确自己的担当,特别是那些备受媒体和车迷们关注的赛场明星们和意见领袖们,如果我们有更多人能够勇敢的迈出那一步,中国的自行车运动的赛事分级和选手晋级制度都将多一丝成功的希望。
最后,我想谈谈各位大大小小的赞助商们。
感谢你们对于自行车运动的支持。但是我也知道商人和他们背后的资本具有的一项最基本属性就是‘趋利避害,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之前我们提到的职业车队面临尴尬局面的原因之一。
但是我在此还是恳请各位,在排除那些本身动机就有问题的所谓职业队的前提下,能够给予那些兢兢业业努力训练为了来年的成绩,过年都不回家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多一些的关怀和鼓励,这也不失为一种担当了!如果说有哪位内力深厚的大佬刚好对自行车运动也是情怀满满,何不效仿另外一些小众的运动项目在国内的发展模式,直接用市场的方式与国际权威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一套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游戏规则,那这绝对是功德无量的事。
结尾的一些废话
这些年曾经在很多圈子里混过,看到过很多其他项目的兴起与没落,可是这些世态炎凉并不能让我放弃自己那追求完美的折腾之心。对的!我就是一个讨厌的处女座。
在我关注的项目中,有些是被玩家给毁掉了,有些是被市场给毁掉了,有些是被行业协会给毁掉了,有些却发展得蒸蒸日上越来越好。大家当然都希望自行车运动往好的方向发展,不仅仅是要有咱们国家的车手和车队在国际上扬名立万,大众的参与体验更要发展到极致才好。不晓得自己为了纠结在心里这点破事度过了多少个失眠的夜晚,熬白了我多少乌黑的乱发,终究还是决定写了这么一篇不久之后就会被人遗忘的文章。
写了这么多,有人必然会问:你做这些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说真的,如果爱一个人或者一件事都需要一个具体的理由,那这个世界可能就不会再有真爱了。那么,暂且将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定义为“不吐不快”吧!
相信这篇文章发出来一定会有很多人恨我、骂我、甚至诅咒我,但是我并不担心,因为我就是我。借用喜剧明星宋小宝的一句台词:讨厌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同时希望能够有小小的一部分人在读完之后产生哪怕是一点点的共鸣,那我这篇文章抛砖引玉的效果也就有了。
最后的最后,我要感谢这些年来一直支持我的赞助商和朋友们,没有你们我也不可能有机会更不可能有勇气写下这些文字,谢谢!
我的上一篇文章居然发布与一年多以前:http://www.biketo.com/racing/column/21077.html
这个技能冷却时间~好久~
责任编辑:Nel
下一篇:“勇”闯黄山:我心中的黄山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