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自行车价格战:市场寒冬中谁是胜利者
传奇既起,烈风更盛——由喜德盛2999元的传奇500车型开始,价格战在国内自行车业界就闹得相当沸腾。在2015年,整车厂商们用高性价比冲淡价格战的乌云,但背后有金主烧钱的智能单车团队和“干它一半”的凯路仕烈风,却使这个话题再度热了起来。
近几年无论整车还是零配件,自行车相关企业成喷发之势。谁都想在运动自行车市场里分一杯羹,企业数大幅增加,但市场的增长却逐步放慢,产品同质化的加重,运动自行车转入买方市场并迎来寒冬是业内普遍的共识。
在市场遇到瓶颈时,低价促销仿佛是刺激销售最直接的办法。厂家让利,快速扩张市场份额,消费者能买到更便宜的车,车店销售额提升——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当市场有其他厂家跟进,价格越来越低之后,事件就会变得越来复杂多了。消费者、自行车厂商、经销商(主要指车店),究竟谁是获利者,欢迎各位车友在下面评论区站队说出你们的意见,你们的意见是我们后续专题文章评论文章的素材。笔者下面也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首开超高性价比先河的XDS传奇
自行车的价值
自行车的价格一直在变化。笔者在2008年买入自己的第一台山地车,那时美利达挑战者(那时没分300、600)售价在3200元左右,配的是27速套件、不带锁死的油簧叉和V刹。现在入门级的挑战者300价格在3000元左右,配置是线控锁死前叉、30速SHIMANO M610套件、MAGURA MT2油压碟刹,价格下降了配置却提高了不少。随着工艺提升,无论车架还是零配件,生产成本下降,整车售价也进行了一定的下调,这是一个合理的市场行为 。至于这个价格的调整范围就无法提供一个准确的数字,毕竟自行车的成本不是几根铝管(或者几张炭布)、变速器、前叉等配件售价的加法,还有品牌附加值、设计开发费用的合集,而后者正是一个品牌的特色。
为了获取利润,重质和走量是两个主要的办法。但当价格战打到火热时,导致的就是很低的利润率,这时要达到适当利润需要的累计的量是很大的。在大环境不不景气的情况下,冲量并不容易。在没有外界资本的支援下,企业哪来的资金做深度的产品开发设计?这时公模车架、库存里的旧款配件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在上海展里,美骑的编辑们就发现国产中低端山地车的同质化实在太严重了,在抹掉涂装后,根本无法辨认谁是谁。这些车型卖得是很便宜,可能在短期冲一下销量,但没有品牌和口碑作后台,当下一年还是用相似的车架搭配一些看起来很值的零件,又能激起多少人的购买欲。
至于消费者,买了这么便宜的车,只要没有质量问题,自然是赚的。但从长远来看,就得看车友们想买一辆车,还是想买一辆好车了,如果想换车时,持币却找不到那辆心动的车,会否有一股寂寞涌上心头?至于品牌商,通过短期赚噱头,提高知名度,在效果上要比硬广高上一筹,但深陷于此,就非长久之计。
如果这是一场战争,谁先倒下
价格战,虽然没有硝烟,但有战争,就会有伤害,消费者付出的只是购车的钱,可能会骑得不爽,但会因亏本倒下的可能是品牌商或经销商。相对于实力更为强,而且占据降价主动的品牌商,笔者认为以基层车店为代表经销商会是更脆弱的一方。
品牌商无法保证利润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会削减经销商的利润分成。在O2O越来越盛行的情况下,为了把价格降下来,实体车店甚至面临被完全砍掉的危险。
虽然以烈风为代表的品牌商强调会给予消费者相应的维修基金,但数额与卖车的利润相比,实在是难以支撑车店的经营。在市场寒冬下面,车店的倒闭已经不是新鲜事,如果利润进一步下降,或者直接被品牌商砍掉,那么车店无疑是雪上加霜。虽然美骑网一概的观念里,是提倡车店提高专业技术,给车友提高高质量的维护保养服务的。但是在卖车利润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车友们是否准备好用付费维护来养活那些优秀的车店呢?
烈风马丁T+配置表
价格战生存的土壤
说起中外自行车市场的差异,业内资深人士透露,当产品实在卖不动时,低价促销当然是惯用手段,但国外品牌商会随之提出新的规格,如29、27.5英寸轮径代替26英寸,气动公路车、碟刹公路车等以带动消费者更换器材,而国内品牌除了低价之外仿佛找不出其他有效的办法(在自行车上增加电子元素是个好办法,只是现在用户体验还不够好)。个中缘由,可能是国内车友对自行车的认识还不够“专业吧”。
如果我们翻开看一下,喜德盛、福玛特、烈风等品牌的那些超高性价比车型,它们基本都是硬尾山地车,并且集中在2000~3000元的入门阶段。这群消费者刚摆脱了自行车只是一种交通工具的概念,但是对于自行车的骑行质量的了解并不多。这些山地车里面也有相当部分采用浅胎纹的城市骑行用轮胎,直接针对“山马党”们,这也是中国骑行者中占比很高的群体。
我们看一下这些性价比的车,他们最亮眼的配置无疑是套件,30速显得非常丰满,或者是油碟,追求强制动力。这是一般车友对山地车“分级别”的最直接因素。很多人不会管那套DEORE变速是否用了低级别的飞轮,或者前叉避震够不够灵敏,甚至车架刚性如何,但这些因素在越野骑行时的重要性可能比多两三个档位大很多,毕竟车是用来骑的,不是大家坐在一起,互相吹嘘的。这部分入门车友对于高配置、低价价格的盲目崇拜,可能就是自行车企业能够尽量压制成本,推出超低价车型的市场根基。
在另一方面,面对国内品牌的大降价,无论是捷安特、美利达,还是TREK、SPECIALIZED,因为大环境的不济,折扣也是少不了的,但总体价格还是稳定的。作为知名度高、群众基础大的品牌,面对价格冲击,他们仍然能获得车友的信任,并通过赞助赛事、举办活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就好比李宁、安踏、特步等国内运动品牌折扣满天飞,但是阿迪达斯和耐克却依赖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国内品牌的价格战在前面打得实在是精彩激烈,但是可能哪天自行车市场再火热起来时,我们发现捷安特它们的专卖店变得更多了。
以上评论为编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点击进入自行车价格战专题
责任编辑:hzh
下一篇:返回列表
品牌效应终究有其市场的印证。身边的朋友谈到买自行车,第一反应就是捷安特,美利达。高端点的公路车,那就是崔克,闪电,梅花之类的。 烈风,福玛特之类是真心在路上没看过,Phoenix和forever我都见过好几辆。 就像青浦这边,庆华小学那的捷安特专卖店十几年了,这边能和其竞争的还真没见到过。 不要拿烈风和小米相提并论,一味的低价带来不一定是高的性价比!
+1
27恕我直言,现在的美利达挑战者车架能跟前几年比?
+1
23我想问问,AUTHOR(欧瑟)这个品牌怎么样?性价比如何?
+1
23欧瑟在国内可能知名度不高,但欧洲,特别东欧名气还是挺响的,车款设计虽然不花哨,但性能还是不错的
+1
22价格战是可以,但是请各位注意:自行车无论怎么样高端或者运动,抹去表面,其实就是一台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拿来上路的时候必须是质量和安全为前提。我相信各位一定不想买到车脆脆吧。。另外,请那些叫嚷着越便宜越好的人带上你的脑子思考一下,有得必有失,指不定车子套件好了,但是车架刚性和舒适性呢?贵有贵的理由嘛。。
既然是战争就会有伤害。而伤害最大的就是老百姓。
+1
22国内品牌受到国际品牌的排挤,价格战不是最后的和最好的办法,我们国产的品牌要齐心,不齐心就会挨打。然后就是创新和多元化,一些厂家不要一味的降低成本和价格,应该想想自己怎么去开辟市场,多和一些经销商做活动,做比赛不是长远之计,而且已经有一些大赛事了。现在各个经销商不是过得很好,要想想其他方式去推广和销售 厂家的市场部应该要多考虑
+1
24强烈建议小编做个自行车各个配件质量扫盲贴,对什么配件能满足什么样的骑行强度,什么叫骑行的舒适性,还有安全性的比较,各个品牌的优势在哪些方面等做个详细的讲解,便于骑行初学者参考,谢谢!
价格战,直接受益的就是消费者。对于自行车的寒冬季节。专卖店或经销商是最难做的。至于是赚是赔大家心知肚明。厂家也是最终获利者。厂家毕竟是靠市场份额,也就是代理商的数量赚钱!
如果要实质的质量低价怎么进行?都配一些低端的配件那么配车也能做到这样的性价比。类似XCR,最低端的30速飞轮,链条!
笔名hzh,资深自行车业界评论员,拥有多年玩车经验,热衷于折叠车和公路车组装和骑行。曾在美骑任职多年,跑遍了全国的多个展会,并走访了各大厂商,深入了解自行车行业风雨,并结合深厚的财经知识,文章视野宽广,目标是写别人想不到的,讲别人不敢讲的。
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