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LMH带你看:Specialized闪电产品技术指南
4、FACT碳纤维
FACT,Functional Advanced Composite Technology的缩写,总结了闪电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方面的思路。这是一种全面的工程方法,它指导了闪电车架和配件的研发,从最初的草图到最终的产品。
4.1事实(Fact)站在我们一边
FACT代表了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方面整体性的思路。就像其他项目一样,FACT车架和装备基于像你一样的骑士的需求。首先,工程师评估“为什么需要制造某个东西”,然后解决“如何来更好地制造它”的问题。足够简单吧?理论上,是的,但是事实上这需要在一系列领域都有大师般的造诣:设计与工程,材料选择,编织过程,以及测试。闪电认为最终的结果是值得付出的,并且如果你有机会使用过FACT碳纤维的话,你很可能也会同意。
4.2设计与工程:黑色艺术
可以把前面提到的两个词换成另外两个相关的词,例如创新与优化。创新和优化的过程是闪电先设想出新的技术,让每一台车都能超越同类的车。例如车上常见的一体式五通/后下叉设计来说,工程师看到了一个需求,试验了这种解决方案,现在得出的设计能够抵御踩踏受力下的形变,带来更好的力量传递。这个部分需要以年计的时间,而且并没有简单明了的方法来解释它的原理,所以你可以认为这是碳纤维的魔法。
4.3材料:并不是所有的碳纤维都一样
在生产开始之前,工程师会为每一款车寻找特定的纤维,树脂,以及织法。和选择碳纤维一样重要的是选择纤维方向,或者说“叠层顺序研发”,也就是碳纤维如何缠绕或者放置在车架上。比较好的例子是S-Works Roubaix,在下管,五通和上管采用了较多E390高模量碳纤维,刚性更好,以防止弯曲变形,带来更好的力量传递。这些区域大部分采用零度纤维来让它拥有更好的刚性,但是这样的叠层不会适用于闪电制造的其他车辆。每一款车都有独特的叠层,当你加入闪电的Rider-First Engineered?方法来设计的时候,独特性将会细到每一个车架尺码。
4.4让我们造一台车
杰出的材料如果没有合适的结构和制造也毫无用处。将头管、上管、下管、立管、后上叉结合,加上一体式五通后下叉等几个单体结构来建造车架,碳纤维能够在不同的管子之间连续通过,带来重量,刚性和强度上的优势。当工程师觉得已经差不多了的时候,就该测试了。这是FACT碳纤维研发过程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每一款车都达到期望值,它们都需要在实验室里和公路或者林道中通过大量的测试。测试每一款原型车架的所有受力点,让职业车手试骑,然后制造多个不同版本,如果有必要的话再从头开始,直到满意为止。
上一篇:改车志#LMH怒改经济适用型公路车Emonda ALR
下一篇:返回列表
我玩山地,只说山地,闪电中国确实有些黑。比如,chisel comp和expert,都是18款的,现在还卖1w1-1w4,北美那边18款都清货了,而且国内根本不标哪年款。epic comp 18款,国内也不标年款,卖2w3、北美现在是epic comp evo 19款(有升降坐杆、套件升级到12速、把横加宽等等改进),售价合人民币2w2(在加拿大 美国的车店现场买,都有折扣,不到2w了)。
+1
22哈哈哈上次trek的这个技术名词指南评论全是软文广告 到闪电这边就真香了,真以为核心技术trek不如闪电啊
+1
25在国内用闪电的人比崔克多,就像捷安特人多一样,就算他是台/独企业,就算他全球终生质保而大陆三五年,就算给你质保永远是说人为不给保你给钱也不修,只要人多,就一定有大批脑残粉使劲吹,用力吹,早年吹性价比,现在开始吹性能,吹着吹着那些买了捷安特的自己就信了,你看看公路车吧早就成捷安特吧就知道真正的营销谁厉害了。至于闪电,营销手段我不懂,但鲁贝我有,Brianshox我也有,我敢说从性能上看一定是业内标杆
的确我山地是闪电 公路以前也是闪电,没买过trek,但这几年玩的越来越深入后感觉闪电有点更偏向网红企业了,的确还是在科技上前卫领先但过于注重外观
+1
22闪电这个风洞狂魔,连山地车都要过风动,好可怕。友情提醒:不要在网络上订购车型邮到家里,建议购买电子兑换券或在实体店购买,闪电的电商真不敢恭维
真是闲....
+1
22真是闲...
+1
22玩车十余载,瓜车养老中,前美骑产品与技术编辑,爱折腾爱自由
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