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想做一个成都骑士:5天,3座山,4600m爬升
南方日报讯 (记者/周人果)涨价、抢票、“秒光”……4月18日,距离“五一”假期不到两周,关于“五一”火车票卖了前年3倍多、国内出游人次或达2亿等话题冲上热搜。
业界人士预测,即将来临的“五一”假期有望迎来“爆发式”出游,今年第二季度包含了清明、“五一”、端午3个公众假期,有望成为国内旅游复苏的转折点。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约七成人群选择跨省游,“五一”假期有望迎来今年跨省出游高峰。
今年拆东墙补西墙的奇怪调休方案,硬凑出一个五天的“长假”。纵使提前知道这会迎来报复性出游的假期,我也丝毫不担心会遇到各种人挤人的场景,毕竟我只想带着自行车往山里钻。
Day 1 巴朗山转山——阿尔卑斯不愧是小四姑娘。
据本地人说,前两天四姑娘山刚下过雪,而这两天天气都很好,太阳的炙烤让道路上的积雪一扫而空,但眺望远方的群山,依旧银装素裹。可能这是最适合巴朗山转山的日子。从卧龙出发,先是一段东方巴黎鲁贝,紧接着就是小阿尔卑斯山爬坡。
沿途的藏民和随处可见的经幡,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对江南沿海地带的市井小民来说,不亚于非洲大草原或者是迈阿密沙滩。难以想象4个小时前,我还躺在中国一线城市市中心某个商务酒店的标间床上,并且被超强的空调吹冻醒。
虽然天气好到不能更好,但巴朗山4500米的海拔不会变动一分一毫。3000米开始,高反如期而至,在4000米海拔的地方,高反来得更激烈了,全程昏昏欲睡,腿上一点力都没有,但心脏感觉快跳出嗓子眼了,心率徘徊在150出头,功率只能顶到160瓦左右,眼看着坡度只有3%-5%,但瞄一眼后拨,飞轮余量只有两片儿了。
我找到了路边一块大石头停了下来,坐在石头上连最后的思考能力都几乎没有了,像这样全程都在2000米海拔以上的高原爬坡我还是头一遭。不禁感慨,虽然以往每次进山都同样带着对高山敬意,但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人类的力量在自然的威慑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我们只能在自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挑战自己的极限而已。
继续往前走上巴朗山垭口的岔路,垭口前的最后5公里路被路障阻挡去路——要上垭口,要么靠自己的双腿,要么靠当地人的面包车。50块可以上到熊猫王国之巅石碑,80块可以上到巴朗山垭口。
▲护栏对面就是通往熊猫王国之巅的路了
▲在巴朗山上偶遇的重庆Pro
好在我有自行车。从悬崖边扛着车翻过路障,熊猫王国之巅石碑就只有最后的五公里了。碎石路+爬坡+高反——三重打击下,身体已经没有任何调整的余地,最后4度的爬坡,用着32T的飞轮,我心想如果坡度再陡一些,可能就要停脚了。最后的5公里骑了整整30分钟,终于登上了熊猫王国之巅。
回城已是五一前最后一夜,大部队人马蓄势待发,和我们逆向而驰。
Day 2 龙泉山
如果说骑车是我假期出行的第一选择,那面基一定是骑车最重要的主题。
每次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能像本地人一样骑车,再加吃上当地的苍蝇馆子,这大概是我能想到最深度的旅游方式了。
来成都也不例外,本地人为了“招待”我和朋友,特地精心安排了10度以上的野路爬坡和各种土路赛段,配上贾家特色羊肉。让我回沪后,和人吹牛的资本又有了一些累积。
▲骑在这样的路上真的怀疑人生
骑在成都近郊的山路上,依稀可以看到远处的高速路变成了单向停车场,这种场面让我稍微感受到了“报复性出游”五个字的威力。但这一切和我都没有关系,吃完羊肉汤返程前还有最后一个赛段要攻克——龙泉山B面。
▲山下的高速路可以看到一辆辆出城的汽车,纹丝不动
最后在Cosmicworks的老王带领下,成功刷到龙泉山B面的PR,赶在中暑前在山顶的“藤原”豆腐坊喝到了一口苏打水。前一天还在4500米海拔的雪山上挨冻,后一天在龙泉山上和各路网红打卡山顶的“藤原”豆腐坊。这样的经历总有一丝不真实感。
▲和我的钢架在龙泉山顶的网红店门口打卡
龙泉山之于成都,就像妙峰山之于北京。和北京多数的爬坡都集中在西边的门头沟不太一样的是,成都更像是众山环绕。对于骑公路车的人来说,生活在成都真的太幸福了。
Day3 都江堰蒲虹路
和Darcy分开旅行后,我在成都的最后12小时是从逃离成都开始的。
都江堰蒲虹路,在都江堰市区的西北角,离成都市区60多公里远。虽然在上海也经常早上五点起床,但川渝地区的日出要晚许多,加上一夜未停的雨水,本来无聊的国道平路,变得异常战斗。
▲独自在雨中逃离城市的感受真的很奇妙
虽然一个人骑在雨中,虽然回上海的飞机按计划要在晚上五点起飞,虽然第一天着凉后扁桃体还在发炎,虽然巴朗山+龙泉山的转山后我一直在说已经到位了,但离开这座城市前,我还是想多做一会儿地道的本地骑士。
离成都越来越远,都江堰的界牌就在眼前,大雨没有浇灭斗志,反而冲淡了孤独和无聊,让我变得更加专注和兴奋。大概70公里过后,雨停了,跟着导航我骑上了蒲虹路不久,期待的上坡来了。
▲应该带鞋套的
可能是因为假期的雨天,山上没有一辆汽车,一路上我只遇到一个跑山的大哥提醒我只有9公里就到顶了。很快我就知道了蒲虹路爬坡无车的真正原因——塌方。
▲后来才知道,为了不让摩托上山,当地人故意不修路
汶川地震过后,川渝地区的山仿佛活了,大大小小的地震伴随着塌方和滑坡,这几天虽然看到了很多的滑坡积土,但这样的塌方还是有些震撼。回去还是继续向前?大概犹豫了五秒,我绕道右侧的土路,翻过这段塌方继续向上。
起初我还有些担心,慢慢地看到山上的农家安心了一些。到山顶时,大概是上午9点多。除了我,山顶上还有两三辆从另一个方向自驾上来的汽车。被问到从哪里来的,我说成都。不出意外,每个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又有人继续问到,一会儿还要回成都吗?我说晚上要回上海!
本地人诚不欺我,蒲虹路B面的风景确实要比A面更漂亮。眺望远处,不知名的山峰连绵起伏,雨后的水汽云雾缭绕在山峰之间。我独自一人骑入这云雾,又独自一人从中穿出,像这样一个人爬坡下坡的体验,我也是第一次。一路下坡到虹口,随着漂流的人下到山脚。在都江堰,我叫了人生中第一次货拉拉踏上返回成都的高速。这可能不只是在成都,应该是全国骑士共通的特点。
▲@cosmicworks
5天小长假,3座山峰,300公里,4600米爬升,走一回高原转山,结识一群同行的朋友,外加一次雨天独行的体验,成都之行最后以一杯浑浊IPA结束,这应该是我能想到的最棒的假期!
下回川西见了~
责任编辑:张半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