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最牛骑友锯掉故宫门槛 自行车与近代中国的奇妙“碰撞”
近年,中国自行车产业发展瞩目,中国61万家自行车相关企业贡献了全球超半数的自行车产能,而代表着高新科技的国产电助力车也“扬帆出海”,频频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然而,作为传统自行车大国,中国自行车的历史研究却少人问津,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一年前,笔者在文献查览的过程中,偶然找到这篇厚达326页博士论文,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徐涛的毕业论文,日后修订以《自行车与近代中国》为名面世。该文详细梳理了中国近代的自行车发展史,以详实的史料和背景数据将这段空白填补。下面笔者就选取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历史问题,从这篇论文中寻找答案。
▲论文封面
问:近代的中国人最初是如何与自行车结下不解之缘?
徐涛:虽然后来也有“自行车源于中国说”,但现今我们熟悉的自行车技术基本上是欧美各国工匠“内卷”的结果。对于国人而言,自行车一开始传入时无疑是实实在在、闻所未闻的新奇之物。迄今为止,自行车传入中国的最早证据显示在1868年11月24日刊印的《上海新报》上:“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
自行车技术进入中国民众视野,与晚清战败后被迫望向西方密切相关。中国最早接触自行车的一群人首先是外交使臣。1867年冬,第一批官派出国访问的人员张德彝在日记中,详细地描绘了自己在各国所见自行车的情景。
▲19世纪80年代经过改良设计的“前小后大”高轮自行车(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
自行车无疑给这位外交使臣带来极大的新奇感,不过他并没有沉迷其中,“敏感”的他关注到这一工具给西人带来的便利,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变迁,惊叹:“自有此车,恐将来马车渐少矣!”
除了外交使臣外,最早接触自行车的还有留学生群体。这批曾身穿马褂、拖着长辫的中国男孩,在留洋后迅速适应了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学会了打棒球、踢足球、溜冰和骑自行车。留学生吴仰曾的同学菲尔普斯是这样说的:“当自行车刚刚出现时,学校第一个买它的是曾(注:吴仰曾)。我现在仿佛还看到,他骑着这奇怪的家伙早艰难地山路上走。”
自行车的到来,还让末代皇帝都被骑行的魅力所吸引。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写道:“为了骑自行车方便,我们祖先在几百年间没有感到不方便的宫门门槛,叫人统统锯掉。” 据实地勘察,故宫门槛被锯掉多达20处,算是玩车有点玩“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