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最牛骑友锯掉故宫门槛 自行车与近代中国的奇妙“碰撞”
问:早期国内自行车赛采取怎样的形式?
徐涛:最早在中国进行自行车赛的多为西方侨民和留洋归国学生群体。据《新闻报》记载,“1903年秋,(上海)张园举行了脚踏车大赛,赛程是一英里,设有贵重奖赏,参加者不限资格,只要交费五角即可,进场学习、练习者不取分文。”这是中国人举办自行车比赛的最早记录。
▲《跑车角艺》内页,画面右下方一骑车人跌落水中,颇为狼狈
随着国人中的骑友越来越多,自行车运动开始在国内蓬勃发展起来。除竞速外,当时的比赛形式也非常“脑洞大开”,比如类似杂技表演,比拼跳上、下车、车上立定、俯身拾物等技能。大致总结有以下三种形式。
首先是以万国自由车系列比赛为代表的国际自行车赛。1926年,“万国自由车比赛会”定于上海举行,国人对于此次比赛极为重视,当时《申报》刊发消息称:“为国际性质则一,是以我国不能不参加,且不能不有优良成绩之表示……于国家之荣辱,个人之精神,亦有关系。”
为此,当时中华队的教练唐观翼亲自挑选队员组织训练,在法租界贝当路(注:今衡山路)日事操练,最终共有十一名中国骑手参加此次比赛,除一两位骑手中途退出,其余均完赛。此次比赛前三名均被日本骑手斩获,英、法等国骑手位列其后。
作为国际性赛事,当时的后勤补给也相当丰富,热度不输如今的各大“单车节”。据《申报》报道,比赛出发点“均搭盖篷帐,装设看台,并开有临时吃食店,专售各色西点、啤酒、汽水、冰激凌、糖果等物……无虑三四千人,车水马龙,盛极一时”,比赛时“前导者有马特脚踏车(注:摩托车)二辆,引示路径”。
除国际比赛外,其次便是由商人和公司赞助的商业自行车赛。诸如“海格路卫乐园自行车竞赛会”,为吸引眼球,此类比赛有着危险性极大的竞技方式和丰富的周边活动,通过对外贩售门票盈利。不少自行车厂也会通过此类比赛宣传其车质的坚固,推广销路。
▲1888年商人邓禄普发明的“安全气胎自行车”让自行车越来越普及,成功走向全世界
最后便是由学校、警局等各式社会机构、行政单位自发组织举办的自行车赛,此类比赛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深入城市近郊的乡村。据1937年《申报》报道,上海特别市警察局长蔡劲军表示,“为提倡运动、考察警察自行车技术起见,特令督查处组织自行车竞赛。”此项比赛原计划办成系列赛事,但很快被淞沪会战打破。
结语:笔者只是对这篇论文的亮点部分进行提取整理,无法反映徐涛博士的研究全貌。至于为什么要将自行车作为研究对象,徐涛博士曾在之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三千余年一大变局’,而作为‘舶来之品’的自行车,对其研究希望能够‘由器及事,由器及理’,更实在地探寻近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变迁。”
总之,《自行车与近代中国》是一篇干货满满、趣味性十足的史学专著,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上网购阅。
本篇论文作者简介:徐涛,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市“晨光计划”“曙光计划”学者、“上海社科新人”;以自行车为题发表理论著述如《自行车与近代中国》《自行车是怎么在中国流行起来的》《上海民族自行车产业研究(1897-1949)》等多篇。
责任编辑:BAMB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