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硬核的知识增加了 山地车的避震系统如何影响操控(下)
4、双连杆避震结构(Twin-link虚拟转点结构)
使用Twin-link虚拟转点避震结构的车型都拥有一个一体的后三角,看上去有点像是单转点结构。但实际上,Twin-link虚拟转点结构通过两个连杆连接车架,而避震器则会连接在这两个小连杆或者直接与后三角相连。
Twin-link虚拟转点将转点增加到了四个,设计师可以改变各个行程位置的Instant-centre,换言之Twin-link虚拟转点结构所指的虚拟转点就是后轴运作所围绕的主转点。Twin-link虚拟转点结构通常来说,Instant-centre在运作过程中都会有着明显的变化,以便避震系统在不同的行程位置拥有不同的特质。为此,设计师可以针对不同行程位置分别优化Anti-squa防下沉性。
避震过程中,小连杆的大角度旋转,可能导致避震曲线剧烈变化,换言之就是避震特性变化的“点”或者说界限非常清晰。同时这两个小连杆可以向同一个方向旋转,也可以互相反着转。例如在DW-link中,两个小连杆旋转方向就是相同的。而VPP结构中,两个连杆的旋转方向便是相反的。
代表结构:DW-link、VPP 、Giant Maestro
优点:拥有较大优化空间,Anti-squa防下沉性以及Anti-rise防抬升性表现较为一致。
缺点:布局复杂,设计难度高。轴承表示“亚历山大”。
由于本文内容较为硬核,涉及大量技术名词,笔者建议没看明白的可以去看看上篇:《硬核知识盘点 山地车的避震系统如何影响操控(上)》,当中有详细解释。同时由于篇幅的原因,除去上述四种结构外,部分厂商独特且有代表性的避震结构笔者会在《山地车的避震系统如何影响操控(篇外篇)》中做一个简短的罗列和分析。(无情的写稿机器表示坑会填上的……)
责任编辑:CC
四连杆与单点多连杆,看起来不都一样?后勾爪都有一个转点
+1
23看起来像,但最关键的就是转点的位置,这个位置决定了后轴运转轨迹的瞬时中心Instant-centre,前者是变化的,后者是固定的。然后Instant-centre是避震结构优化的一个关键点。
真复杂,看了两遍也没太懂……算了,放弃了
+1
24编辑你应该用visio画一下每种结构的简化图,并标记名称,更便于理解,如果不会画可以叫我帮你画,你教我认识连杆
挺好,机械专业的表示看了后至少能认清四种结构的运动方式,至于对性能的影响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
不属于,和specialized的epic取消后下叉转点一样,都不属于四连杆了。但由于行程的原因,原先转点的运转角度就非常小,利用弹性形变来代替可以达到几乎原先相同的效果和优化。
但从本身的定义来说已经不属于四连杆了,但从摇臂连杆等的运转来说(不考虑后叉弹性形变的设计),其瞬时中心是固定的,
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