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新手入门:5个你可能犯过的避震设置错误
避震上有那么多旋钮,刻度盘和阀门,很难知道从哪里开始设置你的避震。但让除了设置之外,车手还会犯其他常见的错误。
如果你是山地车的新手,或者只是需要复习一下,下面这些基本的建议将帮助你避免这些常见的错误,让你最大限度地利用你的自行车。
1.预压设置不正确
设置你的预压状态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设置步骤。
车身预压是一辆自行车在自行车和车手的重量下被压缩时使用的避震行程的量。
当你骑车冲下陡坡或越过坑洼时,车轮会悬空,此时预压能让车轮向下运动并与车身分离。这样可以产生抓地力,同时为压缩阻尼提供空间,减缓避震系统的运动速度。如果这听起来很重要,那是因为它确实很重要!
避震系统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的存在目的是在让车轮尽可能长时间地与地面保持接触,从而使轮胎与地面之间保持最佳且稳定的抓地力。如果弹簧过硬,车轮与地面的接触就会受到影响。
但要是预压量过大又会怎样呢?
预压量过大意味着弹簧过软。自行车的避震行程使用过度,意味着往好里说,避震系统会显得反应迟缓、不够灵敏。往坏里说骑行姿态无法达到最佳或无法保持,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操控变得危险,骑行中脚踏会碰到地面,还会对避震部件造成损坏。
那么,多少预压量才合适呢?
避震和车架厂商通常会告诉你他们产品的最佳预压量。
一般来说,前叉的预压量通常设置在25%左右,后避震则设置在30%左右。不同的避震行程、骑行风格、骑行类型以及个人偏好,都会影响这些预压量的设置。
如果你最开始使用的建议标准值,在适应了这些设定带来的骑行感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对避震的软硬度进行调整。
气压避震通常使用气筒和美式气嘴来改变避震压力。你可以用气压表来监测空气弹簧内的气压情况。弹簧避震若要显著改变预压量,则需要更换更硬或更软的弹簧,调节螺旋弹簧的预紧力通常只可进行小幅度的调整。
2.前后避震不平衡
如果你骑的是全避震自行车,那么前后避震系统需要协同调试。
如果自行车的一端比另一端更硬、反应更快,或者相反,更软、反应更慢,就会导致操控特变得怪异。
自行车的几何结构会受到避震在行程中所处位置的影响,无论是静态几何还是骑行时的动态几何都是如此。所容易如果前后避震没有调试到能协同工作,那么自行车的动态几何在外观和骑行质感上都会与静态集合相去甚远。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办法是遵循厂商推荐的设置。
更好的解决方案是让专业人士来调试你的避震,他们可以带你到赛道上骑行,观察自行车在你的操控下的表现。
3.回弹速度错误
回弹速度可以根据你的需求进行调节,可以追求在赛道上敏捷的反应,也可以选择更舒适的骑行感觉。
不过,这里存在一个合理范围,并非所有能想到的回弹速度都能带来最佳或者安全的操控体验。
一般来说,回弹阻尼率决定了避震系统恢复到预压位置的速度。
回弹阻尼率应与避震的弹簧刚度相匹配:较硬的弹簧相比较软的弹簧,在伸展时的力量更大,因此需要更强的液压回弹阻尼来提供阻力。如果回弹速度设置得过快,你的避震系统会感觉像在压缩后仿佛要把你弹回空中一般。如果回弹速度过慢,避震系统会逐渐被压缩。这意味可能遇到下一个颠簸之前,避震无法恢复到预压位置,在足够崎岖的赛道上,每经过一个颠簸,避震就会越来越低。
回弹阻尼设置不当,往好里说会降低骑行的舒适性和速度,往坏里说会使骑行变得危险且难以预测。
设置合适的回弹阻尼率意味着避震系统应迅速但不过猛地恢复到预压位置。
4.气室垫片数量过多或过少
如今,空气避震厂商通常会提供气室垫片,它们可以填充空气弹簧气室内的空间。
增加气室垫片数量意味着空气弹簧内的空气体积变小。减小空气弹簧内的体积,意味着在避震行程中,弹簧内的压力会上升得更快。
这就意味着,即使在避震处于静止状态时设置的气压相同,有气室垫片的设定在行程末端的阻力也会更大。
气室垫片过多,会导致避震无法达到全行程,在行程较深时感觉生硬且阻力大。而垫片数量不足,则意味着即使在预压量设置正确的情况下,避震也很容易触底。
合适的气室垫片数量因人而异,取决于你的骑行强度、骑行类型和个人偏好。
注意:你可能会想通过增加更多的压缩阻尼来提高避震的抗触底能力,但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压缩阻尼会影响整个行程,而减小空气弹簧的体积则主要影响行程末端。
5.保养不足
前叉和避震的保养至关重要。
避震系统包含许多活动部件,而活动部件需要定期进行保养,不保养会加剧磨损。可能的话,务必遵循厂商为你的前叉和避震推荐的保养计划,以确保它们正常工作。
不按时保养前叉和避震会导致避震变得卡顿,无法发挥最佳性能,甚至会使涂层和内部零件磨损。
按时对前叉和避震器进行保养,更换新的油水和密封件,可将避震系统能摩擦降至最低。保养会避免污垢像研磨膏一样磨损部件,而且任何问题都能在进一步恶化之前被发现。
责任编辑:Ting
上一篇:空腹训练法:自行车运动员的加速秘籍,空腹骑行是否明智?
下一篇:返回列表